《望月》教学实录【优秀3篇】
《望月》教学实录 篇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望月》这篇优秀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深厚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启发。下面将通过教学实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对《望月》进行整体的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作品的背景、主题以及人物形象入手,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问题,如“月亮在作品中象征着什么?”、“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等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创作。在学生读完作品之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写作、绘画、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或者绘画一幅与作品内容相关的画作。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配套的多媒体资源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影像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意义。同时,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除了《望月》本身,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月下独酌》、《静夜思》等等。通过这些扩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望月》这篇作品,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望月》这篇作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地感知和理解作品,就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借鉴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文学教育。
《望月》教学实录 篇二
在教学《望月》这篇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下面将通过教学实录,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鲜活的教学案例来引入《望月》这篇作品。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月亮相关的视频,如月亮升起的画面、月光下的风景等等,再让学生讨论月亮在他们心中的意义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情感体验等。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与月亮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诵,或者自己创作一首诗歌。同时,还可以通过情感体验的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可以请学生在夜晚去户外观赏月亮,然后让他们用一段话或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除了课堂活动,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去郊外或者山区观赏月亮,让他们亲身感受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月亮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做月亮灯笼、绘制月亮图案等等。这样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展览和分享的形式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可以在教室里搭建一个小型的展览区域,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览区内。通过这样的展览和分享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以上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望月》这篇作品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只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借鉴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文学教育。
《望月》教学实录 篇三
关于《望月》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老师念一首儿歌给大家听好吗?
生:好!
婆婆被邀请去参加音乐舞会
她高兴极了
急急忙忙赶着去
一不小心
钱包掉了
亮晶晶的钱币从钱包里蹦出来
东一颗、西一颗
洒了一地
从此
婆婆从东边跑到西边
从西边跑到东边
不停地捡呀、捡呀
师:这是说什么的儿歌?
生:说月亮的。
师:你怎么一下子就听出是说月亮的?
生:你在念儿歌时我就好像看到了月亮在跑动,还有那亮晶晶的钱币就是星星。
师:你的想象很丰富哟!这是一个小朋友写的月亮小诗。你们也会说月亮的小诗吗?
生:(想了一下)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松树顶上有月亮,池塘里也有月亮,不知道哪一个月亮,才是真正的月亮。
师:这些月亮小诗都很美。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几个乐曲片段,能不能听出它们的曲名呢?(播放《二泉映月》)
生(齐):《二泉映月》。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知道是谁的作品吗?
生:阿炳的。
师:看来大家都有音乐的耳朵。再听一首。(播放《春江花月夜》)
生:好像是《春江花月夜》。
师:是的。这是根据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歌改写的:春江潮水连海平——
生:海上明月共潮生。
师:还有一首。(播放《彩云追月》)
生:(抢着说)彩云追月。
师:对!这是我国的民族音乐《彩云追月》。再听一首外国音乐。(播放《月光曲》)听过这首乐曲吗?
生:我知道,曲名叫《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
师:不错。同学们,这些乐曲通过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对月亮的情感。自古以来,月亮和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文学当然也不例外。自从人类有文学的那天起,月亮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中向我们讲述着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给了文人墨客无限的灵感。这一课,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一起读——
生:望月。
师:这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欣赏月亮,把这种轻、静的感觉读出来。
生:(轻柔地)望月。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些部分?
生:我喜欢读小外甥充满幻想的话语,我觉得很有意思。
师: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一个有趣的童话。
(板书:童话)
生:我最喜欢读月下江
中景色的部分。师:月亮还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散文)
师:还有吗?
生:我喜欢的是小外甥和“我”吟诵古诗的部分。
师:你很喜欢诗歌,对吗?月亮还是一首古老的诗歌。
(板书:诗歌)
师:肯定还有一些同学哪个部分都喜欢的。那就让我们先和喜欢散文的同学一起,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色。(语气逐渐轻柔)
(生看画面,听第一、二自然段的配乐范读。)
师:怎么样?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生:太美了!我都不敢大声呼吸。
生:非常宁静的感觉。
师:我们欣赏过日出喷薄的壮阔,也赞叹过晚霞满天的绚丽,那么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自己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月光的美是一种安详的美。文中说,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她的清辉,真像母亲安详地、慈爱地看着我们。
生:我觉得月光的美是一种宁静的美。多么宁静而祥和的月夜啊,我被深深地陶醉了。
生:月光的美是一种跳动的美。
师:从哪儿感受出这是一种跳动的美呢?
生:是从“月光洒落在长江里……”这句话中感受到的。
师:是啊,月光晶莹闪烁是一种跳动的美。这段文字特别美,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读“跳动”的时候语气再“跳跃一点”,把月光的晶莹闪烁表达出来。再读一下。
(生再读。)
生:我觉得月光的'美还是一种朦朦胧胧的美。
师:我们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江轮缓缓地行驶着,你们觉得是江轮在动呢?还是黑色的剪影在动呢?
生:我觉得是江轮在动。
生:我觉得是黑色的剪影在动。
师:是呀,一切是朦朦胧胧的。江轮继续缓缓地驶着,你们看江两岸,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师:这黑色的剪影也是朦朦胧胧。再看,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就更是朦朦胧胧的了。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出这种朦胧的美,让我们来欣赏。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祝老师也被你的朗读陶醉了。还有谁想读的?
生:我愿意挑战她。(有感情地朗读。)
师:欣赏着月光安详的、跳动的、朦胧的美,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优雅的月光曲。谁愿意连起来把这段文字读给大家听?读出这种美的意境。
(生有感情地朗读,十分投入。)
师:我们都已身临其境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德彪西的《月光曲》响起)
师:(引)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生:月亮出来了……
师:(语气改变,变得轻松而响亮)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给叫醒了。我想啊,他一定是在梦中看到月亮了吧。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小外甥就知道许多,他在甲板上跟舅舅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诵起来。同桌两个同学一个做舅舅,一个做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
(同桌分角色读诗。)“小外甥”: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我”:(点头)。好!“小外甥”: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小外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小外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师:好,诗对完了。同学们来说说他们的诗对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们对得很好。在对诗的时候把小外甥的“活泼可爱”表现出来啦。扮演舅舅的也十分好,他的声音很和谐,而且他在背诗的时候加上了许多动作,感到他对诗的意思已经理解得很深很深了。
师:好,其他同学跟她的意见一样吗?哦,你来说,你有不同的意见。
生:舅舅说话的时候不要做太多的动作,因为舅舅是很稳重的。
师:哦,你的意思是说,舅舅跟小外甥因为年龄上的差距,所以在对诗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表现。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生:对诗的时候两人应该面对面的。
生:还有我觉得,这个动作应该是小外甥做的。因为小外甥天真活泼,加上一些动作能更加表现小外甥的可爱。
师:看来理解不同,观点也不一样,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在语言表达时语气语调甚至动作的不一样,这很重要。他们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应该说出同样的情趣呢?
生:我觉得应该不是的。小外甥背的每句诗在这篇课文中都有不同的意思。小外甥那时候还小,并不太理解这些诗的意思,因此要读得天真活泼。而舅舅呢对这些诗的意思了如指掌了,因此要感觉很沉稳。让我们听出即使吟诵同一句诗,舅舅和小外甥也有区别。
师:你就像个小老师,分析得很到位。你们两位同学听了他们的评价后有什么感受?
生:我是希望下面表演的同学能比我们表演得更好。
师:很谦虚的哦!你呢?
生: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觉得我们以后可以做得更好。
师:好的,让我们掌声送他们下去。
(生鼓掌。)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
生:我觉得应该在一种十分宁静、十分和谐的环境下对诗。
生:我觉得应该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对诗。
师:我们课文中就有这个词——清幽旷远。(出示词卡)一起读两遍。
师:古人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呀!我们仿佛已经超越了时空,回到古代了。在月下吟诵古诗呀,就应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古人,在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下面男同学做“舅舅”,女同学做“小外甥”一起来对诗吧。
(男女生配乐对诗。)
师:他们在江轮甲板上对了好多好多诗呢,你们看,这个大大的省略号就告诉了我们。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也在我们的耳畔回想起来,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吟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怎么样?
生:好。
师:准备一下吧。
(生在座位上准备,师巡视。)
师:准备好了吗?祝老师起个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下面谁来?谢静雯。
谢静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张雨婷——
张雨婷: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周洋——
周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施斐文——
施斐文: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师:哦,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