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反思【优秀3篇】
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反思 篇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新教材下历史教学的内容更加全面和多元化。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新教材注重了历史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其次,新教材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而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还需要学会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时,新教材鼓励学生通过比较和对比的方式来理解不同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种历史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然而,新教材下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解决。首先,新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才能够胜任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教学材料和活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其次,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带来了全面和多元化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方法。然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教材下历史教学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反思 篇二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和调整。
首先,新教材下历史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过于注重历史事件的描述和记忆,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而新教材通过引入当代社会问题和案例,使历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新教材注重了历史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其次,新教材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记忆,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而新教材通过引入历史研究方法和文献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时,新教材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分析历史文献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然而,新教材下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解决。首先,新教材的课时安排较紧张,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新教材下的历史教学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体验,学生需要参观考古遗址和历史博物馆等,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和意义。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与学校和社会资源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综上所述,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然而,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学生需要参与实践和体验,教师需要积极与学校和社会资源合作。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教材下历史教学的要求,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反思 篇三
新教材下历史的教学反思范文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求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我们开始改变以往教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就在这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我们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实行课改中,仍有亟待提高的地方。以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就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20xx年9月,我拿到了北师大版7年级历史教课书,满怀着一脑子的新标准、新理念,兴致勃勃,充满信心,走上了讲台。依照自己的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试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创新、探究、讨论、提问等等,不亦乐乎地组织学生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一年的教学下来,在品尝着教改的甜头时,心头也泛起一丝丝的苦味。静静地坐下,整理着用过的教案,整理着用过的多媒体碟片、投影片,也在体味着一年来教学的成败得失。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自己以往的几幅教学画面。
画面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在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设计的讨论题是“我眼中的武则天”。片刻,在我的耳畔传来最多的是“坏女人”“杀女儿”“杀儿子”“残暴”等词语,其中还有个捣蛋但是聪明的学生大声喊了一句“她还喜欢面首”。学生顿时哄堂大笑。此时我站在讲台上扫视教室,发现开始的分组讨论变成了一个混杂的局面,有序的发言已成为七嘴八舌的争辩。
画面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我用投影仪打出郑和下西洋的航线图,让学生边看,我边讲解郑和经过和到达的地方。当我讲到郑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麻林、木骨都剌、不喇哇等国时,下面传来一个学生的声音“这些国家现在的名称是什么?当时有这些国家吗?当时不是非洲还在原始社会吗?”我哑然而止,嘿嘿地笑着说:“对不起,我下来给你查查,看看是什么。”接着在让学生总结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时,通过对比哥伦布的航行,认识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又举出郑和下西洋回来时各国使臣向中国朝贡,带来了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等事例,得出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一结论。此时又有学生问道,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是什么?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行哪个意义大?郑和之后中国怎样加强了和亚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我面红耳耻,又一次说:“对不起,我们下去都查一查,作为我们的一个课后活动。”
……
……
这样的情景真的已是太多,再举下去,教了十几年历史的我,脸面要全无了。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同行在新课程新教材实行过程中的议论,联想到自己听过的好多课改实验课,深深地感到,在新的教改下,我们在体验成功与喜悦的同时,也很有必要反思我们的失败与教训。
反思一:课堂中出现“不和谐”时,如何去引导?
如画面一中提到的,学生的思路实质是在当今的影视剧影响下的发挥。虽然我们也强调学生自己的认识,并可以联系影视,但上述情况脱离了我原来设计的思路,学生不去从正面分析,而是完全跟着原来自己看到的走了,鲜活的影视形象早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去作?去引导学生?记得我当时在总结时用了反问的方法:“你们说武则天是坏女人,残暴,可是在她的统治下,唐王朝人口增长,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难道她对唐朝,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没有贡献吗?”可有的学生仍在嘀咕着她杀了自己的'女儿、杀了那么多的人,怎么历史还要肯定她呢?学生连一点对武则天的肯定也不想给。在强大的影视剧面前,苍白的说教和简单的教材内容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历史教师在充分享受历史剧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帮助时,还不得不和影视剧作一番争夺学生思维的“斗争”,还得想到要怎么去克服它的负面影响。再者,我们的教材中没有关于“面首”的提法,但是学生说到了,而且还引发了课堂秩序的混乱,这更是我没有想到的一个局面。在我恢复了课堂秩序之后,基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的目的,我虽当时没去批评那个大喊“面首”这个词的学生,但我也回避了对这个词语的解释。现在想来,回避是否对呢?我们回避的东西,实际很多学生早已接触,对于懵懂的初一学生,我们该不该给给予引导?纵观我们的教学活动,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许多,我们都能回避吗?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引导者,我们能回避吗?
反思二:新教材新理念下,教师自身的质疑、创新意识和知识能力的的提高。
在画面二中,我欣喜的是我的学生思维敏捷,欣喜的是他们敢于向我质疑,欣喜的是我在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提问、创新上有了成效。但同时也让我痛感羞愧,我在注重教法、学法的时候,少了知识的扩充。在我忙着制作投影片、设计学生讨论等活动的时候,对于学生的突发思维考虑的少了。
面对这个教学准备不足的教训,我不得不反思到:
新的教材不光要我们有新的教法和新的教育理念,实际还要我们去更新知识,补充知识,去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新的教材要求我们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要求我们更扎实地备教材,备学生。在我们设计活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的更多,更细致。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一些问题。比如,我从没想过当时非洲是否有了国家,也从没怀疑过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也没想过郑和之后我们国家是如何同亚非国家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的。如果我们只追求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质疑,而少了教师自身的创新、质疑,少了知识的提高,少了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的话,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面红耳耻。
反思三: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作用。
我们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越多越好,甚至学校领导在进行课改评价时也看教学是否让学生活动的多,认为
学生的参与率越高,体现出的教学改革就越彻底。由于这些认识,造成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量地让学生去搞活动,如讲故事、分析人物、分析事件、讨论问题、进行表演等等,都由学生包揽。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了教师的身影。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总觉得少了什么。仔细分析,原来少了教师自身的活动,少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少了师生之间的合作。而这极易导致教学中秩序的失控并影响教学过程的推进,进而影响教学效率。比如画面一中,秩序的混乱就是我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少了引导,学生是自发的由影视剧的角度考虑人物,从而发生了暂时的失控,思路也没有随着我的预想前进。如果我在学生讨论之前,首先把历史和影视剧的区别再进行一次讲解,并能够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的楷体字部分,把自己的引导工作做的扎实一点,也许学生的讨论就会从正面的多一点,也更易于课堂的顺利进行。由此我也想到了我曾看到的关于新型课堂构建的一句话:“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改革并不是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分量,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运用我们的智慧去组织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达到自身的发展。在一年的新教材实践中,虽取得不少成功,但也有很多很多的失败,值得我反思的地方也有许许多多。身为人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及时的更多的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