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误区与应对策略(精选3篇)

论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误区与应对策略 篇一

实验教材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然而,在使用实验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误区,以免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将就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常见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一些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可能过于依赖教材本身。他们认为教材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只需按图索骥,按步骤操作即可。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教材只是一个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决。因此,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其次,一些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可能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实验过程的重要性。他们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完美性,但忽略了实验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材应该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思考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一个实验步骤的指南。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

另外,一些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可能过于依赖传统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忽视了新技术和新装置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材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新的实验方法和装置能够更好地展示实验现象和原理。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和应用新的实验方法和装置,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最后,一些教师在使用实验教材时可能过于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实验教材通常会给出一套固定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但学生有时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来进行创新性实验。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针对以上几个误区,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首先,教师应该在使用实验教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预先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其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起到引导和解决问题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探究和思考。此外,教师还应及时了解和应用新的实验方法和装置,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能力。

综上所述,使用实验教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只有教师充分了解实验教材的内容和原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xxx)

论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误区与应对策略 篇三

论使用实验教材的几个误区与

应对策略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图文精美,可读性强,以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吸引着众多的语文教师。大家都希望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诠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新要求,用崭新的课堂面貌推动课程改革。可是,我在不同地区的十多所学校听了几十节课后,觉得有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共同商榷。

  误区一:未能正确把握要认的字与要写的字的教学要求

  实验教材中,低年级汉字的教学是认写分开的。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要求不同,要求会认的字只需做到“见其形读其音”,要求会写的字则不仅会写,还要懂其意思,并学习在表达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把要认的字逐个进行字形分析,甚至要求学生抄写,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学生很容易就忘记了。另一种是把要写的字只是让学生写,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明其意并进行表达运用的训练。

  对策:

  1.遵循儿童认识的规律,把认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教师指导认字的时候,不要要求学生用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等去进行字形的分析与记忆。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符号,人的大脑对符号信息的输入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少三四岁的小孩都会认字,但他们没有多少是按照老师教的什么结构法、偏旁部首替换法去记忆的,而大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记忆而获得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把认字与写字放在实践的环境学习。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好处,学生才会重视它。因此我们要让学生通过看书读报,在阅读中识字;通过认读路上的广告、招牌,给家里的、教室里的物品写名字;写图文结合的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生活中用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误区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只讲形式不讲实效

  实验教材提供了不少生动活泼的'训练形式,启发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效率,那就会走进另一个极端。请看下面这样一个生字的复习环节:黑板上贴着一棵果树,树上有十多个果子,每个果子上都有一个要认的字。老师说:小朋友,现在我们玩一个摘果子的游戏,谁来摘果子?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老师叫了十多个孩子站到黑板前,一个个把自己认识的“果子”摘下来,没轮上去摘的就在一旁干等着,摘到“果子”的就在老师面前读一读。这样一个游戏花了八分钟的时间,效益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孩子巩固了一个他会认的字。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实际上课堂效率很低。一节课只有40分钟,玩上两三个这样的游戏,孩子们学到些什么?教学的任务能按时按质完成吗?还有一些课从头到尾都是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读书的时间被占用了,教师的板书被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被剥夺了,教师的引导被省去了。

  对策:

  1.教学形式应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运用的任何教学形式都要从完成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这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备课时,我们要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目标,然后考虑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可以采用那些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形式对全体学生的训练深度、训练广度、训练的灵活性、层次性等因素我们都要考虑清楚,再作出筛选。

  2.充分考虑学生活动形式的各个环节,做好严密的组织工作。当我们确定某种活动形式后,我们应该想一想:这个活动能给学生的能力发展带来些什么?对优化课堂效率有些什么帮助?怎样的处理会更有效?然后把每个活动环节想清楚,把组织工作考虑细致,尽量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使每个教学环节、每种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达到最大的优化。

  误区三:分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把学生分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课堂上发现,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下面是一年级上册《四季》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老师说: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每一个小节都介绍了一个季节,请喜欢春天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夏天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秋天……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很深刻,而且低年级的孩子还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所以,大多数就一古脑坐到春天那一组去了,二十多个孩子非常拥挤,而冬天那一组只有三位同学。然后就开始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了。接下来就是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学生的发言被某个优生取代了。这样一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由于组织形式问题,也谈不上充分的合作,更谈不上思维火花的碰撞,这难道是我们所追求的合作学习吗?当然不是。

  对策:

  1.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合作学习有几个主要原则:(1)要把讨论合作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2)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3)合作气氛要民主,各抒己见,诚心参与;(4)合作学习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

  2.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我们不能把小组式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和“商标”,以为加上这种形式就等于进行了课堂改革,这样的形式用得越多就越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教学规律告诉我们,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讲究时机、条件。因此,我们组织小组式合作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恰当地加以运用,越是低年级越是如此。

  误区四:片面追求个性化教育,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个别教师认为,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或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要求是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结果在一些一年级的课堂上,学生连看书、写字、执笔的基本姿势都不正确,既影响了学习质量,又影响了身心健康。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堂学习环境、氛围都很不理想,影响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其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等于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等于放任自流。

  对策:

  1.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严格区分开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以良好的注意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够使他们的学习基础打得更扎实。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把要求简单化,要循序渐进,要多做正面引导,切不能苛求或粗暴惩罚。

  2.为低年级的学生制定课堂学习指引。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学生实际,用比较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学习指引。每次的要求不能太多,张贴在班里或者让学生每人一份,让孩子按着要求来做,过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这样,使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做到时时心中有数,容易跟着做,有利于习惯的养成。

  误区五:曲解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正确理解教材的关系

  我们提倡“要打破唯教材中心论”,“教材是一个例子”,“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这是建立在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的。片面地理解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抛开教材进行发散,就走上了另一种极端。下面是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一比》的某个课例中的两个教学环节。(1)在引导学生看了课文的插图后,让学生讲出图中的事物的名称,以带出要学习的词语(图画下面的词语)。当学生讲完后,教师把词语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的,一类是水果的,然后让学生再扩充说,结果整整花了10分钟,好不容易才让学生说完。实际上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借助图画,把认字与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认字是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师的处理削弱了重点学习内容的教学。(2)在学习后面的儿歌时,学生对儿歌还没有完全读流利,教师又补充了其他类似形式的儿歌让学生读,目的是扩充学生的阅读量。这个环节下来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课文读不好,课外的也没读好。从这个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所谓创造性使用教材,对语文教学的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对策:

  1.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和教学尺度。我们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只要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领会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才能驾驭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使我们的教学做到不偏不颇。

  2.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力量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与交流。教研组织、学生要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教师间互相研究、互相促进搭建研究的平台,营造一种合作、探究的教研氛围。通过这样的学习与交流,能帮助我们的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使我们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改革和教学行为,不至于产生片面的理解和追求。

相关文章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精选3篇)

以往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多媒体就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媒体技术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着,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十年的发...
教学资料2018-08-02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精选3篇)

颐和园的教学流程与实录【精简3篇】

一、导入新课师: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生:美、大师:板书。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定...
教学资料2015-01-01
颐和园的教学流程与实录【精简3篇】

《少年闰土》一课的课后反思【精彩3篇】

《少年闰土》是一篇比较难的课文。课文中许多词句学生不易理解,但学生还是认真细心学,在教与学中感想颇多。1、课前预习显得重要:在课前我意识到课文有难度。因此在上课以前我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紧紧围绕课文后面...
教学资料2017-03-09
《少年闰土》一课的课后反思【精彩3篇】

《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最新3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生:蚂蚁。师:蚂蚁是一种昆虫,它师:还有――生:蝈蝈。师:板书。师:蝈蝈也是昆虫,它师:都是什么偏旁?生:虫字旁,因为他们都是昆虫。师:板书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
教学资料2017-03-03
《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最新3篇】

教学实录模版【通用3篇】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师播放影碟,生...
教学资料2017-09-01
教学实录模版【通用3篇】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优质6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一、《...
教学资料2018-06-01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