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简3篇)
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掌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
教学准备:
1.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材。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的课本、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标题,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古代诗歌,讲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个标题的猜想,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题。
Step 2. 学习课文
1.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 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共同理解和解读课文。
Step 3. 掌握课文内容
1. 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4. 拓展学习
1. 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2. 学生进行课文改编,自由发挥,编写自己的版本,展示给全班同学。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意思和情节。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篇二
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 掌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
教学准备:
1. 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教材。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的课本、笔记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标题,向学生介绍这是一篇古代诗歌,讲述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2.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这个标题的猜想,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标题。
Step 2. 学习课文
1.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 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
3.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共同理解和解读课文。
Step 3. 掌握课文内容
1. 学生进行课文填空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Step 4. 拓展学习
1. 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2. 学生进行课文改编,自由发挥,编写自己的版本,展示给全班同学。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意思和情节。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三
小学语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唐代诗人韩愈曾写过的一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出示)这句诗写了唐代两个伟大的诗人,李是――李白,称为“诗仙”,杜是――杜甫,称为“诗圣”。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于世,放射出万丈光芒。再一起读。
2、杜甫(板书)一生写了许多的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一生苦多乐少,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因此,他还被称为“苦难诗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板书)什么是快诗,就是描写快乐心情的诗,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生齐读)
闻:听说,官军: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河南洛阳就是杜甫的家乡。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
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预习。诗人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诗人怎么会在四川呢?在这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安史之乱”。请看大屏幕,借助一段文字作个简单的了解。
3、八年了,诗人听说官军收复了失地,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
4、诗人究竟是如何的激动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16页,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做上记号。
二、初读诗歌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诗?(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诗歌
1、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时,是怎样的表现呢?我们来读一读诗的第一句。这一句里出现了两个地名,是“剑外”和“蓟北”,“剑外”指的是剑门关以南的地主,在现在的四川,四川对于杜甫来说是遥远的异乡。“蓟北”是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蓟北标志着安史叛军的崩溃,破碎的`山河得到了重新统一,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忽”是忽然,说明消息来得很突然,意想不到,以至于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就是刚刚听说,“涕泪”就是眼泪。诗人泪流满面,都沾湿了衣服。可见诗人多么激动!谁来读读这句诗。
诗人为何如此激动?为何涕泪满衣裳呢?让我们看看八年战乱诗人的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吧。一起来看一首古诗(课件)一齐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战乱开始,诗人背景离乡,逃离了家园。他在逃难的路上,曾被叛军抓获,被囚禁在长安,长达七年之久,深受战争之苦,这首诗是他被禁长安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你借助诗文的解释,好好读读
,好好想想,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最新教案设计【诗文解释】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难受。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生1:诗人的泪是痛苦的泪。
师: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痛苦的泪。
生2:是悲伤怨恨的泪。
师: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伤怨恨的泪。
生3:是思念亲人的泪。
师: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思的泪。
生4:是怀念家乡的泪。
生5:想到国家还没有统一。
师:想到国家还没有统一,那是国破家亡的泪。
师:八年里,诗人流的泪可多了,经历的苦难可多了。那是苦难诗的苦难经历。
八年的漂泊,两千多个日子的颠沛流离,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诗人“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的泪又是什么样的泪啊?(高兴、激动)这就叫喜极而泣(板书)指名读。
评点:诗人真是万分激动。
再读:已经高兴到了极点。一齐读。
2、哭过之后,诗人回头看了看家人?谁来读读第二句。却看:回头看。妻子指的是谁?(妻子和儿女)“愁何在”是没有了一丝忧愁。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诗人的喜。用诗中的词就是“喜欲狂”,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欣喜若狂”。(板书)
一向爱书如命,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此时,居然“漫卷诗书”,“漫卷诗书”是什么意思?(胡乱地卷起诗书),可见诗人真的是“喜欲狂”,谁来读读这句诗?
收复了蓟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破碎的山河得到了统一,意味着老百姓们能家人团聚,不必妻离子散,诗人能不欣喜若狂吗?一起读。
3、喜极而泣、欣喜若狂的杜甫,还要做些什么?谁来读第三句。
“白日”指什么?(大白天)放歌是(放声歌唱),纵酒是(纵情喝酒)青春指的是(明丽的春天)。
现在的杜甫已经52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