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精选3篇)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故事讲述能力。
3.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教学内容:
1.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解。
2.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和绘制插图的方式,加深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学生围绕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展开小组讨论,思考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盘古开天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2.故事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包括盘古诞生、开天地、成山立水等环节。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的内容。
3.角色扮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盘古、天、地、山、水等角色。学生们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展示出不同的扮演和表演。
4.插图绘制(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进行绘制插图。学生可以使用颜色、线条等元素,展示出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5.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回到小组,围绕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展开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通过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存在意义。
教学内容:
1.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解。
2.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的方式,加深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3.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和进行小组讨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流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艺术品和文化遗产,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2.故事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包括盘古诞生、开天地、成山立水等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的内容。
3.艺术创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选择一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绘画、雕塑、剪纸等。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表演展示(2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演,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呈现给全班同学。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和合作,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5.博物馆参观(30分钟)
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参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展览,了解盘古开天地故事在艺术创作中的传承和发展。学生可以观看相关的艺术品和文物,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6.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回到小组,围绕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展开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人类的存在意义,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7.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思考,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篇三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pincai网获得更多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想象朗读, 品味语言, 体会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发挥丰富的想象,复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导入,引导质疑。
1、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 《西游记》《葫芦娃》等,导入神话
2、指名读本课生词,复习巩固。
3、课文围绕哪句话写?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有人说“聪明的人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这句话你能读成哪个词?(创造)
4、围绕着 “创造”你想知道什么?
5、整理重点疑问:盘古创造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
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宇宙最早是什么样的?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
2、理解“混沌”,感受荒凉。
(1)“混沌”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词典的意思理解词语)
(2)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看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是指什么东西?(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都混在一起。就叫——(混沌)。
(3)在你的想象中, “混沌一片” 的世界是怎样的.?
3、师小结:盘古开天地前,宇宙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分不清天和地,白天和黑夜,没有美丽的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和植物世界一片荒凉。
三、研读2—4自然段
(一):品悟词句,感悟“开天辟地”之难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作词。
2、出示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换词比较:“抡”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语? “抡”与“拿” “提”“拎”有什么不同?
(2)动作演示:谁还能把“抡斧猛劈”的动作演一演?从这一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力量、勇气和决心?
3、出示句子:“只听见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你从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2)找出句中反义词: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师生合作读对偶句,体会句子的整齐美:
(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生)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4)找出句中近义词:“渐渐”、“缓缓”、“慢慢”。把这三个词语都换成了“慢慢”,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体会用一组近义词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效果,感受句子的变化美)
(5)请同学们再把句子读一读,想想文章连用“渐渐”、“缓缓”、“慢慢”三个词语突出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设境体验,感受“顶天立地”之苦
1、天地终于缓缓地分开了,然而,厚重的天总是要向下坠,盘古是怎样顶天立地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
2、现在你就是盘古,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学生动作演示)师旁述:用力顶了,好重!用力顶—不好了快塌下来了,用力!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再使劲!
3、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4、(出示插图)师:盘古粗壮的手臂累得颤抖,有力的双腿累得发麻,可是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不知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孩子们,你感受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漫长、艰辛)
5、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盘古,读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
(三):想象迁移,领略“身化万物”之奇
1、盘古顶天立地,站在天地间。不知多少年过去,天地逐渐分开,盘古也累得倒在了地上。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想画面。(教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课文是怎样把盘古的变化写得生动而神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4、用上这些形容词,这段话美得像一首诗。咱们合作读一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第四自然段变换成连排 的诗句,显示在屏幕上)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
5、课文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它省去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
他的牙齿,变成了( )的( )。
他的五指,变成了( )的( )。
他的鼻孔,变成了( )的( )。
他的____________ ,变成了( )的( )。
6、盘古的身体化作了璀璨的星空,辽阔的大地,奔腾的大海,它创造世界的过程也是________的过程。(板书:奉献、牺牲)
7、你想对盘古说...
四、拓展延伸,亲近神话
1、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学后汇报交流后,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图片,简介。
3、小结: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神话故事是人类艺术的瑰宝,让我们共同亲近神话故事。推荐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希腊古典神话》、《封神演义》。
五、作业设计:
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