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3篇)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计概述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性质和求解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等差数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能够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 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特点。

2. 知识讲解

- 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公式求解问题。

3. 练习巩固

-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巩固对等差数列的运算和应用能力。

4. 拓展练习

- 给学生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的形式,并求解问题。

5. 总结归纳

-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整理,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并做好知识的梳理。

6. 课堂作业

-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

-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知道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 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 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3. 练习巩固

-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巩固对等差数列的运算和应用能力。

4. 探究活动

- 分成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并归纳总结。

5. 实际应用

-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等差数列的形式,并求解问题。

6. 总结归纳

-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整理,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解方法,并做好知识的梳理。

7. 课堂作业

-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

-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篇三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加深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能参与编拟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利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项、项数、公差、首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思想;

  3.通过参与编题解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项公式的认识;教学难点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方法

  研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表示法,请同学们回忆等差数列的定义,其表示法都有哪些?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从相邻两项的'关系加以定义的,这个关系用递推公式来表示比较简单,但我们要围绕通项公式作进一步的理解与应用.

  二.主体设计

  通项公式 反映了项 与项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确定后,数列的每一项便确定了,可以求指定的项(即已知 求 ).找学生试举一例如:“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公差 ,求 .”这是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由学生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一些运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题目,包括正用、反用与变用,简单、复杂,定量、定性的均可,教师巡视将好题搜集起来,分类投影在屏幕上.

  1.方程思想的运用

  (1)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公差 ,则-397是该数列的第______项.

  (2)已知等差数列 中,首项 , 则公差

  (3)已知等差数列 中,公差 , 则首项

  这一类问题先由学生解决,之后教师点评,四个量 , 在一个等式中,运用方程的思想方法,已知其中三个量的值,可以求得第四个量.

  2.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1)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的值.

  (2)已知等差数列 中, , 求 .

  若学生的题目只有这两种类型,教师可以小结(最好请出题者、解题者概括):因为已知条件可以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所以这些等差数列是确定的,由 和 写出通项公式,便可归结为前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只需把两个条件(等式)化为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组,以求得 和 , 和 称作基本量.

  教师提出新的问题,已知等差数列的一个条件(等式),能否确定一个等差数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启发,由这一个条件可得到关于 和 的二元方程,这是一个 和 的制约关系,从这个关系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举例说明(例题可由学生或教师给出,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已知等差数列 中, …

  由条件可得 即 ,可知 ,这是比较显然的,与之相关的还能有什么结论?若学生答不出可提示,一定得某一项的值么?能否与两项有关?多项有关?由学生发现规律,完善问题

  (3)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 ; ; ;….

  类似的还有

  (4)已知等差数列 中, 求 的值.

  以上属于对数列的项进行定量的研究,有无定性的判断?引出

  3.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考察 随项数 的变化规律.着重考虑 的情况. 此时 是 的一次函数,其单调性取决于 的符号,由学生叙述结果.这个结果与考察相邻两项的差所得结果是一

致的.

  4.研究项的符号

  这是为研究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最值所做的准备工作.可配备的题目如

  (1)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问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小于0?

  (2)等差数列 从第________项起以后每项均为负数.

  三.小结

  1. 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2. 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四.板书设计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方程思想的运用

  2. 基本量方法的使用

  3. 研究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4. 研究项的符号

相关文章

《村居》教学反思素材(通用3篇)

记得语文课标中说:“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资料2018-04-08
《村居》教学反思素材(通用3篇)

小学语文《咏鹅》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咏鹅》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
教学资料2019-04-02
小学语文《咏鹅》教学设计【最新6篇】

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3篇)

首先,我关注了学生多种方式的阅读。上课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了搭石风景的亮丽。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自由读、感悟读、齐读、背读等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
教学资料2011-03-07
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精选3篇)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推荐3篇】

本课的课文属于选读课文,所以我一直在想此类课文该如何来上,完全让学生放手自学,怕学生学不好,不会学,控制不了自已,所以我就做个主持人,管个主持,首先让学生了解了宋庆龄,然后通过读导读有了一个主要问题,...
教学资料2011-08-05
《我不能失信》课后教学反思【推荐3篇】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通用5篇),...
教学资料2012-04-05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方案(精选6篇)

《骆驼和羊》教学片断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

师:骆驼和羊都不认输,此时,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生:假如我在场,我会劝他们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要互相谦让。生: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互相谦让的事,应想办法弄清楚到底谁输谁赢。师:奥!看...
教学资料2014-07-06
《骆驼和羊》教学片断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