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精简3篇】
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 篇一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也是中华民族创世神话的起源之一。通过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文化,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下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掌握盘古开天地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词汇。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创作一个关于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掌握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词汇。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展示板。
2.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书籍或资料。
3.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盘古开天地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
2.讲解(15分钟):
简要讲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寓意,介绍主要人物盘古的形象特点,以及他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结果。
3.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情节和寓意,以及他们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4.小组展示(10分钟):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想法。
5.词汇学习(10分钟):
通过教学课件或展示板,向学生介绍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词汇,帮助他们掌握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6.创作绘画(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盘古开天地的理解和想象,自由创作一个关于盘古开天地的绘画作品。
7.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8.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对盘古开天地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 篇二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故事,它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和意义,进一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以下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起源和发展。
2.理解盘古开天地的寓意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创作一个关于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盘古开天地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盘古开天地的寓意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展示板。
2.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书籍或资料。
3.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盘古开天地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这个故事的好奇心。
2.讲解(15分钟):
详细讲解盘古开天地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盘古的形象特点,以及他开天辟地的过程和结果。
3.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盘古开天地的寓意和意义,以及他们对这个故事的感悟和思考。
4.小组展示(10分钟):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想法。
5.创作故事(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盘古开天地的理解和想象,自由创作一个关于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6.讲故事(10分钟):
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7.讨论和评价(10分钟):
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每个人的故事,评价其创意和表达方式。
8.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对盘古开天地的认识和体会。同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更多有创意的故事。
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 篇三
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
那时,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就在这模糊一团的世界中,这个叫盘古的巨人,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 [出示图片:盘古破壳而立]
醒来的盘古会做些什么?天和地会有什么变化?找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蓝屏](提读)
师:盘古做了什么?谁知道?
生1: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读读上面的话,再和书上的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1:这里是“拿”,书上是“抡”。 生2:书上是“猛劈”,这里少了“猛”字。
师:同学们看的很仔细。那么,书上为什么用“抡”而不用“拿”呢,谁来说说?
生1:“抡”用的力气大,“拿”就是轻轻拿起来。
师:挺好,老师通过查字典,知道了“抡”和“拿”的解释,请大家看大屏幕,找位同学读读两个词的意思。 [出示:抡、拿解释]
生1:抡:手臂用力挥动。拿:用手取,握在手里。
师:是啊,“抡”和“拿”,同样是手臂的动作,为什么课文用抡而不用拿,谁再说说?
生1:“抡”是手臂用力挥动,“拿”是拿在手里,“抡”的力气大。 生2:“抡”说明盘古在使劲,
师:不错,从“抡”字我们知道盘古用上了力气,那“猛劈”呢? 生1:“猛劈”比“劈”使劲。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盘古用力劈开了天和地啊,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啊?谁来?谁的力气比他还大? (提读2生,相机指导) 师:用上力气我们一起读。
[意图:通过换词,体会开天辟地用的力气大,不容易。] 师:天和地有什么变化,谁能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1: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谁还有补充?
生2: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天和地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啊!抬头看,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句段: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生1:我发现了一对反义词,轻和重。 师:真厉害,眼睛雪亮。仔细看看,还有吗? 生2:还有清对浊,上升对下降。 生3:还有天对地。 [反义词变色]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明亮,四组意思相反的词都找出来了。那我们就把它们读出来吧。(齐读)
既然是意思相反的词,你听:我读轻(气息
声)——你对?你来,你对—— 生1:重。师:意思相反啊,再试试,轻——(重!)好,第二个,三点水的清,一起来对。 生:浊!
师:对了,浑浊的浊。下一个,上升,一起来。 生:下降! 师:天。 生:地!
师:我们再来一次,大家一起和老师对。 师:轻---清---上升---天 生:重---浊---下降---地!
师:多有意思啊,那整句话我们也来这样对对吧——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来,你接上
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天地的变化多神奇啊,我们男女同学分角色再来一次,女同学,轻而清,开始!
女: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男: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你再来仔细看看这两句话,在用词上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1:我发现了缓缓和渐渐是一对近义词。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渐渐、缓缓、慢慢三个词都是近义词。 [近义词变红]
师:看得多仔细啊。请你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到了什么? 生1:天地分开的非常慢,太不容易了。 生2:天地慢慢分开,盘古很辛苦。
师:是啊,天地分开的多不容易啊,那这句话我们怎么读?自己先试试,好,你来?(提读)
师:同学们看,这三个词都表示一个什么意思?(慢)那我用慢慢分开,慢慢上升,慢慢下降就是了。 生1:都用慢慢用词就重复了。
师:是啊,作者用了不同的词表示意思相近的词,说明作者用词——(准确) 表示慢的词语原来有这么多啊,祖国的词汇真丰富啊。作者写的多用心。我们再来读一读吧。(齐读)
小结:同学们,在这两句话中,出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和意思相近的词语,我们真是越品越有滋味了。
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情读出来,只听——读!(齐读)
[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反义词、近义词并用声音的高低、快慢的变化对读,更感官的理解,使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也更能体会天地分开不容易,分开天地真辛苦。通过读词,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融入了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