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优质3篇】
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引言: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包括边、角、对称性等;
2. 能够辨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
3. 能够应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线段、角等;
2. 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 练习辨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复习:复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线段、角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这些概念。
3. 学习: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总结它们的特点。
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辨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平面图形,并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
5. 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6. 拓展:通过展示一些特殊的平面图形,如五角星、心形等,让学生发现更多有趣的图形。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包括分享解题思路和讨论特殊图形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应用数与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言:
在六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与形知识,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数与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数与形的基本知识,如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学习如何将数与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来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复习:复习数与形的基本知识,如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这些概念。
3. 学习:介绍如何将数与形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方法。
4.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来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拓展:通过展示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花坛、修建一个游乐场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各自的创意。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包括分享解题思路和讨论解决方案的创意。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 篇三
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与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
07例1,P108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2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向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找到合适的形来表示数和在形中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奇数,你还记得哪些数是奇数吗?(PPT出示)
师:相邻的两个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奇数。(出示加法算式口算得数:1+3,1+3+5)
师:同学们算得真快。(出示:1+3+5+7+9+11+13=)你还能马上报出得数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一
师:这条算式中是不是存在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计算呢?
复杂的问题都是从简单开始的。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前面的两条算式。
(一)画图形
1、提示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那+3就是再加三个一样的小正方形。
出示图片
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再+5呢?可以怎么摆?
出示图片
(二)形与数对应
为了便于观察,老师给他们都涂上了颜色,是不是更清楚呢?
我们把刚才表示小正方形数的2种算式综合起来,可以用什么号连接?
板书:
1=1的平方
1+3=2的平方
1+3+5=3的平方
小结:这里的正方形直观的解释了数的两种运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四会是什么样子,与它配套的`算式又是什么样子?同桌合作,画出草图,写出算式。
(三)找规律
观察这些数和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数的平方
生2: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都是从1开始的)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几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呢?这个规律可以用到所有类似数的计算吗?
只有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转化为求正方形的个数。
(四)总结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利用数的计算求出了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正方形也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五)没有图你会计算这几题吗?
(1)1+3+5+7=
(2)1+3+5+7+9+11=
(3)=9的平方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正方形和它算式之间的联系的?
1、写算式
2、增加图
3、找规律
4、拓展
掌握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三、练习拓展
P108“做一做”第2题
1、出示问题,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3、全班汇报、交流。(PPT展示)
二十二第2题(三角形数)
1、小组合作探究
运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书中P1092题
2、生汇报
(1)写算式
(2)增加图
(3)找规律
形的特点:第几幅图就有几行,最下方就有几个
数的特点:都是从1开始,相邻两数相差1
和的特点:(首行+末行)×行数÷2
(4)拓展第十个图
3、讲解三角形数
由于数量为1,3,6,10……的原片可以组成三角形,数学上,这些数也叫做“三角形数”。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1,4,9,16……,这样组成正方形的数,它叫什么呢?正方形数。
其实每个正方形数可以拆成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数,比如5的平方=10+15。
4、回顾以前涉及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探索简单的数与形的关系,我们发现了数与形的密切联系。欣赏华罗庚的一首诗: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五、练习
教材第109页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