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经典【精选3篇】

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经典 篇一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而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和模式则是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所需要了解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模式。本文将探讨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经典。

首先,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原理强调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特点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其次,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之二是“循序渐进”。这一原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水平。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发展规律,避免过度负荷和过早放弃。

另外,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之三是“因材施教”。这一原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任务,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辅导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

最后,教学设计的探究模式之一是“问题解决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组织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和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了解和运用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模式。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原理和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探究原理和模式的经典 篇三

  (一)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和途径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是教师),运用一定的基础理论,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以求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媒介的特征,确定恰当的教学事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手段,构筑合理的教学结构。此外,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以修正教学活动,也是教学设计所要考虑的。探究教学,简单说来,就是指主要运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探究教学设计就是在对教学环境中的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探究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把一般教学设计原理运用到探究教学中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牢牢把握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环境灵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而学习探究教学的原理和模式则为我们把握探究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程序提供了一种思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不少国家充分重视科学教育,而在科学教育中,运用最多的还是探究教学。有不少研究认为,科学课程一般要依照下列一项或多项重点加以组织:a.强调智慧技巧的过程;b.强调发现教学;C.强调解决问题的教学;d.强调主题,或强调内容。从这4项重点反映了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取向和两个路径。

  1.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取向

  探究教学设计的取向之一是强调对学生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取向的学科专家认为,科学家或专门研究人员互相隔着深深的鸿沟,在一个研究领域里的专家可能是另一领域中的低能儿。然而,各门科学之间都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大家有着类似的探究方法和思考技巧。对学生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选择是无限的,因此不能让具体的内容限止了他们发展的方向,而要让他们习得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智慧、能力,这些智慧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在任何领域的发展。再者,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加快,今天学习的知识在明天就已过时或变成错误的东西。而只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就可以不断习得新的知识。这种取向要求在教学设计时,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依据。至于选择什么内容,则是次要的事,只要通过这种内容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学生特定的能力即可,内容只不过是获得能力的媒介而已。这种取向的设计者有时甚至要求根据能力的序列发展,重新编排内容,至于内容的体系如何,则是另一回事。这一点在施瓦布的生物探究模式中体现得比较明显。

  探究教学设计的另一取向是强调内容的重要性。这种取向的学科专家认为,知识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探究活动显然无以为继。他们批评能力取向,认为它忽略了探究教学的本质目的所在:探究是为了获得新知,了解世界和把握世界。探究只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还认为,有些知识并非如能力取向者所强调的那样,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每一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构是不会有很大变化的,而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结构则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处理人间事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这种取向强调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探究活动,整个探究教学序列的安排要符合学科的内容架构。

  这两种取向的优点是明显的。能力取向立足于能力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学习的迁移性,使学生的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内容取向则强调基本知识,便于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而且这种取向更便于利用现有的教科书。然而这两种取向彼此的缺点也是明显的,能力取向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从而也就动摇了探究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也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课程设计难度较大。内容取向虽然并未忽略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科的'逻辑与能力发展的顺序是不相重合的,有些时候,排在前面的内容需要学生运用比较复杂的探究主法和较强的探究能力,而排在后面的内容则仅需要简单的探究过程即可完成。因此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要想弥补这两种取向各自的缺陷,必须使它们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有两种方法,一是以能力取向为主,在训练各种能力的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性,特别要注意加是基本知识的训练。著名的科学探究教学专家劳威(M.B.Rowe)认为,最好选取一些能广泛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二是以知识取向为主,按基本知识的结构为依据,但是对复杂探究能力的培养可补充一些对片断知识的探究训练。至于采访取哪种事例的方法,要视具体的科目、内容、年龄阶段而定。2、探究教学设计的两种路径探究活动有两种过程,一种是发现的过程,一种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谓发现的过程就是探究者根据一定的原理,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后,得出具有逻辑合理性的概念、原理或规律等;所谓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者综合运用各种概念、原理或规律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过程。前者更多地具有归纳的意味,而后者则运用的是演绎思维。

  由于探究活动有不同的过程,探究设计便有了两种不同的设计路径:一种是从事实出发,设计教学事件,让学生进行创造和发展;另一种是从原理或规则出发,让学生进入一定问题情境,综合解决一定的问题。

  这两种路径应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分别采用。通常来讲,解决问题逻辑性较强,处理的变量一般较少,相对比较容易一些。而发现过程涉及的因素较多,学生可能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需要在较高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但是,更常用的方法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这样整个教学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学生用通过观察、实验和概括,发现特定的原理、规则;在第二阶段,学生则运用这些原理、规则和其他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二)探究教学设计的特点

  就一般的教学设计而言,应具有指导性、统一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创造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探究教学设计中依然存在,特别是统整性、操作性、突显性、易控性和创造性,在探究教学中有着特定的含义。根据探究活动自身的特点,探究教学设计还具有开放性、程序性的特征。

  1.统一性。是指教学设计要从系统科学出发,对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计划与安排。在探究教学设计中,必须从整体出发,对探究教学的目标、内容、环境、过程、评价等进行周密的安排,各个要素要紧紧地围绕探究目标,为实现特定的探究目标服务。各个要素还要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探究无法进行下去。

  2.操作性。操作性本来就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一大特色,探究教学设计要十分具体,便于在教学中进行操作。在探究设计中,首先要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探究目标,其次,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采用一定的变式,控制一定的变量,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程序,以便学生能够把探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对于评价,设计人员也要设想出能够操作的标准。

  3.突显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突出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要素,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探究教学设计中,对于探究内容、探究的媒介的设计一定要突出来,因为这两个前提条件是决定探究成败相当关键的因素,与一般的教学设计是不同的。此外,对探究时间的设计也要给予一定注意。

  4.易控性。与真实的教学环境相比,在探究教学设计中教师有充足时间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计划、反复检查。因此,教师要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各个因素进行反复的预演,达到能够比较精确地控制这些因素,特别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把握,是设计的难点之一。

  5.创造性。教学设计是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设计的,是教师经验、智慧和风格的结晶。探究教学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1)对内容的分析、选择和改造,由于探究教学的特殊性,一般的教材很难适合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不可,设计后的教学内容更适于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教学;(2)对探究媒介的分析选择和改造。大多数

探究需要借助一定的书面材料、实验材料和仪器等来进行,有些媒介还需要教师进行改造,以适应特殊的探究目的。此外,对探究过程、探究评价的设计也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投入。

  6.开放性是探究教学设计最显著的特性。探究教学从实质上讲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和传统的以传授结果为主的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要求教师不能设计过多的教学事件来干预学生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也即学生发现、“发明”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就处于一种开放状态,除了在研究学生现状、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媒体、设计评价方法上多下功夫之外,要给学生以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安排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当然,开放性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整个教学事态的发展必须处于教师的引导、控制之下;也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更轻松一些,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有序、有效?这就要求设计者更充分地估计学生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更恰当地进行环境设计、媒体设计等。

  7.程序性。探究教学直接脱胎于科学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程序化的特色。因此,整个教学设计必须非常严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各个教学要素的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一丝不苟的进行,尽量把各个要素客观化,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进行设计。

  (三)探究教学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探究活动要涉及教师、学生以及学习的材料、媒介等诸多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必须进行统筹安排,使它们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探究教学设计中,必须从整个教学系统着眼,注重每个因素在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以适应系统发展的需要。

  2.主体性原则

  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它能够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探究教学的主要特色,又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机会。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如何设计一些标准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进行评估。

  3.帮助个体学习的原则

  勿庸讳言,在探究教学中,我们常常面对的是固体,然而就教学设计而言,我们所描述的教学是指向个体的,我们是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以有利于促进个体发展。我们承认,学生常常组成团体,然而学习发生在团体的每一个成员身上,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是以个体的学习、探究为目标的,我们必须尽量做到使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潜能的机会。因此,在探究教学设计中,教师要考注学生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准备条件和对学习环境的要求,以设计出有利于个体学习的教学方案来。

  4.基于人们如何进行探究的原则

  和主体性原则相适应,探究教学设计必须考查学生是如何进行探究的,根据探究发生的条件、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事件、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根据自己教的需求,而是根据学生探究的需求来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

相关文章

《奇妙的撕纸添画》课后教学反思【精简3篇】

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通过低年级学习喜闻乐见的形式:撕一撕,想一想,贴一贴,画一画,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在活动中让孩子们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资料2016-05-07
《奇妙的撕纸添画》课后教学反思【精简3篇】

《泉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实录(精彩3篇)

一、谈话导入师:丁冬、丁冬……你们听到了什么?生:是谁在唱歌,泉水流动的声音……师:同学样的想像真丰富。请同学打开书,从书中找到作案好吗?生:“丁冬,丁冬,是一股清泉石缝里冲出来。“师:噢,的确是泉水...
教学资料2012-05-06
《泉水》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实录(精彩3篇)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优质3篇】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班班通”的普及,多媒体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更多的教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
教学资料2015-04-08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优质3篇】

八孔竖笛怎样才能把门打开学期音乐教学反思【推荐3篇】

己经上了两个班的器乐课,竖笛作为本学期必修的一门乐器和可能进行调研的一个方面应该引起师生的共同重视,但从上的第一节课来看,很多学生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同学习惯很不好。如上课不带竖笛,同学间相互借着...
教学资料2018-08-07
八孔竖笛怎样才能把门打开学期音乐教学反思【推荐3篇】

《画家和牧童》语文课教学实录【精选3篇】

【教材分析】《画家和牧童》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主人公戴嵩勇于...
教学资料2017-04-08
《画家和牧童》语文课教学实录【精选3篇】

俞伯牙简介课后反思【精选3篇】

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
教学资料2019-06-02
俞伯牙简介课后反思【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