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最新3篇】
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篇一
在教学设计中,三维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些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而设定的。下面将重点介绍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它指的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知识目标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知识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设定知识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发展的要求,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是学科相关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能力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一节英语课上,能力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听懂并流利地表达关于日常生活的简单对话。在设定能力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情感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责任感等。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设定情感目标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教育活动。例如,在一节科学课上,情感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在设定情感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确保目标的鼓励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设定这些目标,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篇二
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通过设定明确的知识目标,学生可以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同时,通过设定能力目标,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通过设定情感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设定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可以明确自己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和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通过设定能力目标,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设定情感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从整体角度来看,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设定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可以使教学活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通过达到这些目标,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定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篇三
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小编收集了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必须以教学大纲所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为依据,都必须服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总目标。
对落实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目标三维度的统一
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语文课程也不例外。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这就说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附加任务。
这还说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注重潜移默化,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作为目标的又一维度,强调了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方法的重要性,改变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
从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有了新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听说读写,更加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确认识三维目标,实现目标三维度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工作 。
三、正确认识三维目标
有的教师错误地把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把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当作过程和方法目标,将文章在思想方面的熏陶作用当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上的
误解导致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所以,须明确三维目标的意义和目标三维度的关系。(1) 三维目标的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注意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给了语文教学以正确的导向,使教师和学生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中解脱出来,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而是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这对于改革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目标三维度的关系
课程改革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人的语文素养是一个整体,应该整体地而不是分割地纳入课程目标中。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且体现于具体的目标中,而不是油水分离的三个四、目标的三维度如何统一
目标的三维度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
所谓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互相孤立开来的目标,对其理解,可以准确表述为“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目标的三维度在教学中的统一
所有语文教学目标,都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统一。比如朱自清的《春》写春天来时,“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针对这句话,一位老师这样引导阅读。
师: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小草怎么长出来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这个词。“偷偷地”,就是说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察觉的,无声无息地从土里长出来了。但是没有用“长”,而是说从土里(老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
学生齐声:钻出来了。
师:用“钻”这个词,写出小草的生长是很不容易的。
它要穿过厚厚的土层,有时还会碰到石头瓦块,就要顶翻它们,然后茁壮地生长出来。
可见一个“钻”字,就写出了春草虽小,但是它们的.生命力,却是极顽强、极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多好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方法,获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认识春草生长的劲头,领悟春草默默无闻、不哗众取宠的品质,领悟春草不怕困难挫折、顽强进取的拼搏精神。
即使是最简单的识字,也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
识字可以有看图识字、做游戏识字、字谜识字、儿歌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部件识字、随文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辨形识字等多种方法,而识字的同时,也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目标的三维度在过程中的统一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体验情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呢?
这里仅以阅读教学中关注过程、关注方法为例,加以解释说明。
一位教师在教《小桔灯》时,要让学生理解“行动描写及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先安排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有关的词语:
“登上(凳子)、想摘(电话),爬下(凳子),缩回(小手),(对我)点头、摇头……”
正当老师准备布置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作用时,有位学生举手发言:“我认为这些行动描写表现了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这脱口而出的正是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结果,那么,教学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
但是,这位老师不满足于此,接着问了一句:“你很聪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跟大家说说好吗?”
由此,从对结果的肯定转向了对过程的询问。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结果的“准确无误”,而应关注过程的“万无一失”。
由此可见,方法是在过程中掌握的,能力是在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是在过程中获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过程中培养的。
关注过程,是三维目标对我们最有益的启示。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才能够真正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