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简3篇】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物——粽子。

2. 培养学生对粽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 通过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食物——粽子。

2.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对粽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课文《端午粽》的课本和教辅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3. 粽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能够了解粽子的外观和形状。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节日吗?有没有吃过粽子?”

2. 引入新课,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Step 2 学习课文

1. 学生跟读课文《端午粽》,教师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进行情景对话,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Step 3 拓展阅读

1. 阅读课文后,教师出示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 制作粽子

1. 准备粽子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粽子。

2. 教师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着操作。

3. 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的过程和感受。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篇二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掌握课文《端午粽》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掌握课文《端午粽》的基本内容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1. 课本和教辅材料。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3. 端午节相关的游戏或手工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端午节是什么节日吗?有哪些传统习俗?”

2. 出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Step 2 学习课文

1.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

2. 学生跟读课文,《端午粽》,教师解释生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3 拓展阅读

1. 阅读课文后,教师出示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 游戏和手工活动

1. 教师准备端午节相关的游戏和手工活动,比如踩高跷、包粽子等。

2. 分组进行游戏和手工活动,让学生体验端午节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Step 5 总结和评价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 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 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 盼我们回去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 包粽子的材料——粽子清香,又黏又香 清香好吃

  粽子好吃,花样多——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纪念屈原

  长大后——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课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

  1、文中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1)好吃( ) (2)花样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一写。

  (美滋滋)

  七、课文升华

  1、说一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

》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学生的创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览。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经典3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资料2012-01-08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经典3篇)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一着...
教学资料2017-05-05
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最新6篇)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最新3篇)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影响,引教育工作...
教学资料2016-06-01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最新3篇)

中华少年教学实录(精简3篇)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翱翔,刚劲,萦绕,蹒跚学步,铭记,强悍,璀璨,顶天立地等词语,理解顶天立地,蹒跚学步,强悍等重要词语。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3、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的爱...
教学资料2019-03-03
中华少年教学实录(精简3篇)

《三个和尚》课后反思(精选3篇)

《三个和尚》是一个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故事。通过学习故事,让学生找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并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与人合作。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
教学资料2012-04-08
《三个和尚》课后反思(精选3篇)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优秀3篇)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基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 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正在更新,面向全体...
教学资料2019-01-05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