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精选5篇】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一

标题:揭秘3的倍数的特征

导语: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生活中充斥着数字,而3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它有着独特的特征和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到3的倍数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什么是3的倍数?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3的倍数。当一个数字能够被3整除时,我们就称它为3的倍数。比如,6是3的倍数,因为6除以3等于2,而2是一个整数。而7就不是3的倍数,因为7除以3得到的结果不是整数。

二、3的倍数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3的倍数的一些特征和性质。

1. 个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我们发现,一个数字是否是3的倍数,可以通过它的个位数字之和来判断。如果一个数字的个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字就是3的倍数。比如,27的个位数字之和是2+7=9,而9是3的倍数,所以27是3的倍数。

2. 数字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除了个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也是3的倍数。比如,123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2+3=6,而6是3的倍数,所以123是3的倍数。

三、3的倍数的应用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3的倍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1. 数字的整除性

通过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一个数字是否能够被3整除。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我们要平分一块蛋糕给3个人吃,我们只需要将蛋糕上的糕点数相加,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每个人都能平分到相同数量的糕点。

2. 解决问题

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高效。比如,我们需要将10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我们可以先算出100的个位数字之和,即1+0+0=1,由于1不是3的倍数,所以无法平均分配。通过这个特征,我们能够快速地得出结论。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3的倍数的一些特征和规律,同时也看到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谢谢大家!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二

标题:3的倍数的奇妙之处

导语:

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生活中的数字有着丰富的规律和性质,而3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它有着独特的奇妙之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探索3的倍数的一些奇妙特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一、3的倍数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和性质。

1. 个位数字是0、3、6或9

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只能是0、3、6或9。这是因为一个数字能够被3整除,那么它的个位数字必须是3的倍数。比如,12除以3等于4,所以12是3的倍数,而12的个位数字是2,不是3的倍数,所以12不是3的倍数。

2. 数字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除了个位数字之外,数字的各位数字之和也是3的倍数。比如,123的各位数字之和是1+2+3=6,而6是3的倍数,所以123是3的倍数。

二、3的倍数的奇妙之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3的倍数的一些奇妙之处。

1. 数字的旋转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个3的倍数的数字,将其各位数字进行旋转,得到的数字仍然是3的倍数。比如,123的旋转数字是312和231,而312和231都是3的倍数。这种奇妙的特性让我们对数字的变化产生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索。

2. 数字的乘法

我们发现,一个3的倍数乘以一个整数之后,得到的结果仍然是3的倍数。这是因为将一个3的倍数乘以一个整数,相当于将这个整数连续相加多次,而3的倍数的特征保证了连续相加的结果仍然是3的倍数。比如,6是3的倍数,那么6乘以2得到的结果12也是3的倍数。

三、3的倍数的应用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3的倍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1. 数字的整除性

通过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可以轻松地判断一个数字是否能够被3整除。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比如我们要平分一块蛋糕给3个人吃,我们只需要将蛋糕上的糕点数相加,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每个人都能平分到相同数量的糕点。

2. 解决问题

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时更加高效。比如,我们需要将10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人,我们可以先算出100的个位数字之和,即1+0+0=1,由于1不是3的倍数,所以无法平均分配。通过这个特征,我们能够快速地得出结论。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3的倍数的一些奇妙之处,同时也看到了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谢谢大家!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三

  一、教材简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北师大版

第九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倍数与因数”的知识。学生在已经学习“2,5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发展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我紧紧抓住猜想→观察→举证→归纳这条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学习过程。

  基于以上想法,本课设计以下两个大环节:

  探究

  深化

  四、教学过程

  一、探究

  这个部分,我为学生提供了四个探究平台:

  (1)猜想

  复习:2和5的倍数特征。猜测3的倍数的特征。

  (2)观察

  在百数表中找出所有3的倍数,通过观察否定猜想。

  借助计数器,在百数表中任意选一个3的倍数,用计数器将它拨出来,并记录下拨这个数用了几颗数珠。再观察记录表,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很快能发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

  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困难时,借助计数器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直观地降低了学生观察发现特征的难度,使得所学新知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给你3颗数珠,那你猜一猜在计数器上拨出100以内的数会是3的倍数吗?给出4颗、5颗……自己拨一拨,发现了什么?

  经过研究,学生发现100以内是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是3的倍数,而不是3的倍数,所用数珠的颗数都不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100以内的数,如果在计数器上拨它,所用数珠的颗数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举证

  我们之前的研究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吗?学生马上会提出研究比100更大的数。

  小组合作:随意想出多个大于100的数,先用计算器算一下,然后记录下来。最后用计数器拨一拨看有什么发现?

  经过合作探讨,交流汇报,学生发现在这些较大的数当中,之前的研究结论依然适用。

  所研究的对象范围越广,代表性越强,研究结论就越可靠。本环节通过“更大的数”和“随意想”两方面,让研究对象范围更广,培养了学生缜密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4)归纳

  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数,不做除法,你怎样快速地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呢?咦!我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用计数器也判断对了,还很快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学生会说所用数珠的颗数其实就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这种稍复杂的表述方式,由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归纳得出,突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深化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从0到9的十张卡片,在游戏中解决以下问题:

  (1)你能任意选3张卡片,摆出一个3的倍数吗?用你选的这3张卡片,还能摆出不同的3的倍数吗?一共能摆出几个?

  (2)随意抽取3张卡片,在它的基础上加卡片,使摆出的数还是3的倍数。如果加一张怎样加?加两张呢?三张?……你最多能用到几张?

  (3)当十张卡片全部用上时,我们就得到了比较大的3的倍数,你能快速去掉一些卡片,让这个数依然是3的倍数吗?

  如果要去掉一张卡片,你怎么做?如果要去掉两张?三张?……

  刚才的练习有没有给你什么启发?

  用你们的方法判断下面的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36996969336,

  1827457874。

  判断数位多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运用常规方法比较麻烦。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这一系列的卡片游戏,学生在操作中自然而然地摸索出解题的捷径,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拓展。

  各位老师,刚才我描述的这个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过程中不但为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而且也积淀了基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逐步领悟到猜想、观察、举证、归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谢谢!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及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本节课的研究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猜想验证讨论交流

  2、自主探究体验感悟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平台,实验表格

  2、学生准备:计数器计算器

  五、教学程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四个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发展紧密联系的活动。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活动三应用规律体验感悟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

  “3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而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我从学生的已有基础出发,先复习了2,5的特征,并通过教师的总结与引导把复习和导入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而有的学生却有与之不同的想法。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创设了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新知的产生过程,明确新课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活动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展示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在这里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

  1、应用《百数表》,否定错误猜想。

  在学生得出猜想后,我便引导学生找出百数表中3的倍数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消除思维定势,否定旧迁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实验,发现特征。

  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从观察数的末尾数字到观察这个数的数字和,具有很大的思维跨度。学生很难通过独立的探究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教师采用让学生进行拨珠实验的教学策略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拨珠实验,填表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而越来越清晰,他们在实验、探究、猜想、验证的过程中,建构起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整体认知。本节课虽然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但这样做巧妙地把学生推上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浓厚的探索氛围之中,他们被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所深深吸引。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才是真正的、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表象的累积,思维产生了飞跃,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数学模型。

  3、举例验证,总结规律。

  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并且使用计算器看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汇报验证的过程,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活动三应用规律体验感悟

  在这一部分,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设计了四个不同的练习。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

  第(1)题是基本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学生在快速判断中感悟把3的倍数先去掉的判断技巧;

  第(2)题以图的的形式出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3)题是在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第(4)题旨在通过灵活的形式发散学生的思维。

  活动四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回忆,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把知识、方法再现的同时,亦体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一步反思总结,自我提高。

  整节课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操作—再次猜想—再次验证—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是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取得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篇五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知道2、5、3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了集合思想,掌握集合思想可使数学问题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我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完成百数表的勾画,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比,找出特征,最后加以验证得出结论。并将这一过程在整堂课中多次应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单双数的生活体验,所以学生对此部分知识有兴趣而且困难较少。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获得新知识的自豪感。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五年级学生的身心成长、个性特点都对教学效果有很深的影响。通过分析学生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堂优质课。我发现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讨论兴趣浓,但不善于合作;求知欲望强,但目的性较差。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材料来作为吸引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精准合作。

  根据学生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了解目标、合作探讨、制定方案、分析判断、验证思考、总结归纳这一系列的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

  本节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课标》在此领域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课标要求,以教师用书为参考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自主探究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四、教学活动:

  依据课标要求,针对我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经验,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倍数,谁能说几个2的倍数?(只要是对,学生们随便说)谁能说几个5的倍数呢?

  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如果随机给你一个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2、5的倍数呢?有,如果这节课认真听,你肯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在教学2的倍数的特征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第一步、圈找倍数先让学生在百数表内圈找出2的倍数。

  第二步、发现规律让学生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归纳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第三步、举例验证老师提问: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能用于所有的自然数,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各不相同。教师引导:适不适用只是我们的猜测,证明猜测对不对,我们要举例验证。怎么验证呢,举例末尾是0、2、4、6、8的数,也找一些末尾不是0、2、4、6、8的数,计算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2的倍数。然后让学生进行验证。

  第四步、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结论。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同时,教师给定研究范围: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

  第五步、通过学生总结出的2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总结出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思想,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识。

  教学5的倍数特征,让学生利用刚学的找2的倍数特征的方法来找5的倍数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比观察,让学生观察百数表,找出2、5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学生观察可以得出个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认知提高。

  课后练习第1题、2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你还想知道什么”这三个小环节,总结跟反思这节课,为下面的内容打下伏笔。

  总之,本节课设计以教师为导线,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个性化表达贯穿始终,教学目标明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以生为本的课堂,不足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板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

  自然数偶数奇数

相关文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选3篇】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任务、蓝盔、军事观察员、卓越、和平之花”等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了解写文章要注意前后呼应。学习用具体的事实...
教学资料2018-02-0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精选3篇】

名师挑山工教学实录【精彩3篇】

名师挑山工教学实录设计理念:1.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
教学资料2015-01-04
名师挑山工教学实录【精彩3篇】

《小虾》语文课教学实录(优质3篇)

教材分析:《小虾》这是一篇写生活习性的文章,这节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的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结合本课的自身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教学资料2012-02-06
《小虾》语文课教学实录(优质3篇)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反思【精彩3篇】

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当今小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改革的契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谈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决定和工作部署中明确指出:这次小学英语的开设,一个非常大的特色就是在教学模式的改...
教学资料2013-03-02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反思【精彩3篇】

俞伯牙简介课后反思【精选3篇】

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
教学资料2019-06-02
俞伯牙简介课后反思【精选3篇】

《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上教学设计【优选3篇】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
教学资料2013-07-04
《假如没有灰尘》五年级上教学设计【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