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优质6篇】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标题:开启闰土的成长之旅
导语:《少年闰土》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闰土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坚持、努力和勇敢的力量。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教授这篇课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少年闰土》的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成长历程和他所遇到的困难。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面对困境时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持和努力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1)课文导读: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或教师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课文学习:逐段解析课文,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他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3)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背诵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
(1)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境。
(2)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闰土的心理变化和他面对困难时的行为。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闰土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闰土成长故事的探索欲望。
2. 课文导读:教师简要介绍《少年闰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
3. 课文学习:
(1)逐段解析课文,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境。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参与。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闰土如何克服困难的,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对关键词进行解释和概括。
4. 课文背诵: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背诵,并对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和讨论。
5.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扮演闰土和其他人物,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闰土的心理变化和他面对困难时的行为。
6.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汇报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准确地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境。
3. 课文背诵:评估学生的背诵质量和对课文中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程度。
4. 情景模拟: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地理解闰土的心理变化和他面对困难时的行为。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少年闰土》,并从中汲取勇敢、坚持和努力的力量,为自己的成长之旅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标题:启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力量
导语:《少年闰土》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故事,通过闰土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勇敢面对困难的力量。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大家介绍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情感和行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少年闰土》的课文内容,了解闰土的成长历程和他所遇到的困难。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面对困境时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少年闰土》,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持和努力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1)课文导读: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或教师导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闰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课文学习:逐段解析课文,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他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如何勇敢面对困难的。
(3)情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勇敢精神。
2. 教学方法:
(1)故事启发法:通过讲述和讨论闰土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反思勇敢面对困难的价值和意义。
(2)情感教育法: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积极人生态度。
(3)个案分析法:通过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境,让学生了解勇敢面对困难的内在力量。
三、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闰土勇敢面对困难的探索欲望。
2. 课文导读:教师简要介绍《少年闰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
3. 课文学习:
(1)逐段解析课文,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境。教师提问,学生积极参与。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闰土是如何勇敢面对困难的,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闰土的勇敢行为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内在力量。
4. 情感教育: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2)情境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勇敢面对困难的过程。
(3)个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境,让学生了解勇敢面对困难的内在力量。
5. 总结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汇报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准确地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和他所面对的困难。
3. 情境模拟:观察学生在情境模拟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勇敢面对困难,体现勇敢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体验到勇敢面对困难的力量,并在实际生活中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1、揭题:
简介作者及《故乡》。
2、导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写的小说《故乡》中节选出来的。他写这篇小说多大岁数?聪明的同学肯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交流。
3、提出本课的中心议题:
三十年了,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对少年闰土的友情还是那样深厚,为什么?课文中最能体现“我”与闰土友情的文字在哪里?
自学课文,读最后一节。
4、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一起读读这段话,然后抓住你认为最能体现友情的一个字,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
5、少年闰土和少年鲁迅各是什么身分?
⑴ 少爷是什么样的人,忙月又是干什么的?
少爷是有钱有势人家的孩子。忙月是给人家打工的穷人。
⑵ 一个是富家的子弟,一个是穷苦的孩子。他们交往了多长时间?
6、是啊,仅仅三十天的交往,就使两个身分如此悬殊的孩子产生了深情厚谊,而且整整三十年,可以说是大半辈子,鲁迅一直想着少年时的朋友,那么少年闰土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请大家找出重点语句研读。
自学后交流。
请大家读一读,想:
这段话写出了闰土的魅力何在?
7、根据学生回答分别从“看瓜刺查、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跳鱼儿”几件事入手,请学生讲讲读懂了什么?在朗读。
8、读了这些内容,回过头来,我们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三十年了,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印象却是非常深刻,感情那样的深厚,为什么?
9、对鲁迅喜爱少年闰土,就是因为闰土有魅力,他的魅力就在见多识广,聪明能干。想交朋友吗?想赢得别人的喜爱吗?那就不断增强自己的魅力,多读书,多做事,不要怕难,不要偷懒,当你见多识广,当你聪明能干,就会有许多人与交朋友了。记住:有实力才有魅力。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闰土 “我”
(忙月的儿子) (少爷)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潮汛看跳鱼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充分体现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借助文本、插图和课外相关资料等方式来感知少年闰土的形象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本和相关资料,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从单元出发,导入新课,初步了解鲁迅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大作家。瞧!(出示图片)他是谁?(鲁迅)你怎么认识他的?快速读一读课本113页单元篇章页中鲁迅的资料,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单元目录,指名读课文题目。师:这一单元,我们通过一组课文来了解鲁迅。今天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回忆性小说《故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概括四个事例,整体感知,初识少年闰土
1、读准、理解字词
(1)《故乡》这篇小说,写于1921年,这个时期,人们刚使用白话文进行创作。文中还有很多文言、方言的痕迹,我们来看看。
(2)理解字词:
①订正“错别字”
②给下列词语换个说法:
(3)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2、自由地来读一读课文,根据提示来梳理课文内容,并交流反馈。
3、看插图,辨人物
瞧!两人在这儿讲着新鲜事儿呢!这里有两个人物,猜一猜,哪一个是闰土,哪一个是鲁迅?说说你的理由。
(1)交流。(关注神态、动作及外貌)
(2)仿照闰土的外貌描写,简单描述鲁迅外貌。
4、闰土这样绘声绘色,给“我”讲了哪几件事?请默读课文6-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课堂作业本的90页上。
5、投影展示,交流校对: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看鱼
6、小结:作者用四个事例让我们认识了讲新鲜事的少年闰土。
板块三:抓典型事例,结合资料,了解少年闰土
1、听!闰土开始讲故事了(出示插图和“雪地捕鸟”选段)——
(1)谁能学着闰土的样子给大家讲一讲这新鲜事。(指导朗读,读好动作的迅速、鸟雀的种类多。)
(2)闰土是怎么捕鸟的?圈画动词,想象画面,然后读一读。
(3)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聪明能干、生活经验丰富……)试着读出闰土的特点来。
(4)你还可以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
预设:
“远远地”:闰土捕鸟经验丰富,知道躲得远远的才能防止鸟雀逃跑。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闰土抓住的鸟雀种类很多,每种都能叫出名字。
(5)进一步引导:看,这些鸟雀你能叫出名字吗?由此可见,闰土不仅聪明,还是个怎样的孩子?(见多识广)
(6)抓住关键词,读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2、抓住一件事,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用同样的方法去读一读另三件事,圈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说说从哪里感受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试着把他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汇报,朗读。
3、师生分角色读。老师读鲁迅。
4、在这些事中,令鲁迅印象最深是哪一件事呢?为什么?小组交流,说说理由。
(闰土讲这件事最详细,鲁迅也特别感兴趣,一再追问,30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闰土描绘的场面。)
(1)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少年的身影仍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三十年后,母亲口中再一次出现“闰土”这一名字时,“我”的记忆阀门就此打开,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这幅画面——
(2)为什么这些新鲜事令人如此难忘呢?(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感受与闰土相比,“我”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学生交流。预设:枯燥、乏味、无趣、拘束……
(3)怪不得鲁迅说:出示语句,指名读。
(4)进一步对比激情读:
当闰土在皎洁的月光下刺猹时,我困在高墙的院子里,看着四角的天空: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当闰土赤着脚在海边捡着贝壳时,我还是待在高墙里: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当闰土与伙伴们看着潮汛、捉着跳鱼儿,我和我的朋友们看到的只有四角的天空: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5)理解感悟:这几个“不知道”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心理?体现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想一想,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堂作业本91页的第四题。
①学生交流。预设: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无奈、对自己的生活不满,羡慕、向往闰土自由自在的生活、钦佩闰土的见多识广……
②感悟读文:现在,同学们一定对这段往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吧!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
四、借助资料,了解中年闰土,推荐整本书阅读
1、作者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将闰土这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少年送进了读者心中。三十年后,我重返故乡,又见到了这位儿时伙伴。听!(播放《故乡》原文选段音频)
2、总结:童年的那一幕美好如此印象深刻,然而中年的闰土却已经不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了,是什么让闰土改变?鲁迅写《故乡》,写闰土到底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课后,大家可以读读《故乡》原文,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少年闰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编排都与鲁迅有关。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本课的小说体裁这两方面,教学重难点应为:“借助文本和相关材料,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抓住“雪地捕鸟”这一典型事例,通过圈画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学生习得方法后,再迁移运用到另外三件事的学习中,由扶到放,解决重难点。
细细观摩本课的教学后,我发现在重点语例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要吃透文本,精准把握关键词的教学。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圈画、品读动词的方式来感知闰土的聪明能干,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发现“远远地”一词更能生动地体现这一形象。因此,备课时,我们教师就应精准把握要重点讲解、可以深入挖掘的关键词,教学中也不宜事先为学生框定范围,应让他们立足于不同角度去发现、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要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沉浸式”想象画面。教学时,我让学生圈画动词后,抓住“只一拉”一词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解,读好了这一词,并感受了闰土动作娴熟、经验丰富的特点。但细细一想,学生缺少更深层的体验,从而导致这样的理解感悟仅仅停留在表层。因此,在教学“只一拉”一词时,可以不断追问,让学生更深入地想象闰土拉着绳子时的动作、神态,如同拍电影一般将“拉”这一瞬间的过程细化、慢动作化。学生想象着“闰土紧紧地盯着鸟雀,抓住时机,当鸟雀整个钻入竹匾后,再迅速将绳一拉”的画面,感知到的人物形象不就更加准确、深入了吗?
三、要结合生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体会闰土的见多识广,我出示了四幅鸟雀图让学生试着辨认。虽然学生有所想法,但未过多深入,但这其实也是一个值得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细节。我们的孩子大多也出身于农村,也有过像闰土一样自由、快乐的童年。当出示鸟雀图后,学生通过观察可知“蓝雀”,但对其他鸟类无法分辨时,便可借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受同样出身农村,闰土是多么得见多识广。同时,还可抓住句中的省略号,理解闰土所知的鸟雀之多。将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由己及人,感受自然格外深刻。
“雪地捕鸟”这一片段的教学是落实重难点的关键所在,是后面所有教学内容的基础。因此,只有将这一部分讲深、讲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而又高效的课堂。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 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明晃晃”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一自然段
4、通过闰土的外貌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并学会描写人物外貌。
教学重点:
1、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结合闰土的外貌描写,学会描写人物外貌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明确任务
师:相信同学们都认识鲁迅,也看过他的一些作品,本单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首先我们打开书本75页,看看本组的单元导读,找出本组在本组学习中,我们应该明确怎样的学习任务?最好分点说明。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边读边画出来,待会儿请同学们说说。
(明确的任务: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生齐读学习任务)
《少年闰土》课文教学设计 篇六
教材解读:
本课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鲁迅在《故乡》中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老年闰土形成一个对比,揭示人物的苦难命运,引起人们深思造成人物苦难命运的原因。课文描写了一个倍受父亲呵护且见多识广、聪明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让身居大院的“少爷”们自愧不如,更让后来“我”见到老年闰土倍感吃惊。
本单元以认识、了解鲁迅这位大文豪为目的。本课作为单元第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并通过课文后“资料袋”的拓展,了解鲁迅有些什么文学成就,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学习课文的兴奋点是什么?恐怕是急于了解鲁迅吧,看看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大文豪的文章是否与其称呼名副其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7个生字;结合课文语境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素不知道、希奇”的意思;学习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说出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一些什么事,在梳理课文叙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闰土的活动,对比文中的“我”,能说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说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人物描写;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多种方式读课文、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给文后生字注音组词弄清其意思。
2、课文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教材中鲁迅插图。
听教师朗诵: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就是鲁迅,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师相机板书:大文豪)
2、揭示单元主题:认识、了解鲁迅。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4、课题质疑,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一步激起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事,并在文中适当位置作出批注。
2.读后交流词语的意思;调查学生读完后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
3.抽学生轮读课文,并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读。
4.全班交流课文写什么。(教师按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内容进行梳理。)
三、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1.根据对内容的梳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
2.根据文章思路,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闰土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二人小组检查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表达,感受闰土形象(PPT出示)
1.闰土心里都有哪些稀奇事呢?默读课文然后用小标题概括。
2.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
3.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在组内交流。
三、依据课文思路,追寻“我”的情感变化,研读课文
1.指名交流有哪些稀奇事,师根据交流归纳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四人学习小组交流学习: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呢?请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好好读一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学生交流哪个段,教师相机指导学习哪个段。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方法,让你感受到的?
4.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
闰土讲的新鲜事有雪天捕鸟、月夜刺猹、潮汛看鱼、夏日拾贝,通过这些事的描写,表现了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少年。
5.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然后再说一说。“我”为何有这些情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6.“我”与闰土进行对比,明白作者写作目的。
四、拓展延伸
1.评价大文豪写的文章,说说自己学到什么。
2.阅读“资料袋”,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五、作业
1.30年后,闰土是什么样子呢?“我”和闰土见面是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看谁想象最合理。
2.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
3.认识了少年闰土,激起学生了解老年闰土的欲望,鼓励学生读原文《故乡》。
教学反思
1、紧扣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因为这个单元主题是认识、了解鲁迅,所以就得激起学生迫切想知道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始,我让学生目睹鲁迅的插图,然后读出单元导语中对鲁迅的外貌描写,让鲁迅的外貌永驻学生心间。紧接着,我向学生揭示他就是我国的一位大文豪,学生不由自主地再次注视鲁迅的肖像,想一看究竟大文豪到底什么样。最后,大多数学生都心生渴望,想看看大文豪的文章写得怎样?大文豪是如何写文章的?一个评价性的问题和一个习得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与我课前的预设不谋而合。
2、让学生学得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要把住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文章。
3、注重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有老师参与,学生不是流于形式的预习,而是学有所得。不但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读通了课文,更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
4、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作者、学生之间形成对话。
5、抓住文章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在学习人物描写方法时,我没有给人物描写法“贴标签”,而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描写,说出自己觉得这样写的好处。学生学文后,我利用作业:“运用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对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做一个片段描写,写后全班交流,看别人能不能猜出自己写了谁”,促进学生能学以致用。
整堂课看似大道至简、行云流水,但还很不尽人意。首先是忽略了语文字词教学,对字词没有放到语言环境中加强训练,学生缺少了字词语感训练;其次是没有做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我”盼望闰土,“我”惜别闰土,没有指导学生读出“盼、惜”;没有指导学生读出月夜刺猹的场面。实感惋惜。其次,教学设计提纲化,也是我需要改正的,最好能将教学设计更细化,教学才会做得更细致化。最后,我认为让学生说出作者写作目的这一教学目标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