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推荐3篇)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培养学生追求梦想的能力
引言:
梦想是人生中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动力,使他们充满信心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追求梦想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篇将介绍一节针对初中生的《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追求梦想的能力。
一、目标设定:
1. 让学生理解梦想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追求梦想的态度和决心;
3. 帮助学生制定并实施追求梦想的计划。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成功人士(如科学家、运动员、艺术家等),让学生讨论他们的成就背后的梦想和努力。
2. 梦想的概念与意义(10分钟):
a.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梦想的概念和意义,激发他们对梦想的思考和热情。
b. 给学生分发小卡片,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梦想,并鼓励他们分享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3. 梦想的努力(15分钟):
a.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困难。每个小组分享一个成功人士的故事,重点强调他们在实现梦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b. 学生回顾并讨论自己的梦想,并列举实现梦想所需的努力和困难。
4. 制定梦想计划(20分钟):
a. 学生个人思考:每位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并制定一个追求梦想的计划。计划中需包含目标、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
b. 小组合作: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计划,互相提供意见和建议,以完善计划。
5. 计划实施(10分钟):
a.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并记录下自己计划中的第一步行动,并思考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方法。
b. 学生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第一步行动和应对方法,互相鼓励和支持。
三、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小卡片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和态度。
2. 评价学生制定的梦想计划,包括目标的合理性、行动步骤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3. 监测学生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到梦想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梦想计划和实施行动来培养追求梦想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定期跟进学生的进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用梦想激励学生的创造力
引言:
梦想是人们内心的火焰,它可以点燃人们的创造力和激情,使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本篇将介绍一节针对小学生的《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梦想,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目标设定:
1. 帮助学生理解梦想的概念和意义;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创造性表达实现梦想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鼓舞人心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梦想的兴趣和思考。
2. 梦想的概念与意义(10分钟):
a. 通过简单的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梦想的概念和意义,并与他们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梦想和实现过程。
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梦想的理解和自己的梦想。
3. 创造力的激发(15分钟):
a. 学生个人思考:学生思考并记录下他们认为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创意和想法。
b. 小组分享:学生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并互相提供意见和建议。
4. 创意表达(20分钟):
a.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可以选择绘画、写作、音乐、手工等形式。
b.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梦想和创作灵感。
5. 创作分享(10分钟):
a. 学生观摩:学生观摩其他同学的创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b. 学生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和感受,分享彼此的创意和梦想。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创意的独特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 监测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和态度的变化。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到梦想的重要性,并通过创造性表达来实现梦想。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梦想的热情,并通过不同的活动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篇三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体会瑞恩的梦想是怎么变成现实的,感受瑞恩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理解梦想
(一) 板书“梦想”。什么是梦想。
1. 教师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源于梦想。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 的实现作出努力。
2. 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二) 激情入文
教师: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二、感知梦想
(一)请走进课文,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并读一读。
(二)说话练习,整体感知
1、出示文中重点词: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钻井机 瑞恩的井
攒钱 募捐 流泪 放弃 簇拥 辛辛苦苦
指名读词、纠音 齐读!
⑴ 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 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 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⑷ 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三)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实现这个梦想具体分几个步骤?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1)筹集70块钱(板书)
瑞恩为攒够这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a.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朗读。
b.感受70元的来之不易
(2)筹集2000块钱(板书)
当他得知70元钱只能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00元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就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他的执着感动了好心人。妈妈的一位朋友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短短2个月,就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3)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板书)
同年9月,当他听工程师说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20个人干10天才可以完成时,他——读: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除了瑞恩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靠什么使瑞恩的梦想成真?
4.回顾梦想实现的经过
三、设身处地,升华题义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读14 ~17自然段,找出具体的事例。
(2)学生交流.
4.写话练习
出示: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
四、课堂小练笔
如果瑞恩被推选为
五、总结课文,升华认识
师总结:梦想,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更是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与其说是瑞恩筹钱挖井,还不如说是瑞恩在凝聚加非人民的心。这正是梦想的力量!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心有多宽,天空就有多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精彩!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们,为实现我们的梦想而努力吧!
六、作业(伴随着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板书: 17*梦想的力量
筹集70元
为非洲的孩子挖井 筹集2000元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