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通用5篇】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通过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导语:《坐井观天》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通过讲述青蛙坐在井里观察天空的故事,寓意着人们自以为是的局限思维。本文将通过部编版《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好奇心,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拓展视野,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青蛙坐在井里观察天空的情景,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思考:“为什么青蛙只看到了一小片天空呢?”

2.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理解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了一小片天空。

3.思考讨论(15分钟)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类似于青蛙坐井观天的经历?为什么青蛙只看到了一小片天空?”鼓励学生思考,并就问题展开讨论。

4.概念解释(10分钟)

解释“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坐井观天”是指人们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有限,只能看到一部分,无法看到全貌。

5.拓展思维(15分钟)

以青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青蛙能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会有怎样的收获?

6.小组活动(15分钟)

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探索的主题,如“探索外太空”、“探索海洋深渊”等,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7.展示与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探索主题和讨论结果,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8.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探索某个领域的文章,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探索未知领域。

四、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多读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拓展视野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进展。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通过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导语:《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意在告诉人们不要被自己的局限思维所束缚,要拓宽视野,培养开放的思维方式。本文将通过部编版《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质疑和思考现有观念。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坐井观天》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青蛙坐在井里观察天空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了一小片天空?”

2.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理解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了一小片天空。

3.思考讨论(15分钟)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青蛙坐井观天的行为有哪些问题?为什么青蛙只看到了一小片天空?”鼓励学生质疑和思考,并就问题展开讨论。

4.思维导图(15分钟)

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青蛙坐井观天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

5.批判性思维训练(20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人们要穿衣服?”、“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等,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6.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否应该取消学校作业?”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个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7.展示与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四、教学延伸

1.鼓励学生多阅读哲学、社会学等思辨性的书籍,培养批判性思维。

2.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论文写作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辩证能力和逻辑思维。

3.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事物,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学情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从识字方面来说,学生已经是二年级了,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识字的方法。课堂上,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独立识字。 朗读方面,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读书已经能够达到正确、流利,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还能够达到有感情。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学生理解文意方面,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力偏低,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把部分当整体,因此这个故事的寓意对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按笔顺规则描写“观、”1个字。

  (2)知道什么是“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课文理解“井沿”“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所包

含的寓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维拓展,练习说话,能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会写1个生字,能结合课文理解“井沿”“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具准备:课件 动物贴图以及头饰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发现法、读书指导法、导学法、讨论法。

  学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一位是青蛙(出示青蛙图片)另一位朋友是小鸟(出示小鸟图片)。小鸟在天上,而青蛙在地上,这两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

  2、出示课题《坐井观天》。

  3、学生观察“观”字,并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又”第二笔是长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右边是“见”而不是“贝”,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学生通过书写理解课题中“观天”即为“看天”。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里看天空)

  4、介绍寓言特点。

  小结: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到底什么是寓言故事呢?寓言就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坐井观天》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联系字形,正确使用生字。同时,学生在学习之处明确了阅读目标,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行初步朗读指导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朗读情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们在争论天有多大)

  2、理解“井沿”

  小鸟和青蛙在哪里争论?谁能准确地贴出它们的位置并告诉大家这是井的哪一部分?(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沿,碗的边上叫什么?(碗沿)河的边上叫什么?(河沿)床的边上叫什么?(床沿),那么“沿”就是“边”的意思。

  3、了解什么是“对话”

  它们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请同学们默读2—7自然段,数一数它们之间有几次对话?(有问有答算一次对话,共有3次对话)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它们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谁来读青蛙的话?(相机指导朗读)这是一个什么句?(问句)问句应该怎么读?

  小鸟又是怎么回答的呢?(指名读)听了小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4、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1)一百多里有多远啊?(一里等于100米,一百里就等于五万米,相当于在400米的跑道上转125圈)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朗读(指名读,评价,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2)飞了一百多里,你觉得小鸟飞过了什么地方呢?

  用“小鸟可能飞过了……”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飞过了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小结:小鸟飞了这么远的路,看见了这么多东西,所以它见多识广!可是,青蛙相信小鸟说的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这是第二次对话)谁能读读青蛙的话。

  5、理解“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说的哪一句是谎话?哪一句是大话?

  例如:(1)我的作业没有写,却给老师说我没有带;(谎话)

  (2)我一只手就能把火车推动;(大话)

  呢在青蛙的眼中天是什么样的'?(出示课件)试着把青蛙的话读一读。(课件出示)“还用飞那么远吗?”还可以怎么说?(不用飞那么远)(对比出示,指名学生朗读)说一说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语气更强烈)

  过渡

:这真是一位自以为是的青蛙!

  5、理解“无边无际”

  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小鸟呢?谁能读一读?(课件出示)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课文出现了两次“哪”,在第一次对话中读三声,在这里读轻声,所以这个字是“多音字”。谁能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贴图),谁能告诉老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草原、沙漠、大海)

  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过渡:

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谁也不让谁,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三次对话。

  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它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因为小鸟飞过了……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错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对着黑板看,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揭示寓意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的全面,不然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就是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全班一起读)

  6、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青蛙和小鸟之间的3次对话。

  (1)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2)请同学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增强生字识记的准确性,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三、拓展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了水井,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注意把话说完整)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看见了,于是对小鸟说: “。”

  四、布置作业:

  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

部编版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

  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

  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

  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

  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问得好。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用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启发学生想办法获得青蛙的“体验”。或者自己引导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经典4篇)

的教学中我要在突破教学难点上多下功夫,谜语导入引出拼摆图形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资料2012-09-0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经典4篇)

《家乡的桥》的课后反思(精彩3篇)

邬老师执教的《家乡的桥》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高度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丰富的文学底蕴、热情似火的教学风格无疑为本节课绵上添花。具体...
教学资料2011-08-08
《家乡的桥》的课后反思(精彩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经典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
教学资料2013-01-05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经典5篇)

俞伯牙简介课后反思【精选3篇】

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苟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林”,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
教学资料2019-06-02
俞伯牙简介课后反思【精选3篇】

音乐课教学反思【优质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音乐课教学反思1进行这节课的...
教学资料2014-08-05
音乐课教学反思【优质6篇】

珍珠泉案例课后反思【经典3篇】

一、音乐、画面,让小朋友的心灵诗化一篇美文对小朋友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素,这两者是融合着的,因此它对同学心灵...
教学资料2016-04-01
珍珠泉案例课后反思【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