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优质5篇)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乡下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变化;
3. 能够通过绘画和写作表达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1. 理解《乡下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变化;
3. 绘画和写作表达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乡下人家》课文;
2. 绘画纸和颜料;
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乡下家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家庭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乡下人家》,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然后,教师分段解读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物或情节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 绘画表达(2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进行绘画表达。学生可以使用颜料、铅笔等工具,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绘画展现出来。
5. 作品分享(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全班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
6. 写作练习(1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对《乡下人家》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词汇,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7.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乡下人家》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乡下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能够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变化;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写作表达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1. 理解《乡下人家》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并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变化;
3. 角色扮演和写作表达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乡下人家》课文;
2. 角色扮演道具;
3. 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乡下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内容,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家庭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乡下人家》,并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的意思。然后,教师分段解读课文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角色扮演(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扮演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感变化。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演示角色扮演。
4. 分析讨论(10分钟)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角色扮演表演后,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5. 写作练习(20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扮演经历和对《乡下人家》的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乡下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词汇,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6. 作品分享(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作品朗读给全班同学,并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全班同学可以对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
7.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乡下人家》的主题和教育意义。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篇三
教
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的专题是“乡村生活”。随着课文的描述,像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通过教学,让孩子们借助课文中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和乐趣。同时,引导他们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1、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同学们,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读完之后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概括。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3、反馈交流,提炼中心。
师:课文读完了,咱们来聊聊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作者眼中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a、划出句子,齐读
b、老师还想请同学们读这句话,不过这次读跟刚才那次有所不同,你们得用回答我问题的语气读这句话。可以吗?听好了!
问题一:乡下人家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的景色最美?(强调“不论…不论…”),哦,我听明白了。那不论什么时候都有哪些时候呢?(早上、中午、下午、傍晚、夜晚),不论什么季节都有哪些季节呢?(春夏秋冬)
问题二: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怎样的风景?(强调“独特、迷人,板书)能换个词吗?
c、同学们刚才通过朗读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生交流后师小结:乡下人家,到处都隐藏着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组内同学之间一起合作,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给每一处景物起个小标题。
三、阅读片断,想像画面。
1、乡下人家有这么多的美景,一定有你喜欢的画面,下面就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处,或几处画面找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好吗?
学生读,教师巡视。
2、找个别学生读,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想象画面。
四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
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 。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
五、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感受乡村风景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事物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的美。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 [配乐]创设情境:在那山林之中,小河两岸,有一处引人入胜的所在,那就是乡下人家。他们与绿树红花为友,邀清风明月相伴。
2、生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对学情的分析,由于学生对于乡村生活了解不多,所以此处设计了乡村生活经典画面的导入,同时教师娓娓道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对乡下人家的直观印象,为下面的学习作好认知和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学习难写的字“率”。用“率领”造句。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再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学生汇报并质疑,生成学习目标。
3、整体感知: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圈出词语。
4、感知顺序。
[设计意图:生字词教学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难点,渗透必要的学法指导,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初读课文的环节直奔中心,并且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质疑,培养质疑能力,生成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时让学生圈画景物,进行扎实的训练,初步感知顺序。]
三、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出示]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①具体说说体会。
②星级思考题: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风景的独特迷人?
[备注:(二)(三)(四)根据学生现场的回答顺序而生成,可能出现变序情况。]
(二)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板:别有风趣]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三)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板:朴素、华丽]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3、[配乐]范读。
4、读评互促:
①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样。
②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四)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板:鲜嫩、成群]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4、即兴背诵: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背一背这一句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在充分紧扣目标的基础上,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以读为本,再通过对比感悟、读中想象、积累词语、激趣引读、即兴背诵等策略,化解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二是教师的导跳出了纯内容的束缚,使学生从欣赏景物到融入情感,再到感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一唱三叹,层层深入。]
四、畅谈感受,情感升华
1、语言训练:[出示]乡下人家,无论是屋前、房前还是屋后,都有一道 的风景。看着这乡村风景,作者 ,我也 。
2、段的回顾,写法小结:
乡下人家的瓜架、鲜花、竹笋融为了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作者所运用的丰富的色彩词,多么像一位出色的画家在调配颜料;对比、拟人的`写法,生动地描绘出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之处。眼中先有景,心中再生情。情景融一体,下笔如有神。
同学们,光是知道这些方法就够了吗?你还可以怎样做呀?加油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也能够妙笔生花!
[设计意图:语言训练的目的是构建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整体的回顾时生成更有深度的感悟,达到与作者共鸣的同时也是情感的升华。段的回顾、写法小结是让学生从片段回归整体,不仅从内容上,更是从写法上获取对他们更有用的信息。最后,鼓励学生今后运用这些写法,引导其学习视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这一大环节与第三个环节相呼应,使教学目标得以进一步落实。]
五、埋下伏笔,布置作业
1、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地学习探究吧!
2、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设计要点)
一、检查背诵,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写法迁移,即兴创作
1、片段练笔:用上作者的方法,展开想象,尝试写一写乡下人家的冬景或其它景物。
2、交流品评。
四、课外拓展,综合性学习指导
1、欣赏教师下水诗《乡下人家》。
2、欣赏P104《在天晴了的时候》。
3、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
五、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乡下人家》名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在读中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致。
2.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3.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画面想象,感悟文段。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画面,回顾前文。
2.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感受院落晚餐图
瞧!乡下人家正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1.理解“天高地阔”。
2.想象画面,体会感受。
3.指导朗读。
4.取小标题,概括画面。
三、自主学习,感受美景。
1.明确学习要求。
2.学生自读、自划,并写下批注。
四、交流反馈
预设一:群鸡觅食图。“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你从哪里感受到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2.指导朗读。
预设二: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你从哪里感受到独特、迷人的呢?
2.感受乡下夜晚的静。
3.指导朗读。
4.多美的乡村夜晚,给这幅画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预设三: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1.还有哪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吸引了你?
2.第3、4自然段合起来是一幅什么画?
五、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1.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总结全文。
六、拓展与练笔
1.拓展:你见到过哪些美丽的乡村景色呢?与我们一起分享分享。
2.练笔:
绘成了一幅 的田园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