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最新6篇】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春》这首诗,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本诗,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春》的意境和主题;
2. 背诵《春》这首诗。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春》的全文和注释;
2. 展示素材:春天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和兴奋之情;
2. 导入课文:呈现《春》的全文和注释,引导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共读课文:师生共同朗读《春》,师生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句诗进行解读和讨论,然后展示给全班;
5.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思考并记录下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可以选择用诗歌、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达;
6. 分享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动交流;
7. 背诵课文:学生背诵《春》,并进行个别或小组演讲。
五、教学延伸
1. 邀请学生到户外进行春天的感受之旅,让他们亲身体验春天的美好;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欣赏与春天相关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春天的艺术表达的兴趣;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表达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春》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春》的意境和主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1. 课件:包括《春》的全文和注释;
2. 展示素材:春天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呈现《春》的全文和注释,引导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诗歌:师生共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春》,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他们对诗的理解程度;
4. 语言表达: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可以选择用诗歌、散文或绘画的形式表达;
5. 分享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动交流;
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诗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进行分享和朗读。
五、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摄影比赛,鼓励他们用照片记录下春天的美好瞬间;
2. 邀请学生进行春天之行,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3.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文学作品的朗读会,让他们共同欣赏和分享各种与春天相关的文学作品。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第一课时
一、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以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请听《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边听边展开联想和想象,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二、播放《春》这篇散文的朗诵录音。不要求同学们看课文,可以闭眼静听。听后,二人小组畅谈感受。然后,全班找1——2位同学谈听后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三、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给不会读的字注音,可根据听录音时的记忆,也可查字典。
四、二人小组,每人读一遍课文,对方边听边校正发音。
五、全班齐读课文。
六、教师指定一位同学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按下列分工朗读课文。
第1段:全班齐读。
第2段:第一小组朗读(值日小组)
第3段:第二小组朗读。
第4段:第三小组朗读。
第5段:第四小组朗读。
第6段:第五小组朗读。
第7段:第六小组朗读。
第8段:女生朗读。
第9段:男生朗读。
第10段:全班齐读。
二、教师挂出课前绘制好的图(如下)。
(可以起名为:“孔雀开屏”图或“伞形花序”图。)
1.教师课前准备好按照图上编序号的圆的大小,剪12个圆纸片,在这些纸片上用不同的颜色(每一个序号一种颜色,共10色)写上如下的字:
(1)东风来、脚步近
(2)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3)春草
(4)春花
(5)春风
(6)春雨
(7)迎春
(8)新
(9)美
(10)壮
2.请同学们给课文自然段标序号。然后看图,对照课文,每—个空白圆里应该填写什么字。(可二人小组讨论。)
3.教师将12个写好字的圆纸片,分发给12个两人小组(每个值日组里2份)。请各组想一想本组拿到的圆纸片该贴在哪个空白处。
4.请拿到纸片的小组用橡皮泥将本组的圆纸片贴到恰当的空白处。教师指名陆续到台前来贴。各组比赛,看哪组贴得准确无误。如果有的小组贴错了地方,另一组正确的就贴在圆圈外,待都贴完,让学生讨论哪个正确,贴错的一张应贴在什么地方。再进行调整。
三、请同学们根据图,划分文章结构(画在书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文章的结构划分,允许同学有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应予以肯定。讨论后,请同学们把图转换成结构提纲,把圆纸片上紧缩的词语展开,给各部分、各层次归纳段意,抄写在笔记本上。同学们的笔记也不可强求一致,只要真正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允许同学们有创造性的归纳整理。教师发现好的,要当堂予以表扬。
四、带着如下的问题深入阅读。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盼”春。)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从宏观上感受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描绘了小草刚刚长出的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又用“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还写了小草的长势和生长的面积,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更进一步写小草的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人们在小草上坐着、躺着、打滚、踢球、跑步,有无限惬意的感受。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课时
4.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春花竞相开放,愈开愈多,愈广,花色多样、浓艳,花香带着甜味。由花联想到果。用花下的蜜蜂、蝴蝶,反衬花多、花艳、花香。写树花之后写地上的草花,野花虽然小而疏,却别有一番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同样招人欢喜。本段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反衬等修辞手法,把春花写“活”了,有极强的动感。)
5.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触觉、嗅觉、听觉,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抚。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由轻风传送给人们,又由轻风传来了鸟鸣、流水、短笛的和谐悦耳的乐曲,人们不能不感谢春风带来的温馨、柔润,不能不感谢春风给子的振奋。)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7.作者描绘迎春图,从哪儿写起,落在什么地方?{作者由“风筝”写起,自然引出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地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此段与盼春呼应,由盼而迎,表达了人们盼春、爱春的心情。)
8.作者赞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量。)
(以上各小题,在学生准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全班——一讨论,或边朗读边讨论。)
五、教师指导朗读。
1.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2.朗读的层次要清楚,参考结构分析。三大部分之间,略有较长停顿。在停顿时,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感情的三个阶段是:盼、爱、赞。
3.朗读时,头脑中要出现一个一个的图案,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4.教师指导一位学生(有朗诵基础的),让他(她)朗诵成功,其他同学听教师指导和这位学生朗读,从中得到启发。
六、做文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家庭作业]
背诵全文。在背诵的基础上,练习表情朗诵。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朗诵录下音来,有条件的录下像来,交给教师。教师选择1~2人的朗诵,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评议,以提高同学的朗诵能力和分析能力。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1、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搜集。
2、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3、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诵读欣赏、体味品位、揣摩运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
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
a、老师配乐范读
b、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c、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体验与反思
三、质疑交流
1、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3、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㈠导入:
曾经有个乞丐,胸前挂了块牌子,沿街乞讨,牌子上写着“自幼双目失明”几个醒目的大字,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冰雪融化了,小草发芽了。乞丐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也是身无分文,只送给乞丐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在那块牌子上添了那句话后,人们一下子变的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同学们猜一猜诗人送给他的那句话会是什么呢?
(有说是“失去了父母”;有说“可怜可怜我吧”)
师:“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看不见春天真那么值得同情吗?(生:春天太美丽了)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春天。
师:与春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师:这样美的春天看不到真是让人遗憾。有人既看到了又写的很优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
㈡讲授新课:
⒈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薄(b)烟厚薄(b o)水涨(zh ng)起来了涨(zh ng)红了脸
应和(h)和(h)平
⒉谈谈你看到的江南的美景是什么样的?
小草碧绿如茵;花繁华似锦;春风温柔;春雨柔润。
⒊理清思路,有条理的表达。
那么多的景物却并不杂乱,哪些是盼春;哪些是绘春;哪些是赞春?
⒋绘春的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⒌品位语言
以春草为例:
①叠词的运用。偷偷的、嫩嫩———
②动词的运用。钻———
③修辞的运用。比喻、拟人。生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
④你喜欢哪句或哪一段,说出你的理由。
⒍赞春部分: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②作用:表现了春天的新、美、力。
㈢总结:
①江南的春天有那么可爱的事物,共同来感受一下: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花(赶趟儿),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雨像(牛毛、花针、细丝)
②作者把难描难画的春天描绘的这么美,你觉得需要什么?
观察、情感、技巧。
㈣作业:
写景作文:《秋
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培养点:
1.学会调动多种感官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语言特点。
(三)情感体验点:
1.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空间、保护环境的习惯。
2.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和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词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解释(查字典或词典)。
②学生课外搜集、摘抄有关春的古诗文句(备用)。
③老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朗读课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听课文朗读录音,要求:
(1)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边听边思考:
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③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④你觉得春天还像什么?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3)听读之后,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面的问题。
3、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理清写作的思路: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启发学生归纳)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4、研读与赏析:
(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
①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③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④春草图中为什么还要写人的活动?
(3)全班交流后小结。
5、布置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拓展延伸。
(二)教学过程:
1、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全班齐声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背诵1-3段。
2、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学第4—7段,学生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并说明原因。
②比较与春草图的异同之处。
(可从特征、顺序、写法、语言、修辞方面比较)
③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赏析好词佳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交流,明确上述问题。
(2)略读第8—10段,体会这三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教者即给予肯定。)
(3)课堂小结:
①抓住特点写景。
名称特征
春草图(草报春):嫩绿、多、软
春花图(花争春):繁茂、艳丽、芳香
春风图(风唱春):温暖、柔和
春雨图(雨润春):多、轻盈、细密
②分层次写出春景图。
名称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春草图: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
春花图:树上—花下—遍地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比喻、拟人
春风图: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描写拟人、比喻
春雨图: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
(4)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
(5)学生质疑交流:
①阅读了,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③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也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3、拓展延伸:
学生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古诗文句互相交流,并加以整理、积累。
4、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春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题目自拟,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