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通用3篇)
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 篇一
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小山村,村子的北边有一座高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和花草。每年春天,当万物复苏,花开满山时,山上的鸟儿们就开始唱歌。其中,最动听的声音来自一只杜鹃鸟。
杜鹃鸟的歌声美妙动听,引来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然而,这只杜鹃鸟却有一个痛苦的秘密。这只杜鹃鸟心地善良,总是乐于助人。一年,春天来临时,杜鹃鸟发现山上的其他鸟儿们却不再唱歌,而是悲伤地啼哭。
杜鹃鸟好奇地飞到一只伤心的鸟儿身边,询问原因。这只鸟儿告诉杜鹃鸟,山上的一位仙女生病了,需要一种名为“鲜血之花”的奇特花卉的花蜜来治疗。然而,这种花卉生长在山的另一边,距离山村很远,而且只在特定的时候开放。
杜鹃鸟决定帮助这位仙女,他飞到山的另一边,找到了“鲜血之花”。然而,当他要采摘花蜜时,花瓣却突然迅速闭合,将杜鹃鸟的嘴巴刺破,鲜血顺着花瓣滴落在花蜜上。
杜鹃鸟感到非常痛苦,但他没有放弃。他每天都来到“鲜血之花”前,用自己的鲜血滴在花蜜上,然后带回山上给仙女。渐渐地,仙女的病情好转了,她的笑容也重新回到了脸上。
然而,杜鹃鸟的痛苦并没有停止。每年春天,当杜鹃鸟开始啼叫时,他的嘴巴会流出一滴滴鲜血,这是他曾经为了仙女而流下的血液。这也就是为什么杜鹃啼叫的声音如此婉转动听,却带着一丝丝血腥味的原因。
人们感动于杜鹃鸟对仙女的无私奉献精神,因此将他的啼叫声称为“杜鹃啼血”,并把他视为助人为乐的典范。这个典故也传承至今,让人们铭记杜鹃鸟的善良和奉献精神。
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 篇二
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
在古代,有一个美丽的国家,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宜人。国王拥有一只特殊的宠物杜鹃鸟,它的歌声美妙动听,引来了无数人的赞美。
然而,杜鹃鸟却有一个痛苦的秘密。每当杜鹃鸟唱歌时,它的嘴巴会流出一滴滴鲜血。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和担忧,他们纷纷前来询问杜鹃鸟的状况。
有一天,国王决定亲自调查杜鹃鸟的情况。他召集了一群专家和医生,派他们去研究杜鹃鸟的症状和原因。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发现杜鹃鸟的嘴巴里并没有任何疾病,但出血的原因却无法解释。
国王决定亲自观察杜鹃鸟的唱歌过程。一天清晨,国王来到杜鹃鸟的笼子前,等待着它的歌声。就在杜鹃鸟开始唱歌的那一刻,国王看到了一只小虫子正刺破杜鹃鸟的嘴巴,造成了出血的情况。
国王赶紧让专家们研究这只小虫子,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们发现这只小虫子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只在杜鹃鸟的嘴巴里产卵。这种寄生虫的唾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会刺激杜鹃鸟的嘴巴出血。
国王决定保护杜鹃鸟,他下令禁止人们靠近杜鹃鸟的笼子,并派人定期清除寄生虫。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和治疗,杜鹃鸟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不再出血。
人们对国王的善意和杜鹃鸟的勇敢感到非常感动。他们将杜鹃鸟的歌声称为“杜鹃啼血”,并把杜鹃鸟视为勇敢和奉献的象征。这个典故也传承至今,让人们铭记杜鹃鸟的坚强和国王的仁慈。
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 篇三
关于杜鹃,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李商隐《锦瑟》中的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引用的就是这个“杜鹃啼血”的典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杜鹃啼血的典故来源故事吧!
杜鹃啼血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现在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澦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后代的人都为杜鹃的这种努力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敬意。
介绍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
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