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主要历史故事(最新5篇)

唐朝的主要历史故事 篇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它的历史故事丰富多样,其中有许多被后世传颂的传奇故事。本文将介绍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故事:玄武门之变和安禄山叛乱。

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公元626年。当时,唐朝的皇帝是李世民,他为了夺取皇位,与他的父亲李渊密谋。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了这个阴谋,于是决定趁机对付李世民。他们在玄武门设下了埋伏,准备夜袭李世民。然而,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决定提前动手。他在夜晚率领亲信士兵突袭了玄武门,击败了兄弟的军队,将他们俘虏。李建成和李元吉最终被迫自杀,而李世民成功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安禄山叛乱发生在公元755年。当时,安禄山是唐朝的一名将领,他曾在边境上征战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军功。然而,安禄山的野心逐渐膨胀,他开始对皇位产生了贪婪的欲望。于是,他在唐玄宗的面前表现得忠诚无比,却在背后密谋起来。安禄山通过贿赂和拉拢,积攒了大量的兵员和武器,准备发动叛乱。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军队发动了叛乱,他自称天子,建立了大燕国。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流亡到四川。叛乱持续了8年之久,期间发生了许多激烈的战斗。最终,唐朝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平定了叛乱。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唐玄宗重新回到了长安,但唐朝的国力已经大大削弱。

这两个故事展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刻。玄武门之变展示了李世民的智勇和决断力,他通过勇猛的战斗夺取了皇位,为唐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安禄山叛乱则反映了唐朝的内忧外患,国力逐渐衰退的阶段。这两个故事都在唐朝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了后世人们传颂的佳话。

唐朝的主要历史故事 篇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它的历史故事丰富多样,其中有许多被后世传颂的传奇故事。本文将介绍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故事:长恨歌和大唐芙蓉园。

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的离别之痛。这首诗以唐明皇的口吻讲述,描绘了他与杨贵妃相识、相恋、相守的故事。诗中描述了杨贵妃的美丽和才华,唐明皇对她的宠爱和倾心,以及他们之间的甜蜜和悲伤。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大唐芙蓉园是唐朝的一座著名园林,它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这座园林由唐玄宗为纪念他的父亲李世民而修建,是当时唐朝皇宫中最大的园林。大唐芙蓉园以其优美的景色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于世。园内有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植物,其中以芙蓉花最为著名。这座园林还有着精致的建筑群,如宫殿、亭台、廊桥等,展现了唐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大唐芙蓉园成为了唐代文化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和吟咏。

这两个故事展现了唐朝历史上的两个不同方面。长恨歌以其深情的描绘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大唐芙蓉园则展示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唐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成为了当时皇宫中最美丽的园林。这两个故事都为我们了解唐朝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辉煌的时代。

唐朝的主要历史故事 篇三

  唐肃宗李亨,是玄宗李隆基之子,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玙,曾被封为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他在位五年(756年~762年),终年50岁,死于宫廷政变,其执政期间李唐中央政权逐渐瓦解,是唐朝走向没落的开始时期。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九月三日,肃宗李亨出生在东宫之别殿,初名嗣升,后来多次改名。李亨的名字是在天宝三年(744年)新取的,以后就再也没有改动,因此习惯上把他称为李亨。

  他的母亲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今属陕西)杨家,为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任门下省纳言(宰相),父亲杨知庆以祖先荫庇为官。值得一提者,武则天的生母就是杨士达的女儿。若从武则天的母亲这里算起来,杨氏要比李隆基高了一辈,这种不同班辈之间的婚姻关系在李唐皇室中并不稀奇。

  景云元年(710年)八月与杨氏成婚前几天,李隆基刚被册立为太子。不久,杨氏怀孕,生儿育女本来是人之常情,天之大伦。可是由于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关系紧张,他担心太平公主会借题发挥。历史上以借口太子耽于女色难当大任而行废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像隋文帝时太子杨勇因宠爱

貌美的昭训云氏,被母亲独孤皇后认为难以隆兴基业,结果被废;太宗时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因特别宠爱一位太常乐人,招致太宗皇帝大怒,也终被废黜。正由于这种原因,李隆基内心焦虑,便让属下秘密弄来一些堕胎药,打算将这一小生命扼杀于母腹之中,但思来想去,最终没有施行。

  李亨出生以后,没有能够与生母杨氏生活

在一起。因为杨氏仅是太子姬妾,而太子妃则是后来做了玄宗皇后的王氏。在等级森严的宫廷中,太子妃(正妻)的地位要比其他

姬妾优越得多。此时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养,杨氏自觉班次在王妃之下,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王氏便把李亨接到自己身边,对他百倍呵护,极为疼爱,“慈甚所生”。

唐朝的主要历史故事 篇四

  武后像走马灯似的换太子,换皇帝,目的是想自己当皇帝,她把自己五世祖宗一一加以追封,并在家乡建立饲庙,把娘家的亲戚,都安排了重要官职,把反对她的徐敬业、骆宾王等都贬了官。

  徐敬业是唐朝勋臣之后,从小就玩劣不驯。一次,徐敬业出外打猎,突然草原起了火,他的胆子真不小,把随行的马杀了,自己藏在马肚子里才幸免于难,别人都称赞他勇敢机智,父亲却摇头苦笑,因为他总认为徐敬业是徐家的祸害,后来徐敬业承袭了祖上的.官职和封袭。被武则天贬了官职当然心怀不满。

  徐敬业纠集同党来到扬州,把扬州的地方官吏关了起来,自任扬州大都督,在短时期内聚集了十几万兵马,他还找了个相貌像李贤的人,说李贤没死,他是奉李贤之命发兵征讨武后的,他还命骆宾王为他起草了一篇檄文。

  骆宾王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在五岁的时候,跟着爷爷在池塘边游玩,即兴作过一篇脍炙人口的《咏鹅诗》。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这首诗一开头,三个"鹅"字,形像摹拟出鹅的叫声,巧妙地点出了诗题。随后描写了鹅"曲颈向天"的动作。"浮""拨"两字把鹅游水的样子生动地描绘出来。诗中所用"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对仗工整。小小的稚童能做出如此出色的诗歌,真使人非可思议,而又不得不推崇备致。

  这篇檄文写得非常好,一直流传至今,作为学习

古文的范本。

  檄文开头写道:"伪临朝者武后……"一笔就将武后的政权全盘抹杀了,接着说武则天貌似温良和顺,实质残忍暴虐,而且出身贫贱,没有任何资历,她原是唐太宗的下等嫔妃,后来巧言令色勾引上高宗皇帝。檄文把武则痛骂一顿,以引起公愤,然后号召各地将领。檄文的大意是:"你们或者是唐朝世袭大官,或者与唐朝有着亲戚关系,有的是领兵大将,现在先帝的遗命还在耳边回响,怎能坐视国家危难而不尽忠献身!高宗皇帝的坟还没干,中宗皇帝就被废掉,睿宗皇帝也遭到囚禁,我们决定起兵,要保卫大唐江山了,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

  武则天看到了这篇檄文,她真有耐心,不仅认真细读,还连连夸奖说:"我的性情是不那么和顺,我是木材商的女儿,出身确实低贱。"当她最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的天下"时,不禁击节赞叹:"好文才!"她问侍臣:"这篇檄文是谁执笔?"有人答:"骆宾王。"武则天说:"文章写得不错,调子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只是光写我的短处,不写我的长处,不太公平!这样会写文章的人,为什么

不予以重用呢?埋没了这样好的人才,使他的才能施展到邪路上去,这是宰相的过错。

  武则天去找宰相裴炎商量退兵之计。裴炎说:"现在皇帝(睿宗)已经成年,只要还政于帝,徐敬业就没有出兵的借口了。"武则天认为裴炎的话是不要她执权,与徐敬业同出一辙,就把裴炎杀了。接着派唐朝宗室李孝逸带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

  徐敬业起兵时虽然声势浩大,但响应者不多,在战略上又犯了错误,既要北上防御李孝逸的大军,又要南下夺取金陵(即南京),匆忙成就帝业,这样分散了兵力。虽然开始打了不少胜仗,但士兵越打越少,而武则天又不断派来援军,寡不敌众,最后兵败。他想带领妻子投奔高丽,行至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南)被部将杀死献功。骆宾王同时被杀。有一种传说,说骆宾王逃跑出来,隐居在寺庙里做和尚。

  公元690年,武则天六十七岁,唐睿宗和满朝大臣按照她的旨意向她上表,拥立她称帝,武则天下诏废了唐睿宗,改国号为周,改名为武瞾,自称"神圣皇帝",把洛阳称为"神都",建立了别宫。经过三十六年的苦心经营(武则天二次回宫时年三十一岁),她终于登上了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

唐朝的主要历史故事 篇五

  唐太宗与魏征,一个有纳谏雅量,一个能忠直敢言,公认为最完美的君臣关系。

  魏征辅佐唐太宗17年,先后上书200余次。在魏征的严密监控下,唐太宗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坦。面对魏征一再触逆鳞,唐太宗每次都是虚心接受,甚至像男人欣赏女人一样,觉得魏征妩媚可爱。甚至还为这种君臣关系总结了一套套理论,比如说自己是金属的话,魏征就是那锻造的良匠;比如说魏征是镜子的话,他就是那照镜子的人。

  贞观17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多次亲临魏征府看他,给他送药,将公主许给魏征做儿媳。魏征死后,唐太宗罢朝五天致哀,昭以一品官的礼节送葬,亲自撰写碑文,刻于石碑上。这种荣耀,前所未有。一代君臣之间的知音佳话,如果演绎到此结束,应该是划上一个相当完美的句号了。

  哪曾想,就在魏征死的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极力举荐的两个人,吏部尚书侯君集、中书侍郎杜正伦都被牵扯进来。唐太宗很生气,你魏征说他们有宰相之才,竟然串在一起害我。于是唐太宗自贱天子金口玉言的名声,解除了公主与魏征之子的婚约,还推倒了亲手为魏征撰写的墓碑。

  这个细节让人深思,唐太宗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原来,唐太宗对魏征早有不满,这次不过是借题发挥。

  有一次,唐太宗生病,想搬到一个旧阁子里住,打算将旧阁

子装修一下。然而,外面都在议论,说皇上要用十车铜建造一个望陵台。唐太宗下令追查,发现竟然是魏征造的谣。他与魏征当场对质,魏征辩解说:“这种夸张只是为了诤谏的需要,危言耸听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啊!”

  面对魏征的狡辩,唐太宗非常恼火,大发牢骚,一向态度强硬的魏征不得不服软,老老实实承认错误,还向唐太宗感谢不杀之恩。

  魏征对诤谏这项工作似乎上了瘾,将多年诤谏内容都作了记录,曾将这种记录拿给史官褚遂良看,明摆着是希望褚遂良给他记上一笔,好留名青史。

  唐太宗听说这事以后,也相当生气。

  先前唐太宗已经同意把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书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就砸了魏征的墓碑。

  在砸了魏征的墓碑不久,唐太宗亲征高丽,劳民伤财,最终撤回中原。唐太宗长叹道:“如果有魏征在,不使朕此行也!”他突然想起了魏征的好,又派人到魏征墓前悼念了一番,并且将当初推到的墓碑立了起来。

相关文章

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优选3篇)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吧! 闻一多爱...
故事2011-09-08
闻一多的名人事迹故事(优选3篇)

梁山战斗【精简3篇】

古战场上的新故事梁山战斗 梁山,在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古典小说《水浒》所描写的宋代起义农民的根据地。1939年春夏,八路军第 l15师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第686团等部分主力部队在这里开辟抗日...
故事2011-06-08
梁山战斗【精简3篇】

一位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通用3篇)

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家喻户晓,纷纷作为教育指南,指望哪天也能教出如此出色的孩子,但小编要说的是,家长们还是要注意孩子自身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以下是一位优秀家长...
故事2015-09-08
一位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通用3篇)

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及心得【推荐6篇】

世界总是千变万化的,而我们恰好能从一些小小的故事之中,去感悟这个世界上的某些道理。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
故事2016-07-04
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及心得【推荐6篇】

刎颈之交的故事(经典3篇)

相信大家对刎颈之交和残杯冷炙这两成语都不陌生,但是它们的由来恐怕很多读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这两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
故事2018-04-01
刎颈之交的故事(经典3篇)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经典3篇)

【第一篇】:女娲造人在盘古肉身化为大地之后,大地上出现了很多种生物.多了很多年之后,大地上出现了一位同样伟大的人物女娲.女娲发现大地虽然有了很多生灵,但是它们缺少着创造能力,于是女娲便用黄泥按照自己的...
故事2017-02-03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经典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