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历史故事【优质3篇】
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历史故事 篇一: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的创作过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而唐朝二十四功臣更是在这个时代中闪耀的群体。为了纪念这二十四位功臣,唐朝皇帝决定创作一幅画像,以永久保存他们的英名。这幅画像的创作过程充满了传奇和故事,下面就来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在唐朝皇帝的玉堂宴上。皇帝酒醉之后,突然想起二十四功臣的事迹,心生一计,打算创作一幅画像来纪念他们。于是他招集了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命他们共同创作这幅画像。
画家们在皇帝的指导下开始了创作。为了使画像更加真实,他们决定先收集功臣的资料和画像。然而,这并不容易。因为二十四功臣中,有些人已经去世多年,他们的画像和资料几乎没有留下来。画家们只能通过文字资料和历史记录来了解他们的形象和事迹。
在搜集到的资料中,有一位功臣被称为文官之首,他是唐朝最有才华的官员之一。画家们了解到,他曾经在朝廷中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的巅峰。为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华,画家们决定在画像中将他描绘成一位睿智而又庄重的形象,手握文房四宝,神情专注。
还有一位功臣,被誉为武将之首,他是唐朝最勇猛的将领之一。画家们得知他曾经在战场上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被赞誉为无敌将军。为了表现他的英勇和威武,画家们决定在画像中将他描绘成一位高大威猛的形象,手持长剑,英气逼人。
画家们根据资料和想象,一位位功臣的形象逐渐在画布上呈现。他们用心描绘每一个细节,力求使画像更加栩栩如生。在创作的过程中,画家们经常争论不休,因为每个人对功臣的理解和想象都不尽相同。然而,正是这些争论和讨论,使得画像更加丰富多彩。
经过数月的创作,唐朝二十四功臣的画像终于完成了。皇帝亲自主持了画像的揭幕仪式,并且亲自赞赏了画家们的辛勤工作。这幅画像立刻引起了轰动,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人们纷纷前来观看,赞叹不已。
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的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传奇。画家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研究和想象,将功臣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幅画像不仅是对功臣的纪念,更是对他们英勇事迹的讴歌。它将永远保存在历史长廊中,见证着唐朝二十四功臣的伟大。
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历史故事 篇三
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历史故事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
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尉迟敬德等24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他还常去观赏,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
阎立本作画凌烟阁
谁才有资格画这24位功臣呢?在当时,自然首推阎立本。643年3月23日(唐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皇帝下诏,命令在长安北面的太极宫凌烟阁中绘制 24位功臣之像。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长孙顺德、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凌烟阁在皇宫西南的三清殿侧,阁中分隔三层,前一层画的是功勋最高的宰辅大臣;中一层画功勋卓著的侯王;后一层画的是功勋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礼“君南臣北”的原则,画像全部面北,而且都是真人大小。
这是继汉代麒麟阁、南宫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
长孙无忌“不愿”为宰相
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玄武门兵变中,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在酝酿政变时,他态度坚决;在准备政变时,他日夜奔波,内外联络;在政变之时,他不惧危难,亲至玄武门内。所以唐太宗临死前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主要是这个人的功劳啊!”凌烟阁的24位功臣像,长孙无忌被列在首功之位。
李世民登基之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贤惠的长孙皇后一再提醒太宗要吸取汉朝吕氏、霍氏专权的'教训:“我身为皇后,全家已经很荣耀显贵了,实在不愿意自己的哥哥还要在朝廷里手握大权。”长孙无忌自己也递出了辞职信,要求辞去宰相要职,但他却受到唐太宗的特殊信赖,最后唐太宗硬是坚持拜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
魏征使“坏”闷死鹞鹰
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玄武门之变前,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曾多次建议太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政变后,李世民赏识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加以重用。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偏偏魏征还使“坏”心眼,故意上奏事情,说了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魏征一生节俭,连家里的房子都有些“破破烂烂”的,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送给魏征,好用来造个大房子。642年(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自前去吊丧,失声痛哭,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演绎“门神”
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的部下,李世民敬佩他的忠勇耿直,几次想劝他归降。尉迟敬德虽然也大受感动,但伺主不二。尉迟敬德最后答应,只要刘武周死了,他便归唐。李世民便杀了一个面目酷似刘武周的人,将人头送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未能辨出真假,便归降了李世民。
不料自那以后,李世民经常在梦中被两个无头的人惊醒。李世民仔细琢磨,这两人一个像是原来隋朝名将宋老生,另一个却像那个被充作
刘武周而割了头的人。徐茂公献策道:“主公屈杀这长得像刘武周的人,是为了尽早让尉迟将军归顺。另外,我听说宋老生生前很敬佩秦二哥,主公可以派尉迟将军和秦二哥守在门外,这样或许可以使主公获得安宁。”李世民依计行事,果然无头鬼再也没出现。这个民间传说,最终奠基了两位武将的“门神”地位。
曹霸笔开生面
到了唐玄宗时,凌烟阁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显得色泽暗淡,失去了原先的光泽。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曹霸擅长画人物和马,京城长安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
曹霸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便着手准备材料。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到民间搜集了不少开国功臣的传说,这时,他才挥笔绘制。最后,这些功臣的画像终于以全新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唐玄宗看了之后,赞不绝口,并当即赏给他大量金帛,还封他为左武卫将军。著名的诗人杜甫看了这些画后,作了《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这首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意思是:凌烟阁中的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他们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