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最新3篇)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探讨《荆轲刺秦王》的主题和意义。

3. 学习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荆轲刺秦王》的主题和意义。

2. 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运用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荆轲刺秦王》的教材和课件。

2. 学生的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兴趣。例如:“你们知道《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吗?它讲述了什么?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介绍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和印象。

Step 2 学习背景知识 (15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知识,包括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情节发展。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的背景。

Step 3 分析主题和意义 (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荆轲刺秦王》的主题和意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例如:“你们认为《荆轲刺秦王》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意义?你们从故事情节中找到了哪些支持你们的观点的证据?”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形成更深入的理解。

Step 4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教师可以选择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的行动和性格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Step 5 运用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荆轲刺秦王》的主题、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作为引导,例如:“你们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正确吗?你们能否理解他的选择?你们觉得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Step 6 总结归纳 (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在《荆轲刺秦王》故事中学到的重要知识和思维方法。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读后感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2.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风格和形象描写。

3.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1. 分析《荆轲刺秦王》的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2. 理解文本中的语言风格和形象描写。

3. 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课文《荆轲刺秦王》的教材和课件。

2. 学生的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步骤:

Step 1 导入新课 (10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兴趣。例如:“你们认为《荆轲刺秦王》这个故事的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一些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Step 2 学习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的文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教师可以选择故事中的关键段落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手法。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注意到故事中的对比手法了吗?它们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这些修辞手法对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Step 3 分析语言风格和形象描写 (2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语言风格和形象描写。教师可以选择故事中的关键语句和描写,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故事中的语言风格是朴实还是华丽?它们给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描写让你们对人物形象和情节更加深入地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语言风格和形象描写。

Step 4 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创作一段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要求,如使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形象等。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写作来深入理解和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Step 5 总结归纳 (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学生在《荆轲刺秦王》故事中学到的重要知识和写作技巧。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读后感或进行更深入的修辞手法研究。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篇三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荆轲刺秦王》的教学设计,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生网。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2、结合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目标重难点】

  1、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

  2、目标2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讨论法

  【知识链接】

  1、 关于《战国策》的知识

  课文节选自国别体史书(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战国策•燕策》。初中语文第六册的基本课文《唐雎不辱使命》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关于士阶层

  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周代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大夫和士以上三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田产,全国土地归天子所有,天子封诸侯国给诸侯,诸侯再封邑给大夫,而士不能占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无恒产”但是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有多穷也要佩剑,因为这代表他贵族的尊严,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有恒心”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例如孔子时代的阳虎,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就可以选择离开战国四公子都有蓄养门客的习惯,经常门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窃符救赵中的鸡鸣狗盗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士士后来发展成为农民和小地主在孔子的学说中,士被赋予了管理国家的重任,孔子认为当时的士是周朝的希望东汉之后出现的士族已经和周代的士很不一样了士这个阶层一直维持到西汉,韩信的谋士蒯通就是士

  3、背景介绍: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

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成,使“因而刺杀之”。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4、两位主人公 :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10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5、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诗文助读:

  ①.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②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2)妙题诱思:请你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分析此时诗人的心境。

  赏析点拨:因为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所以他被武则天抓进了监牢。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愤愤不平;另一方面想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他写出了“易水送人”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确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变现出今日送人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学习过程】:

  一、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翦( ) 谒( ) 揕( )其胸 切齿拊( )心 淬( ) 濡( )缕

  忤( )视 徵( ) 瞋( )目 陛( )下 卒( )起不意 箕( )踞( ) 被八创( ) 樊於( )期 偏袒扼( )腕 目眩( ) 夏无且( )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第1-2节,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进兵北( )略( )地 ②旦暮( )渡易水 ③长侍( )

  ④微( )太子言 ⑤谒( ) ⑥购( )之金( )千斤

  ⑦秦王必说( )见臣 ⑧穷困( ) ⑨更( )虑之

  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3.文段分析思考:

  ①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

  ②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什么作用?

  四.研读第3-9节,积累文言知识

  1.解释加点词语

  a秦之遇( )将军 b 深( ) c仰天太息流涕( )

  d可以( )解燕国之患 e揕( )其胸 f然则( )

  g将军岂有意( )乎 h见( )陵( )之耻 i濡( )缕

  j忤( )视 k偏袒( )扼腕 l樊於期乃前( )曰

  m函( )封之 n其人居远( )未来 o 太子迟( )之

  p请( )辞决( )矣 q皆白衣冠( )以送之

  r为( )变徵之声 s发尽上( )指冠 t终( )已不顾( )

  2.翻译下列语句。(学法指导: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③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文段分析、思考。

  1. 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

  2.荆轲怒斥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

  《荆轲刺秦王》导读单

  第二节

  【学习目标】:

  1.分析课文第三、四部分,积累重点字词,翻译重点文句。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 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学习重难点】:

  目标2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知识链接】: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战国策》的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过分夸张渲染谋臣策士的作用,有时为了突出纵横游说之士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不免违背历史的'真实。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习过程:

  一. 研读第三、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加点词语

  a持千金之资币( )物 b朝服( ) c假借( )

  d郎中( ) e 左右( ) f 轲自知事不就( ) g 卒( )起不意 h秦王还( )柱而走 I 振( )怖大王之威 j比( )诸侯之列 k唯( ) l陛( )

  m顾( )笑武阳 n发( )图 o 自引( )而起

  p荆轲废( ) q乃引( )其匕首提( )秦王)

  r被( )八创( ) s 生劫( )之

  2.翻译重点句子(学法知道:注意重点字词的落实,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完整)

  ①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②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③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文段分析,思考

  ①用四个小标题概括高潮部分“廷刺秦王”的情节。

  ②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为?

  二、课堂小结

  文章以洗练而又生动的文字,通过“私见樊於期”、“易水送别”、“秦廷行刺”等情节,塑造了荆轲这位敢于扶危济困、助弱御强、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古代侠士形象。荆轲刺秦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千百年来被受压迫的人们敬仰的原因,在于他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去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本文揭示了弱小燕国和强大秦国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

  三、写法借鉴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请举例说明。

  四、学习反思

  拓展延伸

  1.对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荆轲的行为“始速祸焉”,朱熹认为荆轲是“匹夫之勇”;也有很多人对他表示称赞,比如,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论”,“贱者虽字贱,重之若千钧”,陶渊明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柳宗元和陶渊明的诗,看看他们对荆轲的评价是怎样的,和《荆轲刺秦王》相比有何不同。

  咏荆轲

  柳宗元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相关文章

一鼓作气的故事【通用3篇】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一鼓作气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一鼓作气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
故事2016-01-05
一鼓作气的故事【通用3篇】

趣味数学的小故事(最新3篇)

快来看看,趣味数学的小故事介绍,相信你一定有收获。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
故事2016-06-06
趣味数学的小故事(最新3篇)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通用3篇)

【成语】:兔死狐悲【拼音】:tù sǐ hú bēi【解释】: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处在金朝统治下的山东农民,纷纷掀起抗金斗争的浪潮。其中最著名的...
故事2017-08-01
兔死狐悲成语故事(通用3篇)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通用6篇】

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那生动的形象、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灰姑娘的童话故事(通用...
故事2013-05-04
灰姑娘的童话故事【通用6篇】

英语故事美文(经典6篇)

多阅读英语的故事短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英语,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英语故事美文模板,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英语故事美文 篇1  Some of the animals and birds in th...
故事2016-06-07
英语故事美文(经典6篇)

三头公牛和狮子的故事(实用3篇)

三头公牛也发现了狮子,他们马上头角朝外,围成了一个圈子。冲上去的狮子,被红牛用角挑出老远,重重地摔在地上。狮子想从另一个方向进攻,可看到黄牛和黑牛都瞪大着眼睛恶狠狠地盯着自己,也就不敢靠近,最后只好灰...
故事2016-01-02
三头公牛和狮子的故事(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