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推荐3篇】
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 篇一
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
袁崇焕,明朝末年名将,他在抵抗清军入侵的战斗中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其中,袁崇焕大战宁远的故事被誉为他的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
宁远是当时明朝与清朝边界的重要据点,由于其地理位置独特,一直是明朝抵抗清军入侵的重要前沿。崇祯十五年(1642年),清朝首次对宁远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袁崇焕被任命为守将。
清军的进攻势如破竹,宁远城守军士气低落,墙体也多有损毁。袁崇焕深知守城的重要性,他立即采取措施加固城墙,同时组织守军进行严密的巡逻和布防,以应对清军的攻击。
然而,清军的攻势仍然十分猛烈,城墙上的守军不断受到攻击,士气再次低落。袁崇焕意识到,单凭城墙的防御是无法抵挡清军的进攻的,他需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策略。
于是,袁崇焕派出精锐的骑兵部队,突袭清军的后方。这一行动打乱了清军的部署,使他们陷入混乱之中。袁崇焕趁机发动了全面的反击,守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在袁崇焕的带领下,宁远城守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他们顽强抵抗清军的进攻,击退了敌人数次的冲击。袁崇焕本人也亲自参与战斗,奋勇杀敌,鼓舞着守军的士气。
经过激烈的战斗,清军终于被击退了,宁远城成功守住。袁崇焕的英勇表现使他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赞扬,他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全国。
袁崇焕大战宁远不仅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更展现了他的坚毅和勇气。他不畏艰难,舍己为人,为国家和百姓的安全而努力奋斗。他的事迹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之情,成为了后来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
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 篇二
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他在宁远的战斗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坚毅的意志。这场战斗被视为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战。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朝面临清军的强大压力,尤其是宁远这个重要的边界据点。袁崇焕被任命为守将,肩负保卫国土的重任。
当时,宁远城的城墙已经严重受损,城内的守军士气低落。袁崇焕立即采取措施,加固城墙,组织守军进行巡逻和布防。他还亲自上城鼓舞士气,宣布奖励制度,激励守军作战。
然而,清军的攻势依然猛烈,城墙上的守军不断被击退。袁崇焕意识到单凭城墙的防守是不够的,他需要采取更积极的策略。
于是,他派出精锐的骑兵部队,突袭清军的后方。这一行动打乱了清军的部署,使他们陷入混乱之中。袁崇焕趁机发动了全面的反击,守军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在袁崇焕的带领下,宁远城守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意志,他们顽强抵抗清军的进攻,击退了敌人数次的冲击。袁崇焕本人也亲自参与战斗,奋勇杀敌,鼓舞着守军的士气。
经过激烈的战斗,清军最终被击退,宁远城成功守住。袁崇焕的英勇表现使他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赞扬,他的名声也因此传遍了全国。
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他的勇敢和坚毅成为后来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故事。他的战斗精神和军事才能为后来的军事家们树立了榜样,袁崇焕的名字也被铭记于史册。
袁崇焕大战宁远故事 篇三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
没亮就到了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瞭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拓展】
少年袁崇焕智胜尚书民间故事
袁崇焕是明末的一代儒将,他在抗击满清入关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袁崇焕小的时候,非常聪明,遇到肯动脑筋。这里就有一个他“智胜尚书”的故事呢。
在袁崇焕10岁的时候,他们家居住在石龙镇。当时他的爷爷在当地开设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杉木店。
一天,当地有位退休的徐尚书带领家人来到杉木店,要购买大批杉木,整修他的“尚书府”。
徐尚书自恃势大气粗,利用石龙地方方言中“跳”和“条”同音的原理,命家人将店里的杉木放成一堆一堆的,然后跳过一堆就算作一跳,结账时又把一“跳”当做一“条”。这一跳杉木可有几十条之多,他就是想用这个方法来占便宜。
挑完杉木,徐尚书想:我一跳就是几十根杉木,你价格再高,还是我占便宜,便说:“明天到府里来取银子。”于是也没有讲明价格和收款方式,就扬长而去了。
袁崇焕放学回家后,看到祖父愁容满面,就问,“爷爷,您为什么这么忧愁呀?”
爷爷将徐尚书的欺行霸市的恶劣行为说了出来,小崇焕一听,立刻心生一计,说道:“爷爷不必忧虑,孙儿自有办法。”
第二天,爷孙俩来到徐尚书家中取杉木钱。徐尚书便命家人拿秤来称银子,此时,袁崇焕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根竹筒放在桌上说:“大人,不用拿秤来,本店收银不用秤,而是用竹筒来量的,一‘条’杉木一‘筒’银子,请往竹筒里边装银子吧!”
徐尚书没想到袁崇焕这个小小的孩子,竟会利用自己买杉木时没讲明价格和付款方式的漏洞,当即,他气急败坏地说:“哪有如此收银子的?”
袁崇焕立即理直气壮地回答:“哪有你那样计算杉木的规矩?”
所谓:偷鸡不成,把蚀把米。徐尚书自知理亏,无可奈何,只得如数付了杉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