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优质3篇】

《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 篇一

第一篇内容

《送灵澈上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哀悼诗,诗中表达了对已故的灵澈上人的追思和缅怀之情。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送灵澈上人》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以“故人西辞黄鹤楼”作为开篇,表明了诗人与故人的分别之情。黄鹤楼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代楼阁,以其壮丽的景色而闻名,而故人西辞黄鹤楼则意味着他已经离开了这片美丽的土地。接下来的两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和故人离开时的情景,烟花绽放、孤帆远行,使人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和无奈。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则以长江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哀思和缅怀之情。通过对黄鹤楼、扬州、长江等地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画面中。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烟花、孤帆、长江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之感,使人产生共鸣。此外,诗人运用了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节奏流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送灵澈上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已故的灵澈上人的追思和缅怀之情。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流畅的语言、丰富而深刻的意象以及优美的音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 篇二

第二篇内容

《送灵澈上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哀悼诗,诗中表达了对已故的灵澈上人的追思和缅怀之情。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送灵澈上人》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以“故人西辞黄鹤楼”作为开篇,表明了诗人与故人的分别之情。黄鹤楼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古代楼阁,以其壮丽的景色而闻名,而故人西辞黄鹤楼则意味着他已经离开了这片美丽的土地。接下来的两句“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和故人离开时的情景,烟花绽放、孤帆远行,使人感受到了离别的悲伤和无奈。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则以长江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哀思和缅怀之情。通过对黄鹤楼、扬州、长江等地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画面中。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烟花、孤帆、长江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离别之感,使人产生共鸣。此外,诗人运用了平仄、押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节奏流畅,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送灵澈上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已故的灵澈上人的追思和缅怀之情。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流畅的语言、丰富而深刻的意象以及优美的音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 篇三

《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

  《送灵澈上人》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灵澈上人》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送灵澈上人

  唐代: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青苍的竹林寺,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

  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注释

  ⑴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鉴赏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

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相关文章

母亲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优质3篇】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母爱就像是人们生活中的涓涓细流,虽然没有大山大海来的那么激情澎湃,可是它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母亲...
故事2011-04-04
母亲节的来历及传说故事【优质3篇】

孙多慈悔嫁许绍棣的故事(实用3篇)

说到孙多慈可能很多人并不是很熟,但是说到徐悲鸿大家就一定不会陌生。徐悲鸿还为其离婚。但是孙多慈还是嫁给了许绍棣。下面我们来看看孙多慈悔嫁许绍棣的故事。 悔嫁许绍棣...
故事2014-08-05
孙多慈悔嫁许绍棣的故事(实用3篇)

左先生和右先生的故事见解(实用3篇)

左先生和右先生,代表两种不同的态度:左先生是那个鼓励支持你的人,而右先生总是用行动照顾你、帮你把事情做好。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左先生和右先生的故事见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想...
故事2012-04-07
左先生和右先生的故事见解(实用3篇)

《约法三章》著名历史人物刘邦的开国故事集(推荐3篇)

刘邦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所以接下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下关...
故事2016-09-06
《约法三章》著名历史人物刘邦的开国故事集(推荐3篇)

看颜色【优质4篇】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则富...
故事2017-07-03
看颜色【优质4篇】

傅粉何郎的成语故事【推荐3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傅粉何郎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音】  fù fěn...
故事2019-06-07
傅粉何郎的成语故事【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