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成语典故(通用3篇)

五子登科成语典故 篇一

五子登科成语典故

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而五子登科则是指同一个家庭的五个兄弟都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这个成语典故源于明朝末年,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家庭,五个兄弟都相继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这个家庭姓张,五兄弟分别是张九龄、张衡、张缉、张说和张纳言。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一举考中了进士,成为了社会的佼佼者。

张九龄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个登科的兄弟。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被誉为“文彩元勋”。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高分,终于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考中了进士。张九龄的成就激励了他的兄弟们,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张衡是这个家族的第二个登科的兄弟。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科技巨擘”。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多次获得高分,最终在嘉靖三十年(1551年)考中了进士。张衡的成就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兄弟们的学习热情。

张缉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个登科的兄弟。他是一位正直廉洁的官员,被誉为“清廉之士”。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多次获得高分,最终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考中了进士。张缉的榜样作用推动着他的兄弟们更加努力奋斗。

张说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个登科的兄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誉为“外交圣手”。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多次获得高分,最终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了进士。张说的成就为他的兄弟们树立了更高的目标。

张纳言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登科的兄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文坛翘楚”。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多次获得高分,最终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考中了进士。张纳言的成就使整个家族都为之骄傲。

五子登科的故事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兄弟之间相互激励的力量,更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勤奋。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整个家族争得了荣誉。这个典故激励着后人,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五子登科成语典故 篇二

五子登科成语典故

五子登科是指同一个家庭的五个兄弟都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这个成语典故源于明朝末年,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明朝末年,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而五子登科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这个家庭姓张,五兄弟分别是张九龄、张衡、张缉、张说和张纳言。他们都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了社会的佼佼者。

张九龄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个登科的兄弟。他自小聪明过人,喜欢读书,被誉为“文彩元勋”。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高分,终于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考中了进士。张九龄的成功激励了他的兄弟们,使他们也对科举制度充满了向往。

张衡是这个家族的第二个登科的兄弟。他从小就对科学和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被誉为“科技巨擘”。他通过自学和实践,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等多种仪器,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嘉靖三十年(1551年),他也考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

张缉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个登科的兄弟。他从小就有着正直廉洁的性格,被誉为“清廉之士”。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考中了进士。张缉在官场上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深受人民的敬爱和赞扬。

张说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个登科的兄弟。他从小就对政治和外交有着浓厚的兴趣,被誉为“外交圣手”。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多次获得高分,最终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了进士。张说在官场上表现出色,成为了明朝的重要外交官员。

张纳言是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登科的兄弟。他自小喜欢文学,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坛翘楚”。他在科举考试中也多次获得高分,最终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考中了进士。张纳言的文学成就使整个家族都为之骄傲。

五子登科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了兄弟之间相互激励的力量,更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勤奋。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整个家族争得了荣誉。这个典故激励着后人,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够取得成功。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和毅力,就能够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五子登科成语典故 篇三

五子登科成语典故

五子登科

【注音】wǔ zǐ dēng kē

【出处】《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解释】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用法】主谓式

【年代】古代

【俗称】状元中,有5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先比较相同点数的数字大小,5个红4最大,其他按数字顺序,如果相同点数的数字一样,则比较后面的点数大小,点数大者胜。

五子登科的故事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的元旦,窦禹钧到延庆寺去拜佛,在寺中大雄宝殿的拜垫旁,拾到了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他想一定是拜佛 人的遗失物,就在寺中守候失主。等候了半天,果然看到一个哭哭啼啼而自言自语的人,窦禹钧问他何故哭泣,那人说:“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

我好不容 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我父亲的死。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 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禹钧知道那人是失主不误,就将黄金白银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欢天喜地的道谢而去。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窦公可怜他,烧了契约,养育这个女孩,养大后还为她择婿出嫁。

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买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自己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丧事;有无钱嫁女儿的,他就出钱帮助嫁女儿。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在家乡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随之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题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醒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他的长子名仪,在后晋时 中进士,入宋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他去世后太祖赵匡胤曾悲伤地感叹:“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次子名俨,也是后晋进士,历仕汉、周, 宋初任礼部侍郎。三子名侃,为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四子名,窦偁为后汉进士,入宋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是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当时人们美称他们为 “窦氏五龙”。当五个儿子均金榜题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窦禹钧还有八个孙子,也都很贵显。最 后,窦禹钧做到谏议大夫的官职,享寿八十二岁,临终前谈笑风生,向亲友告别,沐浴更衣,无病而卒。


相关文章

扶老携幼的成语故事【推荐3篇】

【拼音】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释义】携:拉着,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近义词】尊老爱幼【主人公】孟尝君【成语故事】有...
故事2019-07-08
扶老携幼的成语故事【推荐3篇】

太阳跳下来【实用3篇】

太阳说:“呆在天上太没劲了!天上什么好玩的都没有,没有山,没有水,没有树,没有草,没有花……连星星、月亮都要等我睡着了才跑出来。我还是到地面上去吧,下面有鱼儿、鸟儿、蝴蝶,还有好多好多小朋友,我可以跟...
故事2016-03-07
太阳跳下来【实用3篇】

缇萦救父的故事(实用3篇)

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汉文帝即位不久,就...
故事2019-01-08
缇萦救父的故事(实用3篇)

幼儿故事(优质3篇)

幼儿故事大全是所有小朋友们最爱读也最爱听的故事,幼儿故事除了丰富小朋友们的生活之外,还把一些做人的道理融入故事中,通过故事将道理告诉小朋友。以下为两则幼儿故事。寻找运气的人“寻找运气的人”是一个非常有...
故事2013-09-02
幼儿故事(优质3篇)

郑人买履的故事(实用3篇)

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会有它蕴含的故事,相信广大读者对郑人买履和鹏程万里这个两个成语并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来吧,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来了解。(一)郑人买履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
故事2015-01-02
郑人买履的故事(实用3篇)

少儿睡前故事【精选6篇】

少儿睡前故事1三个火龙果那年,我在一所山村小学支教,班上有四十多名学生,大多住在距学校二、三十里路远的山坳里。由于学校没有学生宿舍,他们不得不天不见亮就从家中出发,然后急匆匆地往学校里赶。要是天气晴朗...
故事2017-09-08
少儿睡前故事【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