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羹鲈脍的成语故事(优选3篇)
莼羹鲈脍的成语故事 篇一
曾经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在唐朝的时候以其卓越的才华和豪迈的个性而闻名于世。在他的诗集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将进酒》。这首诗以其豪情壮志和豪饮的场景而闻名,也成为了后世的经典之作。
李白的才华和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其中就包括了一位名叫王之涣的诗人。王之涣虽然在文学上有一定的造诣,但他常常感到自己的才华和李白相比差距甚远,心灰意冷。一天,他听闻李白在一家酒楼里吟诗作对,便决定前去一睹李白的风采。
当王之涣赶到酒楼时,李白已经酒意醉人,但他的诗才却依旧如火如荼。王之涣被李白的才华和气势所折服,心里对自己的才华更加失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在文学上取得一番成就。
就在这时,一位酒楼的老板送上了一道菜,名为莼羹鲈脍。王之涣品尝了一口,瞬间被其鲜美的味道所征服。他忍不住询问老板这道菜的制作方法。
老板告诉王之涣,莼羹是由莼菜熬成的,而鲈脍是用新鲜的鲈鱼制作而成。莼菜鲈脍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但是,只有经过这些繁琐的步骤,才能制作出如此美味的菜肴。
王之涣听完老板的解释,忽然间恍然大悟。他意识到,就像制作莼羹鲈脍这道菜一样,他要想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
从那天起,王之涣鼓起勇气,开始埋头苦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他也不再以李白为对手,而是以他为榜样,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经过多年的努力,王之涣终于成为了一位享誉盛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也被后人称为经典之作。
莼羹鲈脍这个成语,从此成为了形容一个人经过艰辛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它提醒着我们,只有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莼羹鲈脍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张继的大夫,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医生。他精通医术,能够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此广受人们的敬仰和赞誉。
一天,有一位官员的妻子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病情非常严重。官员急忙请来了张继,希望他能够救治妻子。
张继仔细地诊断了官员的妻子,发现她是因为肺部受寒而引起的疾病。他立刻为她开具了一副药方,并嘱咐官员要按照药方的要求去煎药。
官员听从了张继的嘱咐,派人去煎药。但是,由于官员家里刚刚添置了新的炉子,他们对炉火的控制不够熟练,导致药材煮得时间过长,药物的药性大大减弱。
当张继看到煎好的药时,顿时明白了问题所在。他知道这样的药物对于治疗肺部疾病是无效的。但是,官员的妻子病情危急,不能再耽搁时间。
张继思考了一下,决定用另一种方法来治疗官员的妻子。他将药物加入了一种名为莼羹的汤中,然后让官员的妻子慢慢喝下去。
经过几天的治疗,官员的妻子的病情开始有所好转。张继不断调整药物的剂量和配方,最终成功地治愈了官员的妻子。
这个故事中的莼羹鲈脍,指的就是张继将药物加入莼羹中的治疗方法。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采取一种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继并没有因为药物的失效而放弃治疗,而是寻找到了另一种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地治愈了病人。
这个成语提醒着我们,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不断创新和努力,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从而取得成功。
莼羹鲈脍的成语故事 篇三
晋代有一个人叫张翰,字季鹰。他曾多年在洛阳任齐王司马炯的属官,官职不高,难以施展抱负。又因官府诸事繁杂,颇多不顺心之处。加之他预见到司马炯将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祸退隐。
他曾对同郡人顾荣说:天下战乱纷纷,战祸不断。凡有名气的人都想退隐。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对官场难以适应,对时局又很绝望。看来,也该防患于未然,考虑一下以后的事了。然而要断然放弃眼前的功名利禄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迟迟未作出最后的决定。
一年秋天,季鹰在洛阳感受秋风阵阵,似乎带来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绪。接着,他又回忆起
家乡吴地莼菜羹和鲈鱼脍等佳肴美味,更觉得乡情无法排遣。于是,他自然自语地说:人生一世应当纵情适意。既然故乡如此值得留恋,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几千里之外,做这一个受拘束的官儿,去博取什么名位呢?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到齐王那里辞了官,千里驱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就在季鹰辞官回乡不久,齐王司马炯谋反被杀,他手下的人纷纷受到牵连,有好些人还丢掉了性命。只有张季鹰幸免遇难,人们都称赞他有先见之明。
后人用莼羹鲈脍或季鹰思归等典故形容人不追求名利,凡事顺乎自然。或用以形容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拓展
莼羹鲈脍成语解释
【注音】
chún gēng lú kuài
【出处】
《晋书·文苑传·张翰》:“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解释】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思乡辞官。
【近义词】
莼鲈之思
【押韵词】
磕头礼拜、山颓木坏、你敬我爱、车填马隘、事出意外、竭诚以待
鲈鱼堪脍 求田问舍 树犹如此 三个典故是什么 ?
1、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说是季鹰在洛阳见到秋风起,思念吴中老家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于是回家去了。后来将思念家乡称为莼鲈之思。
2、求田问舍:典出《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刘备与刘表谈话,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而你刘表却只知道置田买地,丝毫没有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念头。求田问舍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3、树犹如此:出自北周诗人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中说,桓公北征经金城,看到面前的柳树是很久前栽种的,产生‘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此处以“树”代“木”,抒发自己不能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虚度时光的感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全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白话译文: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还有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西下的太阳斜照着这楼头,在长空远飞离群孤雁的悲鸣声里,还有我这流落江南的思乡游子。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怕惭愧去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真像桓温所说树也已经长得这么大了!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
三个典故的理解: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关于晋朝张翰典故,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不必说他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了。
然而他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一隅,他想回到故乡,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是第二层意思,也是用了一个典故。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谁都有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势如此,和他一样的又何止一人。
作者于此是说: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之时。作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第三层意思。流年,即时光流逝;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也有一个典故,表明了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
这三句词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时,我心中确实想念故乡,但我不不会像张瀚,许汜一样贪图安逸今日怅恨忧惧的。
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年岁渐增,恐再闲置便再无力为国效命疆场了。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