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农业的边缘经典散文【优质3篇】
走在农业的边缘经典散文 篇一:生命与土地的对话
农业,是人类与自然的对话。每一粒种子,每一片耕地,都承载着农民对土地的爱与期待。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农业似乎渐渐被边缘化了。在这个充斥着城市喧嚣的世界里,我常常怀念起那片属于农民的土地,那里有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记得小时候,每年夏天,我都会跟随爷爷奶奶来到农田里。那里一片金黄,稻浪翻滚,茬茬稻穗像金子般闪闪发光。我喜欢走在田埂上,感受泥土的温暖。在爷爷的耐心指导下,我学会了种植稻谷,学会了如何爱护土地。我看着自己的双手,被阳光晒得黝黑,被泥土染得沾满麦穗。那一刻,我明白了生命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土地越来越被压缩,农田越来越稀缺。农民们被迫放弃自己的土地,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农业渐渐变成了一个边缘的职业,被人们所遗忘。然而,农业却是我们生活的根基,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没有了农业,我们将失去粮食,失去生活的基础。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看到了农民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土地,用心血呵护着作物。他们没有辉煌的办公楼,没有高薪的职位,他们只有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只有那份对农业的热爱。他们是生命与土地的守护者,他们是农业的脊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农业的重要性。我们追逐着物质的欲望,追求着繁华的城市,却忽略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农业,重新与土地对话。只有重新关注农业,才能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看到了农民们的坚持与执着。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守护着我们的饭碗。他们没有辞职的念头,没有放弃的想法,他们将一生奉献给了农业事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农业不再边缘化,让农民们不再被遗忘。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思考着未来的农业。我希望未来的农业能够与科技相结合,能够创造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我希望未来的农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共同打造美丽乡村,实现农村振兴。我希望农业不再边缘化,成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命与土地的对话,是一种回归本真的方式。走在农业的边缘,我看到了农民们的坚守与奉献,看到了农业的重要性。让我们重新关注农业,尊重农民,保护土地,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走在农业的边缘经典散文 篇二:农耕岁月的诗意
农业,是一首美丽的诗。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农民们用自己的双手耕耘,用心血浇灌,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走在农业的边缘,我沉浸在农耕岁月的诗意中。
每当春天来临,大地苏醒,我总会看到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挥舞着锄头,翻耕土地,为新的种子准备好温暖的家园。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襟。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努力将会换来一季丰收。
夏天是农民们最忙碌的季节。稻浪翻滚,麦田金黄,他们忙着除草、浇水、施肥。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抚摸着植物的茁壮,感受着生命的脉搏。他们在农田里肆意奔跑,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夏日的阳光下,农田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那是土地与生命的味道。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稻谷金黄,玉米丰满,农民们笑逐颜开。他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着成熟的庄稼。一颗颗谷粒被割下,铺满在田埂上,像是大地的馈赠。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那是对辛勤劳作的回报。
冬天,是休息的季节。农民们收拾工具,回到家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他们坐在火炉旁,喝着热茶,回味着一年的劳作。他们看着窗外的白雪,思考明年的种植计划。冬天,是农民们准备下一季播种的季节,他们期待着新的希望。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看到了农耕岁月的诗意。农田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生命的力量,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农民们用心血呵护着这片土地,让它们茁壮成长。他们是农耕岁月的诗人,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思考着农耕岁月的意义。农耕岁月教会了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教会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农耕岁月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农耕岁月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对土地的热爱和敬畏。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看到了农民们的坚守与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农田,用心血呵护着作物的成长。他们是农耕岁月的守护者,是农业的脊梁。让我们珍惜农耕岁月的诗意,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共同实现美好农业的梦想。
走在农业的边缘经典散文 篇三
走在农业的边缘经典散文
“民师”是上个世纪中国所特有的一个群体,而我与它有不解之缘,我就干过十几年民师。那时,我的身份是“两栖”的,亦工亦农,公私兼顾。除了在村小学教书以外,其余的时间,我须打理家中的农事。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我像抚育婴儿似的伺候着庄稼。我深知:人勤地不懒。转正后,我便浮萍似的漂到了外村,早出晚归,疲于奔命,少有时间和精力。不得已,只能眼睁睁地任由一部分田地抛荒了。一到播种时节,望着牛毛般的杂草,我的心里也是一片荒芜。再后来,为了手中的差事,也为了孩子读书,一家人倾巢而出,将“窝”挪到三十多里外的小镇上,土地一并转让给他人耕种了,只能趁节假日回家探望老人时,才顺便看看已易主的田园。这样,离家越来越远的同时,我感到与农业也渐行渐远了。
梳头时,我的发际落不下草籽和沙土了,只掉下些烦恼的琐屑;曲起手臂,看不到凸起的疙瘩肉了,而是下垂的赘肉;伸开手来,上面不再有污秽的草汁,也不见松皮似的裂纹,而趋于雌化了;我的裤管上找不到泥水斑驳的印迹了;先前,我能光脚兔子般地行走在田间地头,而今,赤脚踏在平地上,也如立针毡,寸步难行了……
尘灰厚积、蛛网片片的老屋,农具们静静的缩在角落里。我的目光一遍遍地抚摸着它们,如同退役的兵士把玩他心爱的枪械。它们闪着幽冷的光,像幽怨的眼神。挂在墙上的那把锯镰,火色淬得极好,锋口犀利。当年我用它割禾刈麦,心手相应,所向披靡。如今它像沦落风尘的弃妇,锈蚀不堪,形同废铁,只怕连嫩葱也割不断了吧!柜头的那顶草帽,它荫庇过我一个夏天,曾是那样簇新、鲜亮。多年弃置不顾,而今灰头土脸,已风光不再。一如那些火热的岁月,尘封已久,杳不可寻了。窗台上晾晒的那堆老玉米棒,原本是留种的。谁知人去室空,成了老鼠和鸟雀的美味大餐,现在只剩下根根光秃秃的玉米芯了……
对于农业,我由一个局中人,变成了旁观者。然而,我的心中却有不解的情结,如许的牵念。
打电话回家,除了打听奶奶的身体外,问得最多的是父亲家的农事。种庄稼企盼风调雨顺,讲究不误农时。得知久晴不雨,龟裂的土地不能及时下种,我比父亲还急,每天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成了我的必修课。要是枯黄的稻子急待抢收,不巧遇上连阴雨,如同倒伏在水田里的谷穗,我心里都快霉变了,恨不能化作长风,席卷苍穹,一扫阴霾,拨云见日。平常抽不开身,可插秧割稻是庄稼人的大事,每年这时节,我总要与父亲掐算日期,约定节假日,我好赶回去帮忙。一回到老屋,我赶紧换了行头下地去。我不是急着干活儿,只是巡视一番。或是到菜园里瞧瞧:人家点播的菜蔬是否油光水嫩地绿了一园,移栽的瓜豆是否牵蔓上架,撑起蓬蓬绿荫;或是到地里转转:不知他们将禾苗间的杂草耘净了没有,玉米长势有我侍弄得那般旺相吗?或是去田垄间走走:撩开篱笆似的稻丛,看水稻是在扬花,还是在灌浆呢?顺手拔起几株稗草,抠掉几蔸恣肆的野荸荠……
看到它们,我就像见到了被寄养的孩子,心里说不出啥滋味。
我蜗居在单位的格子楼里,总有一种身处孤岛的感觉。好在与周边的农户仅一墙之隔,田野近在咫尺,庄稼触手可及。我深知这一切非我所属,我只是一个看风景的人,可正是它们,让我感知到节令的律动、农业的脉搏。
“呱呱”,当第一声蛙鸣击碎了夜的沉寂,我的听觉神经便敏锐的捕捉到了。我翻身下床,倾听这春天的音符。像冬眠的土地,听到了惊蛰的春雷,那些关于农事的记忆,瞬间被激活了。我清晰地看到了一切都在苏醒,一切都在酝酿,一切都在萌动……
三月,烟雨空蒙。透过窗户,远处田野里老农驭牛耕田的身影,水墨画般的映入眼帘。打开窗,清新的土腥味和赶牛的吆喝声,扑面而来。这情景,像王维的画意,像陶潜的诗韵,淡远,冲和,恬适。那样亲切,那样温馨,令我心驰神往。哦,勤劳的乡亲又开始耕耘岁月了。
四月,空中回响着布谷鸟清越的鸣啭,惹得我心旌摇荡。闭了眼,我也知道,明丽的阳光下,地气弥散的梯田里,家家忙着插秧。他们透明的笑语,像迸溅的水花,此起彼伏。路过他们身边,我按耐不住,跃跃欲试。我多想捋掉鞋袜,挽起裤管,跳下田去,加入他们的行列。乡亲们,我会插秧的!让我一试身手、与你们齐头并进地赶几趟吧。或是帮你们打打杂也行啊!我只想体验劳作时无忧的心情,找回脚踩田泥的那种感觉:软软的,痒痒的,多惬意啊!踌躇再三,我终于克制了唐突的'冲动,在他们异样的目光中,怏怏地走开。
五月,农家的谷场铺满新麦。黄澄澄的麦秸,辉映着浓得化不开的阳光,热烘烘的空气中蒸发着麦草醉人的清香。正午,骄阳似火,农人们挥汗如雨地在场上打麦。挥舞的梿枷,“噼——啪”作响;腾挪的脚步,错落有致;俯仰的身姿,收放自如。这劳动的场景,简直就是一场优美的舞蹈,一首节奏铿锵的乐曲。不知不觉,我的心也随之起舞。
九月,流金溢彩,富丽堂皇。谷场上那些饱满的颗粒,熠熠生辉,温暖着你的眼眸。我每每要驻足停留,捧一捧稻谷托在掌中,蹲下身细细欣赏。这些生动的物质,让我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凑近鼻前闻一闻,久违的气息,使我每一根神经都在轻颤。我有一种幸福的晕眩感……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就像困于大漠中的牛羊,东奔西突,彷徨流浪,却迷失了方向。我已找不到丰茂的草场。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像割断了脐带的婴儿,茫然失措,无所适从。我已失去了赖以皈依的母体。
走在农业的边缘,我像幽缈的孤鸿,漂泊的灵魂夜夜归来,游移不定,无枝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