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散文大鼓书(精彩3篇)
经典的散文大鼓书 篇一:重温经典散文,感受大鼓书的魅力
散文大鼓书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通过文字与音乐的结合,将文学作品生动地演绎出来,让观众在欣赏中领略到文化的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经典的散文大鼓书,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散文大鼓书起源于古代宫廷,是贵族阶层的享受。后来,它逐渐流传到百姓之间,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散文大鼓书通过鼓点、唱腔和语言表达,将文字中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听到大鼓书的声音时,往往能够感受到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心灵也会随之荡漾起来。
经典的散文大鼓书有许多,其中《红楼梦》是最著名的一部。《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散文大鼓书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将《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观众,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中的世界。无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还是贾母和王熙凤的权谋,都能通过散文大鼓书的表演得到生动展示。
除了《红楼梦》,还有许多经典的散文大鼓书作品,比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散文大鼓书的表演形式,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情感和思想内涵。
散文大鼓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通过观看散文大鼓书的演出,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散文大鼓书的演出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在现代社会,散文大鼓书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们应该重温经典的散文大鼓书,让它重新焕发生机。通过散文大鼓书的演出,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典的散文大鼓书 篇二:散文大鼓书:传承经典,延续魅力
散文大鼓书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通过文字、音乐和表演的结合,将文学作品生动地演绎出来,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享受。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有必要重温经典的散文大鼓书,延续其独特的魅力。
散文大鼓书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它是贵族阶层的娱乐方式,后来逐渐流传到百姓之间,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散文大鼓书通过鼓点、唱腔和语言表达,将文字中的情感和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经典的散文大鼓书有很多,比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通过散文大鼓书的表演形式,更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情感和思想内涵。无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还是孙悟空和唐僧的师徒情谊,都能在散文大鼓书的演绎中得到生动展示。
散文大鼓书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其传承和延续的过程中。在现代社会,散文大鼓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观看散文大鼓书的演出,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重温经典的散文大鼓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们一起传承经典,延续散文大鼓书的魅力!
经典的散文大鼓书 篇三
经典的散文大鼓书
儿时的记忆里,农村一进入农闲,便会来唱大鼓书的艺人。吃过晚饭后,一听到村子里咚咚地传来敲大鼓的声音,我便惊喜地说:“唱大鼓的来了!”父亲很爱听大鼓书,对我听大鼓书很宽容。早早喝过晚茶,我搬着小板凳,一溜烟地来到唱大鼓的地方。
在村当中水塘北边的开阔地,或坐或站,已经围了不少人。唱大鼓的人坐在人群中央,面前摆着由几根细竹竿支起的大鼓。
一通开场鼓罢,唱大鼓的人便用他那沙哑的破锣嗓子拉长腔调:哎——说书不说书,咱上场先作诗,诗曰:马跑千里不出房,刀枪杀人不见伤;腹内无孕生贵子,恩爱夫妻不同床。会听书的君子不嫌我哑喉破嗓南腔北调吐字不清道字不明,咱只管押韵合辙声调顺耳,请您稳坐一旁,听在下慢慢道来,哎——咚咚——咚咚——唱大鼓人边敲大鼓边拖长沙哑的嗓音唱道:爱听文的咱唱包公误,爱听武的咱唱杨家兵,不文不武咱唱狄龙传,这公子爱听那小姐,这小姐爱听那相公,老头爱听老婆笑,老婆爱听老头哼。
常听大鼓书,书中常有这样的情节:主人公自幼上山学艺,下山前他的老师便送给他一件奇异的宝贝或武器,并叮嘱一番,说下山后万万不能惹谁。主人公天不怕地不怕,下山后偏偏就去惹老师叮嘱过的那个谁,并且会遇
到一位或几位武艺高强的绝色女子。每当主人公遇到危难,他山上的老师掐指一算,便能算出,急前来搭救。唱大鼓的.人唱道:哪里天高不下雨,哪里地旱不收成,哪里困着忠良将……今天眼皮直跳,掐指一算,哎呀——不好!我的徒儿遇到危险。天上繁星点点,听大鼓书的人越聚越多,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唱大鼓的人包围在中间。人来得多,唱大鼓的人劲也大。一开始,有许多小孩在周围玩耍,后来小孩回家睡觉,剩下的人才是真正听大鼓的。漆黑的夜很静,敲击大鼓的咚咚声和唱大鼓人的沙哑声能传很远。唱到下半夜,唱大鼓的人累了,便说,天色已晚,今儿就唱到这儿吧,明儿接着唱。周围人说,再唱一会儿,于是唱大鼓的人继续唱,连着辞了几回,终于散场。第二天,唱大鼓的人背着个布口袋,拿着个茶缸,挨家挨户收玉米或小麦,每家收一茶缸,遇到讲排场的人很顺利,有时还会多给点,遇到抠的人家便会多磨嘴皮子。
每逢家乡一年一度的春会——二八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会。在集南头河坡上的一片空地,必有唱大鼓书的。有个唱《佟林传》的人唱得很轰动,有很多人听,连着唱了很多天。唱《佟林传》的人连比划带唱,声情并茂。每当唱到最紧要关头,唱大鼓的人便猛一刹车,说:“欲知后事如何,咱歇一会儿再说。”于是他把戴着的帽子取下,向周围人双手一抱拳,说:“请大家帮帮忙,帮帮忙!”听大鼓的人知道要收钱了。于是,众人便你三毛他五毛地往帽子里丢钱。个别不想掏钱的,趁机溜走,等开始唱后再回来,这样的人往往遭到周围人的不齿。唱大鼓的人不向小孩收钱,他拿着帽子从小孩面前一晃而过。收了一圈,他数了数,嫌钱少,说:“才两块,才两块,再帮帮忙,凑够三块,就三块。”于是他又收了一圈,收钱后便接着唱。一场下来,他总要收上五六回。有一次,唱大鼓的人饿了,趁中间休息时间,买了一个烤红薯,当着众人,他哈着烤红薯的热气吃了起来。看着他破旧的衣着,能体会到艺人生活的艰辛。
我因为上学,不能每回都能去听《佟林传》,于是便等父亲听书回来,晚上让父亲再给我讲一遍。在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我又把听父亲讲的大鼓书给小伙伴复述一遍。
现在的乡村,在打工潮的冲击下,青壮年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农村人的收入增加了,供农民选择的消遣娱乐形式很多,昔日让农民魂牵梦萦的大鼓书,已成为遥远的乡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