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唯美散文(优秀3篇)
父亲的唯美散文 篇一
父亲的微笑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忙碌的身影,却总能在我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他那温暖的微笑,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散文。
每天早晨,当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我总能听到父亲轻盈的脚步声。他会准时起床,为我准备早餐,然后亲切地唤醒我。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那时的父亲总是微笑着看着我,眼中充满鼓励和爱意。他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了我的心房。
我还记得,每个周末,父亲总会带我去公园散步。那时的公园,是我和父亲共同的天堂。我们会沿着湖边漫步,听着鸟儿的歌唱,看着花朵的绽放。父亲总是慢慢地走,他告诉我:“孩子,生活就像这条湖,需要我们慢慢品味,才会发现其中的美好。”我默默地跟在父亲身后,聆听着他的教诲,享受着与父亲的共处时光。那时的父亲,总是微笑着,他的微笑,仿佛是天地间最美妙的音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了。而父亲的微笑,也成了我成长路上最坚实的支撑。每当我遇到困难,父亲总会给我一个鼓励的微笑。无论是学业上的挫折,还是生活中的困难,他总是用微笑来鼓励我,让我坚定前行。我知道,父亲的微笑是对我无尽的爱的表达,是他默默支持我的力量。
如今,我已是一个成年人了。我离开父亲的怀抱,走向独立的生活。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我都会牢记父亲的微笑。那微笑是我内心最美的散文,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父亲的唯美散文 篇二
父亲的晚年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是一个中年人了。而父亲,也已经步入了晚年。他的头发已经花白,步履也渐渐沉重,但他的眼神却依然明亮,透露着智慧和宽厚。
每当我回到家中,父亲总是在沙发上等待着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盼和温暖,仿佛一切忧愁都随风而去。他会用颤抖的手拍拍我的肩膀,温柔地说:“孩子,你回来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深的爱。他的眼神,如同一首柔美的诗,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在父亲的晚年,我经常陪他坐在花园里。那时的父亲,总是静静地坐在摇椅上,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我看着父亲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他是那样的坚强和勇敢,在生活的风雨中从不退缩。他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坚持梦想。我默默地陪伴着父亲,与他一起感受岁月的变迁,一起回忆往昔的美好。
父亲的晚年,虽然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但他的智慧却更加璀璨。每当我遇到难题,父亲总会耐心地倾听,并给我宝贵的建议。他的智慧,如同一本珍贵的书籍,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感慨,父亲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导师和朋友,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
如今,父亲已经进入了耄耋之年。我知道,他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我也更加珍惜与他在一起的每一刻。我会尽我所能,陪伴父亲度过晚年,给他温暖和关爱。因为我知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父亲的晚年都是我内心最美的散文。他的智慧和爱,将永远在我心中闪耀。
父亲的唯美散文 篇三
父亲的唯美散文
父亲出身在南部山区的一个瑶族农民家庭,他是他那个山村里,比较聪明的一个人,因为在解放初期,他只有十几岁,就被送到省城去上医科学校,成为他们的那个山村,第一个到省城去念书的人。医校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在乡镇的卫生院做一名内科医生。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父亲在成家后不久,就和母亲一起,双双调到县城卫生院,之后又调到县医院工作。
在县医院工作不几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父亲又一次被下放到乡下卫生院“任职锻炼”,直到接近退休年龄,才又调回到县医院。
从我记事起,父亲和我们就聚少离多——他一个人在乡下卫生院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妹几个,自己在县医院上班。父亲是个朴实热忱的人,态度和蔼可亲。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山区出来就诊的贫困户“老乡”特别上心,坐诊时如果碰到有贫困的“老乡”(父亲对他们很熟悉)排队,他就会让他们走到前面来“插队”,优先为他们看诊。这些“老乡”们,有的还会主动找上门来向父亲问诊,父亲也总是把他们当座上客,给予热情接待,方便的时候还会陪他们喝上两杯。
父亲除了医务,还擅长木工活,家里的木制家俱,多是他亲手打造。我喜欢看他刨木料,双手握着木刨子,一推一收的那个架势。父亲的`身体虽然有一点肥胖,但干起活来,神情专注,动作熟练,不时的还要用斧子的背面敲打一下木刨子,调整刨子里的刀片,一举一动,看起来真像是一个真正的木匠。他还会拉二胡,尽管水平一般般,但对于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又是“自学成才”的人来说,就已经很不错。
父亲对孩子们总是很随和,没有什么严厉的要求,有时候还比较“放任”。我从小就带着弟弟到河沟里去学游泳,捕鱼捞虾,捉蟋蟀。回到家里,总是一身的泥汗,但父亲从未训斥过我们。我们斗蟋蟀斗得热烈时,他还会跑过来观战凑热闹。
父亲并不是对孩子们的成长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他难得回家一次,但一有机会在家,他总是给我们讲故事,朗诵诗文。父亲早年上过私塾,开过蒙,有些文化底子。他会讲嫦娥奔月,讲牛郎织女,讲鱼夫和小金鱼。他还会为我们诵读人之初,国父孙中山等等。我上中学的时候,从老师那儿借回一本《世界文学名著杂谈》,有天我在房间里正看着巴尔扎克那部分,父亲轻轻走到我身后,静静地扫视着我翻看的书页,不久就走了出去。没想到过了几天,他竟然给我弄回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幻灭》这两本小说。平时不善言辞表达的父亲,竟能以这样的方式,给人以惊喜。
父亲不但在文化上熏陶我们,在生活上也很关心我们。他常抱怨母亲太过于节俭,伙食不够好,不利于孩子们发育成长。有时候他干脆亲自上街买菜(虽然他不擅此道),掏空自己的口袋大买一顿,肉和菜都管够。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
父亲从乡下调回来后,在县医院上门诊的班。由于他有着比较好的医德名声,坐诊时总是有“老乡”排队,同样,他也总是把从山区出来的贫困户患者请到前面来优先看诊。这是他永远也改变不了的品德。
当孩子们逐渐长大,父母亲已经慢慢老去。父亲回来了,我们却很少
在家,不能与父母亲时常相聚,没能给父亲带去多少欢乐。父亲除了上班,总是呆在家里,做做木工活,以消遣自己的时间。父亲退休那年,我被调到乡镇去工作,更是增加了父亲的一分惆怅。没有想到的是,我下乡不久,父亲就病了,而且患的是绝症。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病重期间,我不能经常守候在他病床跟前,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他病危那天,我被一种无声的召唤,从乡下急匆匆地赶到医院。在病房的门外,我看到医护人员正在对父亲实施抢救,并且非常吃惊的看到,父亲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那一刻,仍然奋力地抬起一只手,指向房门这边。我不顾一切地冲进病房里,紧紧地握住父亲指向房门的这只手,这时候父亲已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不一会儿他心脏就停止了跳动。父亲走的时候,只过了六十三岁这个年纪。他逝世至今,也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父亲一生行医,抢救过无数人的生命,自己却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这无论如何,都是令人十分悲痛和让人十分遗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