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庄周散文的特点
谈庄周散文的特点
庄周是战国时宋之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与孟轲同时或稍晚,才极高,学极博。然他又极端蔑视功名利禄,不求闻达,要求“适己任性”以自快,不愿受世俗的种种束缚。他之所以甘受贫穷,隐居遗世,主要因为他不满当时封建宗法制度的社会现实,厌恶虚伪的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说教,主张一切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其文笔汪洋恣肆、恢诡谲奇,最具特色。关于庄周文章的特色,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周的《庄子》一书从体裁看,属散文。其在文学方面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大量运用了含义深微的寓言。如《庄子列御寇》载有这样一段故事:“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悦之,益车数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轭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其治其痔耶?何得车多也?子行矣!’”这两小段对话没有一句描写,却取得了传声绘神的效果。曹商得意地向庄子夸耀自己本领的神色,庄周对曹商的蔑视,对社会恶劣风气的针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寓言,生动灵活地运用了诙谐、谑弄、嘲讽的语言,使读者从中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庄子》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重视客观事物的细致描绘,善于运用比喻。如:“今世俗之君子,多为身弃生以殉物……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
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让王》)高中课本中所选《逍遥游》的第一节,更是使用了大大小小的比喻。全文先以大鹏的高飞远举,引出一种惊世骇俗的逍遥境界,再用“蜩与学鸠”的.迷惑和嘲笑,带出“小大之辩”的话题,最后将所喻示的道理用于辨析人的德行上,表现了对功名利禄和权势的蔑视,对摆脱世俗尘事羁绊的理想人生的渴望:“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散文的第三个特点在于他笔端流露出特有的至情至性,使他的散文浮想联翩,优美动人。《庄子外物》记的是庄子借小米的故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吾且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庄周要保持个人精神上的自由与人格尊严及远祸全生的人生态度。
从性情看,庄周怪诞而实严肃,旷达而实平易,无情而时时流露至情。他的怪诞、旷达,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世俗的仁义道德规范的消极反抗。他严肃、平易、细密而有至情。他的现实处境和性格,使他时时在探索人生价值、观察自然现象。他痛恨当时社会上的险恶、龌龊、狭隘、虚伪,渴盼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常人认为最值得追求的,他不认为是实有。他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是:在处世上,也要求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世界的自由。而现实生活却与他理想的社会生活相去太远。因之,他的思想感情上存在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与幻想,构成他写作的动力,形成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精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终者为友”(《庄子天下》)。这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使他能够摆脱世俗礼教、习惯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宇宙间飞翔。感情奔放、观察深邃,感受愈充分,其艺术概括也就愈深刻。庄周在想象中为自己展开独往独来的广阔天地,这是形成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这些情况,对我们以后准确掌握庄周作品内容及从事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