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笔记散文(通用3篇)
乡村笔记散文 篇一
乡村的岁月
在我记忆中的乡村,总是充满了宁静和美好。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经历着季节的更替,每一个角落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我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让我终身难忘。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屋内,我就会从梦境中醒来。推开窗户,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我心旷神怡。我爬上楼顶,远处的山峦在朝霞中若隐若现,田野里的村民们正在忙碌地耕作。我静静地坐在屋顶上,欣赏着这一片宁静美景。
白天,我会去田野里帮助父亲和村民们干活。他们教会了我如何种植庄稼,如何耕作,如何与大自然相处。我看着父亲的手在泥土中劳作,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头,但他始终面带微笑。他告诉我,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根,我们要用心去呵护它。我深深感受到了乡村人的勤劳和热爱。
傍晚,当夕阳西下,村庄的房屋被金色的阳光映衬得如诗如画。村民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他们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互相扶持。这种温暖的氛围让我感到宾至如归。我会在村庄的小溪边坐下,听着流水的声音,思绪渐渐飘远。
夜晚,当星星点点的繁星闪耀在夜空中,乡村的安宁更加明显。我躺在田野中,仰望着星空,思考着生命的意义。乡村的夜晚给了我宁静和思考的空间,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乡村的岁月,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那里的美丽和宁静,是我内心深处最美好的记忆。
乡村笔记散文 篇二
乡村的味道
乡村,那是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在那里,我品尝到了最纯真的味道,那是土地的味道,是家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
每年的农忙季节,我会和父母一起去田野里耕种庄稼。那时的我还小,但我知道,这是一种责任和乐趣。我会在泥土中捧起一捧土,闻着那股沁人心脾的泥土味,让我觉得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每一粒种子都是我们辛勤劳作的结果,每一棵庄稼都是我们的希望和期待。我喜欢那种与土地亲密接触的感觉,那种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味道。
乡村的味道还有家的味道。每天晚上,当我回到家中,妈妈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晚餐。那是我最期待的时刻,我会坐在餐桌旁,品尝着妈妈亲手做的菜肴。那些菜肴都是从田野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制作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妈妈做的红烧肉,那股独特的香气让我回味无穷。每一口都带着家的温暖和关爱。
乡村的味道还有生活的味道。那里的人们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会在田野里劳作,会在村庄的小店里购买日常用品,会在村里的广场上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这种朴实而美好的生活,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友善。每一次与村民们的交流,都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乡村的味道,是一种纯粹而真实的味道。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和价值,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幸福。我会永远怀念那些乡村的味道,它们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乡村笔记散文 篇三
乡村笔记散文
夏天的午后,正是捉泥鳅的好时候。太阳暖暖地照着,稻子已收割,秧苗儿刚在泥里站稳脚跟,灰黑色的泥鳅一动不动地在田里的浅水里慵懒地享受着阳光带给的温暖。
儿时,好动的我常常一手拿着筲箕,一手拎着小木桶,便在这样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跟着小伙伴满田畈地跑着捉泥鳅。那时,天气暖和,泥鳅们纷纷出来活动。当我们轻手轻脚地放下木桶,将筲箕的口对准泥鳅猛插下去,瞬间便端起了那活蹦乱跳的泥鳅。偶尔,也有一些泥鳅逃得快,当筲箕还未靠近时,早已溜得无影无踪。
除了用筲箕捉泥鳅以外,我们这些小鬼还用动物的内脏来“钓”泥鳅。每逢家里来了客人,杀鸡宰鸭之后,什么肠子、嗉囔都被我们要来放在淘米箩里,然后再在里面放一块石头,最后用一根绳子拴住淘米箩,把它扔进塘里。过一会儿,估计有泥鳅来吃动物内脏,牵动绳子,猛地一拉,拎出水面的淘米箩里便有许多泥鳅,有时候也有一些小鱼,如五彩斑斓的小扁鱼。
夏天的晚上,伙伴们还用针来捉泥鳅。那针是比缝衣的针大些,约一、二十根,用线把它们密密地绑起来,然后固定在
半人长的木棍或竹棍一端。夜里,万籁俱寂,泥鳅们也开始进入了梦乡。这时,捉泥鳅比白天还容易。但若想捉住离田埂稍远的泥鳅,非得这样的棍针不可。一针下去,那泥鳅便牢牢地卡在了针上,无论它怎样挣扎,都无济于事。有时候,运气好的话,可以遇到黄鳝,但也有水蛇,让人心有余悸。回想儿时的捉泥鳅,那过程真是充满了奇趣,其乐无穷啊!
做豆腐
在乡下,做豆腐是每户人家必做的活儿。每年腊月二十几的时候,母亲提前把做豆腐的黄豆在水里浸泡至发涨,然后放在石磨下碾成碎沫。这个过程很繁琐,需要几个人帮忙。通常母亲拉着磨架,我或姐姐往磨上的孔里填豆子,每隔一圈填一勺。豆子磨好了,被放在沸水里冲泡。约摸半小时吧,泡涨的豆沫鼓起老高被母亲用水瓢和成均匀的糊状。好奇的我们早已在一旁等着插手了。这时,母亲找来一块旧布,让我和姐姐捏紧它的四个角,她则把豆糊一瓢一瓢地舀进布袋里,边舀边让我们晃动袋子。看到汩汩的浆水从袋外流出,我们的心里分外的高兴。
接下来,母亲把豆浆放在锅里煮,煮开的豆浆很快在表面形成一层油状物,这叫豆腐油,可以拌糖吃。味道虽不及豆浆和后面的豆腐脑,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豆浆熬到一定程度,开始往里面放石膏。这石膏是早已在炭火里烧了好长时间的,熟透了的。当研成细沫的石膏均匀地洒在舀起的豆浆里,而豆浆又被盛在盖得严实的木盆里,做豆腐的工作就基本完成了。一两个小时后,揭开木盆上的盖儿,便见那软嫩的豆腐脑。盛一碗,放上糖,滑溜的口感好极了。
豆腐脑其实就是豆腐的雏形,当它被压实后,又白又嫩的豆腐就做成了。
母亲做豆腐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但比别人做的好。我曾私下里问过母亲原因,母亲说凡事总得自己琢磨。这话对我很受启发。
母亲做的豆腐真的很好:细腻、密实,无论是煮着吃还是用油煎着吃,都不会松散。我最爱吃的就是油箭豆腐了。正月里,各种荤菜吃腻了,有一碗辣椒伴青葱煮得干爽爽的豆腐,那真是绝好的美味。
想起母亲做的豆腐,我禁不住垂涎起来了。
古井
我常常想起我们村里的一口古井。它在离我家不远的一个水塘附近,周围是几块菜地,长着碧绿的庄稼。因为地势低,近处有水源,所以这口井不曾干枯。
古井是当时生产队修建的,约有三十年的历史。那会儿,田地刚分产到户,为了提高农户的积极性,队里用仅存的钱打了这口井。在那日新月异的日子里,这口井的确为村民鼓足了干劲。
每天早晚是古井最热闹的时候。清晨,男劳力早早地赶来挑水以备家用,然后匆匆地携着农具下田忙活。接着村里的妇女也赶过来洗衣、洗菜,她们的身边常常跟着调皮的'孩子。傍晚,收工的男子又担起了搁在他们肩上的那幅扁担,将舀空的水缸填满,身后传来的则是家人呼唤着回家吃饭的声音。
仿佛一首动听的歌谣。每天,古井旁活跃着热情的身影,洋溢着他们欢乐的笑声,记录着他们的收获与希望。
怀念古井,不仅因为它滋养着村民,还因为它是一口救命的井。
小时候,有一回,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在井边玩,一不小心,有个小伙伴落入了井里。我们几个吓呆了,赶紧冲向井边救人。当时,井里的水很深,离井沿很近。让我们没想到的是,这位小伙伴并没有落入水中,他的头脚搭在了井壁的砖块上,整个人浮在水上方。那是怎样一个有惊无险的场面啊!原来因为经常提水,井壁上的砖块被桶碰撞而松动成凹凸状,于是,一场危险就这样避免了。
此后,小孩子再也不敢随便到井边玩耍了,但古井依旧以它宽大的胸怀呵护着村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里有人开始在家里挖井,起先是很少的几户,渐渐的多了起来。在农村,有积蓄的农民首先考虑的是住房问题,如果房子有了着落或有了改善,然后才会考虑挖井。所以,越来越多的自家井的形成,实是农民生活富裕的象征。于是,古井渐渐被冷落,被遗忘。
现在,村里已有不少人家按上了自来水,原来的水井又渐将失去作用,古井更是派不上用场了。想起古井的好,我还是禁不住有些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