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暑假实习周记(优质3篇)
新闻专业暑假实习周记 篇一
本周是我在新闻机构实习的第一周,我充满期待地来到了这个繁忙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虽然刚开始有些紧张,但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和氛围。
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被分配到了新闻报道部门。我的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他非常耐心地向我介绍了新闻报道的流程和要求。他告诉我,新闻报道需要准确、客观、及时,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他还鼓励我多多观察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判断力。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参与了一些新闻报道的撰写工作。我发现新闻报道不仅要求准确和客观,还需要有一定的文采和写作技巧。我要学会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事实,同时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和导师一起讨论了我的报道,他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让我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除了新闻报道部门,我还有机会参观了新闻编辑部门和新闻采访部门。在编辑部门,我了解到新闻报道的编辑过程,如何对新闻稿件进行修改和调整,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标题和配图。在采访部门,我观察了记者如何进行采访,如何提问和引导被采访者,以及如何处理采访中的突发情况。这些经验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新闻行业的工作流程。
在实习的第一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感。新闻报道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于公众的知情权和舆论引导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会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专业暑假实习周记 篇二
本周是我在新闻机构实习的第二周,我已经逐渐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这一周,我参与了更多的新闻报道工作,收获了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有机会参与了一次现场采访。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新闻报道的紧张和挑战。在现场采访中,我需要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进行记录和拍摄,同时要保持冷静和客观。虽然一开始我有些紧张,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这次采访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操作和技巧,也让我明白了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
除了现场采访,我还参与了一些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编辑部门的工作需要对新闻稿件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报道的客观性。通过参与编辑工作,我学会了如何对新闻稿件进行审核和修改,如何选择合适的标题和配图,以及如何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这些经验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新闻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在实习的这两周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新闻工作中,诚信和责任是最重要的品质。新闻报道涉及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舆论引导,我们必须保持客观和公正,坚守新闻工作的原则和底线。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会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新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专业暑假实习周记 篇三
新闻专业暑假实习周记
老师讲过,好的新闻写作要求巧妙运用动词,而不是形容词。直到真正开始写作,我才明白用好动词是多么不容易,或者说,直到需要用动词我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是多么的匮乏。
记得我在报社第一篇见稿的文章是以人物为中心写一名商人的致富之路。稿子除了刚开始写有点奇怪以外——记者告诉我以商人为第一人称来写——就没什么特别的了,而且采访对象的述说脉络也很清晰,所以写下来也没什么障碍。正因为这样,我就把标题留在了最后。故事本身没什么出彩的,事件本身也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事,那么一个漂亮的标题将会使文章本身出彩,否则即便原本有意思的文章都很难被人注意。后来,我想了很久还是没办法整出一个所谓漂亮的标题,最后就随便拟了个“***的致富之路”的标题。见报后的文章标题则是“***:在**里嗅商机”。单单一个“嗅”字就把一个失意的创业人成功走上致富路的巧妙体现了出来。
那次之后,我开始发现,很多标题看起来拟的很漂亮,甚至好一些都是用最简单的动词来组合的,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标题,其实并不简单。即便那些动词我都知道,不像很多成语、典故,或者印象模糊、张冠李戴,或者根本就闻所未闻,动词很多都是知道的',不经意间也能说出来的,但是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却吐不出一个词来,最需要的恰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刚开始,我专找新闻标题醒目的动词来抄。抄了30多个后,觉得这似乎不是办法,就停止了。以前老师讲如何写新闻小标题时,用了一个词——拎。动词不也是拎出来的吗?我认为
,关键不是用了什么一句话、一个标题用了什么动词,而是拎出来的那个过程,如果我学不会在构思文章时去思考如何选择恰如其分的动词,那么即便抄上一万个词、一万遍词,也不能在实际写作中做得最好,那样的结果最多可能也就是在写的时候脑袋会有很多动词,随便都能选上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好的那个。拎,或许是一种语感。于是,我开始再看一遍《老人与海》。以前看,只是看故事。说实话,要不是这篇小说短我还真看不下去。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尚不是我能忍受的。我可以用两天时间看完《达芬奇密码》,而且是在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并且能牢牢地记住故事很多细节甚至在最后一部分几乎猜中了答案。但是,看《老人与海》非常吃力,很想跳过去,就像看新闻报道时不停地跳过那些数字、人物名字,直接看标题和首末两句话。所以直到看到最后几页我才知道原来圣地亚哥是在同鲨鱼搏斗而不是潜水艇。但是,就是这么一篇简短的小说,我却不能将之复述出来,哪怕让我只用几百字概括。海明威那种写作方式是我太不习惯的了,我能记住的只有两句话——“一个人只能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来,把我害死,我不在乎谁害死谁”。我不能记得海明威写的这部小说,里面很多优美的词、句,或许当时我能看见,但是过后就如云烟消散,那么,这只说明了一个问题:级别太低。后来有次和几个同来实习的中文系同学谈到这这部小说,她们也称看不懂、看不下去。
或许,哪天我能看懂《老人与海》了,才能真正写好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