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饺子的日记【最新6篇】
吃饺子的日记 篇一
今天是周末,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一家新开的饺子店吃饺子。这家店是听朋友介绍的,说是饺子皮又薄又筋道,馅料也很好吃,所以我们一家人都很期待。
刚进店里,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饺子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店内的装修简洁大方,桌椅整齐摆放,整个就餐环境非常干净舒适。我们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开始点菜。
服务员很热情地推荐了一些招牌饺子给我们,我们点了一份鲜肉饺子和一份酸菜肉馅饺子。不一会儿,饺子就上桌了。我拿起一颗鲜肉饺子,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饺子皮果然很薄,咬起来有一种劲道十足的口感。馅料鲜嫩多汁,调味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酸菜肉馅饺子的酸菜酸酸的,肉馅鲜美可口,吃起来更是开胃。
吃完了第一轮的饺子,我们又点了一份炖饺子。这种炖饺子是店里的特色菜,听说是用牛骨炖煮多小时的高汤来煮的,味道十分鲜美。炖饺子上桌时,汤汁白浊,散发着浓郁的牛骨香味。饺子皮吸满了汤汁,咬起来鲜嫩可口,汤汁更是美味无比。一口一口地吃着,满足感油然而生。
吃完饺子,我们还点了一份甜品,来个完美的收尾。甜点是店里的招牌冰淇淋,吃起来柔滑细腻,口感十分好。甜而不腻,非常解腻。
吃完这顿饺子,我觉得非常满足。不仅是因为饺子的口感和味道都非常好,更因为这顿饭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起品尝美食,分享快乐,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好。
吃饺子的日记 篇二
今天我一个人去了一家小巷子里的饺子摊吃饺子,整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凡中的幸福。
这家饺子摊位于一个小巷子里,店面不大,但生意却很火爆。我找了个位置坐下,看着老板一颗一颗包饺子的动作,心里不禁感到一丝钦佩。我点了一份鲜肉饺子和一份虾仁饺子,等待着我的美食。
不一会儿,饺子就上桌了。我拿起一颗鲜肉饺子,小心地咬了一口。饺子皮虽然没有那么薄,但口感却很不错。馅料鲜美可口,尤其是肉馅,吃起来鲜嫩多汁。虾仁饺子的虾肉鲜嫩可口,吃起来更是美味。
在吃饺子的过程中,我看着忙碌的老板和服务员,觉得他们的努力和付出是值得敬佩的。虽然这家饺子摊的规模不大,但却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前来品尝,可见他们的饺子真的很受欢迎。我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饺子的热爱和用心。
吃完饺子,我付了钱准备离开。临走之前,我看到了一位老奶奶在吃饺子。她一个人坐在一角,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这就是饺子的魅力,它能够让人感受到平凡中的幸福。
吃完饺子,我心情愉悦地离开了饺子摊。虽然这家饺子摊不是豪华的餐厅,但它却给了我一种温暖和满足的感觉。这顿简单的饺子餐,让我体会到了生活中的幸福和美好。
吃饺子的日记 篇三
今天是星期六,妈妈把我从床上拽起来,她说中午吃饺子,命令我跟她一起去赶集。虽然我不太想去,但一想到中午有美味的饺子可以吃,只好跟着去了。买了肉和芹菜,回到家我们就开始做馅、和面、擀皮、包饺子。快到中午的时候,饺子终于全都包好了。我累得倒在沙发上,就等着热腾腾的饺子飞进我的嘴里。
午饭时间到了,妈妈先给我盛了一碗,我一下子从沙发里窜了出来,奔到饭桌前,看着满碗的小白胖子,我肚里的馋虫一下子被勾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送。饺子刚进嘴,我立刻就把饺子吐了出来,捂着嘴哇哇直叫,嘴里像着了火一样,我端起杯子“咕咚咕咚”灌进去几口凉水,一下子感觉好多了。“火”灭了,我又夹起饺子,鼓着嘴轻轻吹了吹,小心地咬了一小口,嗯!不烫!好吃!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整个饺子全部塞了进去。就这样,一碗饺子顺利地被我“消灭”了。
饺子太好吃了,这都是妈妈的功劳,没有她,我怎么可能吃到好的饺子。什么时候我也能学会包饺子,让妈妈尝尝我的手艺。
吃饺子的日记 篇四
饺子,就像漆黑夜空中的一轮弯月,照着思乡的人,幻想着家的温暖,团圆的幸福。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物。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又称水饺,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这不,今天要吃饺子呢!
奶奶准备好材料,接着把饺子皮托在手心上,然后用小木勺盛了一些肉馅放在饺子皮中间,一对折,再熟练地用指头一捏,一个胖乎乎的饺子便呈现在眼前,真是可爱极了。
要下锅了,它们便随着盘子的倾斜,一个一个跳着滚着进了那装满滚烫热水的大锅里。刚开始,它们都乖乖的藏在水底,不一会儿,便开始扑腾,还一边吐出有大有小的泡泡,接着就使劲儿地把脑袋探出水面,一个一个地,就都飘了起来。
饺子静静地躺在盘子里,宛如娇羞的少女。她有着晶莹剔透的身体,较好的面容。仿佛迫不及待想要人吃了一般。我轻轻尝了一口,醇厚的浓汁顿时冲击了我的味蕾。
抑或是对舌尖上的美味心灵上的愉悦铭记在心的欲罢不能?
吃饺子的日记 篇五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关于立冬的一句俗语。据说,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由此,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下来了,一来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再来,咱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吗,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吃饺子的日记 篇六
今天是除夕,一大早我就起了床,忙活着帮奶奶拣菜、洗肉,准备包香喷喷的饺子。我们家的女成员,全军出发,都上了“战场”——包饺子。
我的任务是负责运皮儿,你看,大家个个埋头苦干,有的在擀饺子皮,有的在包饺子,还有的掌锅下饺子,总之,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对了,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今年,奶奶突发奇想,要在饺子里包钱,如果谁幸运吃到钱,就说明来年谁财运滚滚、好运当头。大家都非常赞同这个想法。这不,爷爷拿出几枚五角钱的硬币,先让“钱宝宝”跳到沸水里,给它们高温消毒,望着这些可爱的硬币,我的脑海里想出个奇妙的办法,帮奶奶完成这个心愿。于是我自告奋勇去包饺子,我看见大家包的饺子是月牙形状的,我就想出个鬼主意,包个小鱼形状的,并悄悄地想:等出锅时,我一定先下手为强。
我包的那个饺子下锅了,过了十多分钟,饺子熟了,我冲到锅前把我包的那个“宝贝”神不知鬼不觉地捞到奶奶的碗里,我的脸上露出了暖洋洋的.笑容
。
吃饺子时,哥哥吃了五十个也没吃到,奶奶吃到了两个有钱的饺子,我和姐姐各吃了一个。真是大饱口福!大家都纷纷地为我们祝福。吃完了饺子,我们在一起看春晚,讲笑话,个个都异常地兴奋。这个除夕夜,在我心里一直有种比吃了蜜还甜的滋味,因为我悄悄为奶奶送上了一枚“福星高照”的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