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求职包装要量力而行
毕业生求职包装要量力而行
时下流行“包装”,就连大中专毕业生求职也不忘把自己认真“包装”一下。当然,换一套新“行头”、注意一下形象无可厚非,但若是过了头,那就应该反醒了。
近日,记者和一位在内蒙古自治区某大学任教的朋友聊天时,他颇为感慨地说起一件事。不久前的一天,他曾授过课并救助过的一名大学四年级女学生找他要借1000元钱。问她干什么用?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正在找工作,想配一个传呼机、一辆自行车和买一套新衣服。还没等人家犹豫片刻。她又急着说:“还钱,请老师不用担心,我马上就毕业有工作了。”弄得记者的这位朋友十分尴尬。据朋友介绍,这位学生来自内
蒙古西部的一个贫困山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几次由于家里没有凑够开学的学费,自尊心很强的她都不敢来上学,怕被同学瞧不起。朋友不无感慨地说:“现在,毕业生求职都兴‘包装’,我真希望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不要盲目地跟这个风。”最近,记者在“2016年内蒙古春季大型人才交流会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发现,一些求职学生的“包装”规格果然名不虚传。男生西装革履,女生描眉涂唇,人人手里拿着一叠装祯精美的求职自荐书,有的还是彩页的`,里面贴着本人的艺术照,自荐书的封面一律都有联系电话、传呼或手机。内蒙古大学一名姓刘的学生告诉记者,有的同学为了求职,还专门去学了汽车驾驶。据他介绍,学生求职都要做一些准备,如果不出呼和浩特市求职,化费少则二三百元,多则1000元以上。而据内蒙古大学学生处处长兼团委书记巴根介绍,这所学校13000名学生中,有26%的学生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元的贫困生。他说:“外塑形象固然重要,但要量力而行。”
其实,外在形象并非求职的关键。在这次人才交流会上,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就对记者说,一个打扮入时但求职材料显示学业平平的学生,会给人“好看不中用”的感觉。
勿庸置疑,求职的关键在于“内强素质”。适度的包装也是应该,并也有省钱之道。比如,制作、复印求职材料时,可以多人联合,以便与老板“砍价”;服装穿着,同学之间可以调剂;自行车、传呼可以二三个人联合租赁,等等。当然,最省钱的求职“包装”是在校期间苦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