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乐拔根芦柴花大班艺术教案【优选3篇】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大班艺术教案 篇一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节奏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大班艺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节奏乐的方式来拔根芦柴花,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节奏乐来进行大班艺术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节奏。
2.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创作音乐作品。
二、教学准备
1. 音乐器材:节奏乐器如铃铛、手鼓、小号等。
2. 芦柴花的图片和实物。
3. 班级音乐作品的录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引导:展示芦柴花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和感受芦柴花的形态和颜色。
3. 创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种节奏乐器。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节奏,让幼儿用乐器模仿节奏。然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节奏创作出一段音乐。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些要求,如音乐的速度、音量等。
4. 合作创作:将各小组的音乐合并在一起,形成一首大班音乐作品。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些指导,如合并的方式、合并时的节奏等。
5. 展示:将合并后的音乐作品进行录音,并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展示。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以增加幼儿的表演机会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理解和模仿节奏等。
2. 收集幼儿的音乐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既能够学习到节奏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展示和表演,幼儿还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希望这个教案能够给大班艺术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大班艺术教案 篇二
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节奏乐的方式来进行拔根芦柴花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节奏乐来进行大班艺术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节奏。
2. 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共同创作音乐作品。
二、教学准备
1. 音乐器材:节奏乐器如铃铛、手鼓、小号等。
2. 芦柴花的图片和实物。
3. 班级音乐作品的录音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摇摆身体,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引导:展示芦柴花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和感受芦柴花的形态和颜色。
3. 创作: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种节奏乐器。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节奏,让幼儿用乐器模仿节奏。然后,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节奏创作出一段音乐。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些要求,如音乐的速度、音量等。
4. 合作创作:将各小组的音乐合并在一起,形成一首大班音乐作品。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也可以给出一些指导,如合并的方式、合并时的节奏等。
5. 展示:将合并后的音乐作品进行录音,并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展示。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以增加幼儿的表演机会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理解和模仿节奏等。
2. 收集幼儿的音乐作品,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既能够学习到节奏乐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同时,通过展示和表演,幼儿还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希望这个教案能够给大班艺术教学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大班艺术教案 篇三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大班艺术教案
设计意图: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训练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肢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这首歌是一首江苏民歌,全曲欢快活泼,表现了愉快的劳动场面,我们把劳动场面作为节奏符融入到图谱中,能引起幼儿打击乐器的兴趣,起到了提示的作用,让幼儿更好的演奏乐曲。
活动名称:
节奏乐《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听音乐、看图片、看表演、玩游戏、了解音乐的性质(活泼欢快),知道名称,对节奏乐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节拍、节奏型。
2、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并掌握探索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灵敏的反应能力及节奏感。
活动准备:
图片、铃鼓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的性质,掌握节拍。
1、听音乐一遍:“听听音乐,心理觉得怎么样?”(很好听、很高兴)
2、听音乐按节拍拍手。
3、听音乐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动作。
“听听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你们想想可以做什么动作?”幼儿说出,老师哼唱乐句,引导幼儿按节拍做出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如跳舞动作、生活动作(刷牙、洗脸、梳头……)、劳动动作(擦桌、洗手帕……)。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按节拍随意做出不同的动作。
4、听音乐幼儿看图片,按节拍做出符合图片内容的不同动作。
二、在玩游戏《看动作拍节奏》的过程中掌握节奏型。
1、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擦玻璃)动作,引导幼儿拍出动作的节奏。
1老师做擦玻璃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擦玻璃)
2老师按X X X 的节奏擦玻璃,问幼儿:“老师是怎样擦玻璃的?先擦几下?后擦几下?”(先擦一下后擦两下)“老师擦玻璃一样快吗?几下快?几下慢?(一下慢,两下快)老师哼唱(1)—(10)小节音乐,引导幼儿边看老师擦玻璃的动作,边拍出擦玻璃的动作节奏X X X 。
3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快擦玻璃:“老师现在擦玻璃和刚才擦玻璃有什么不一样?”(都是快擦)老师边哼唱(11)—(16)小节的音乐,边按X X X X 的节奏擦玻璃,引导幼儿拍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 X X X 。
4老师按X X X X 的节奏型做哈气擦玻璃的动作:引导幼儿分析出哈一次气,擦两次玻璃(X X X X )。老师哼唱(17)—(18)小节的音乐,幼儿一边观察老师的动作,一边拍出X X X X的节奏型。
5老师按X X X - 的节奏型做拍手、擦汗的动作:“老师又做了什么动作?”(老师累了,拍两下手后擦擦汗)老师哼唱(19—(22)小节的音乐,幼儿边观察老师的动作,边拍出X X X – 的节奏型。
6老师边按节拍拍手,边做欣赏玻璃的动作与表情:“老师擦完玻
璃怎么样?”(高兴地拍手)“拍几次手?”(四次)老师哼唱(23)—(24)小节的音乐,边带幼儿按节拍高兴地拍四下手X X X X。7放慢速度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观察老师“擦玻璃”的完整动作,边拍出动作的节奏。
2、老师按节奏乐的节奏型做“包饺子”的'动作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出“切菜”的情节和节奏型,并拍出动作的节奏。
(1)-(10)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切菜。
(11)-(16)小节:按X X X X 的节奏型剁馅。
(17)-(18)小节:按X X X 的节奏型放馅(把馅放在盒里)。
(19)-(22)小节:按X X X – 的节奏型擦汗。
(23)-(24z)小节:按X X X X节奏高兴的拍手。
在音乐伴奏下,边观察老师的切菜动作,边拍出节奏型。
3、老师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一遍后,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拍一下手转圈跳舞的动作,引导幼儿用铃鼓敲出“拍摇 摇 – 的节奏型。
4、老师再次按节奏型跳舞,启发幼儿用铃鼓拍出动作的节奏。
三、在《拔根芦柴花》的音乐伴奏下,边走边敲铃鼓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全曲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重要的内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创编节奏图谱、设计配器方案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采取了两个三部曲:一是欣赏三部曲,从整体欣赏到分段欣赏,再到分节欣赏。整体欣赏是帮助幼儿建立对全曲整体情绪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喜爱;分段欣赏是引导幼儿对音乐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分节欣赏是帮助幼儿从音乐的结构上把握结构中音乐要素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这三步欣赏的步骤是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从情绪体验到音乐要素的把握,只有充分欣赏才能使孩子既喜爱音乐作品,又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较准确的艺术表现。二是演奏三部曲,演奏要有节奏图谱和配器方案,也就是说演奏时心中要有节奏与乐器的配合。从创编节奏图谱到创编身体动作图谱再到设计配器方案,可使幼儿一步步地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把握节奏;从用身体动作演奏到用乐器演奏可使幼儿由浅到深地进行音乐表现活动。
本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
不过在活动中幼儿较难掌握的中间两段的节奏型,后来我反思我可以用一个大鼓,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敲鼓一边指挥幼儿,带领幼儿练习让幼儿将节奏掌握的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