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通用6篇)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一

引言:

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开始接触到更复杂的几何概念,其中之一就是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并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一、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多边形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多边形。

2. 掌握计算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3. 图形纸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并帮助他们理解面积的概念。

2. 讲解计算方法:

介绍计算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将不规则多边形分割成多个矩形、三角形或梯形,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总面积。

通过示例演示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一些简单的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

3. 拓展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花坛、房间的地板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何关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

1. 在学生练习册上布置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一些面积问题。

3. 汇总讨论答案,解释解题方法和思路。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二

引言:

在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更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能。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计算正多边形的面积,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正多边形。

2. 掌握计算正多边形面积的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 难点:将正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等边三角形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3. 正多边形的模型和图形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利用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正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多边形的面积,并帮助他们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

2. 讲解计算方法:

介绍计算正多边形面积的方法:将正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等边三角形,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乘以正多边形的边数。

通过示例演示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一些简单的正多边形的面积。

3. 拓展应用: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围墙、蛋糕的切块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它们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面积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有何关系,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五、巩固练习:

1. 在学生练习册上布置一些练习题,包括计算正多边形的面积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分组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一些面积问题。

3. 汇总讨论答案,解释解题方法和思路。

六、课堂总结:

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正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三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0、61页三角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提示:

  学生已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同实际的需要联系起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感受数学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运用的现实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会应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

  谁能说一说怎样求他们的面积?(学生自愿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有两块白布,用它们做医院包扎使用的三角巾(不可拼接),第一块白布:长135分米,宽9分米。第二块白布:长140分米,宽10分米。

  9d

  2、提出问题。

  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呢?第二块白布可做多少块这样的三角巾呢?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3、解决问题。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方法。

  师:学生汇报计算的结果。

  生:我先算第一块白布和一块三角巾的面积,再计算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

  135×9=1215(平方分米)

  9×9÷2=40.5(平方分米)

  1215÷40.5=30(块)

  生:我列成了一个综合算式

  (135×9)÷(9×9÷2)

  生: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白布可以做2块三角巾,那么第一块白布可做多少块三角巾,就用

  135÷9×2=30(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师:同学们的做法很好,希望大家在做题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师:哪个组再汇报一下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生:我们组用“总面积÷每块三角巾的面积”来做。

  白布面积:140×10=1400(平方分米)

  三角巾的面积:9×9÷2=40.5(平方分米)

  可以做多少块三角巾:1400÷40.5≈34(块)

  师:能做出34块吗?大家画图试一试。

  学生画图,发现问题,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画图,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第二块白布的长、宽虽然比第一块长5分米、宽1分米,题中要求“不可拼接”,所以不能做出34块,只能用第2种方法,做30块。

  生:先算白布长可以做多少个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

  140÷9=15(个)……5(分米)余数5分米是多余的布料,不能做一个三角巾。

  再算白布宽可以做多少个边长9分米的正方形。

  10÷9=1(个)……1(分米)余数1分米是多余的布料,不能做一个三角巾。

  最后算可以做多少块三角巾。

  15×2=30(块)

  师总结:当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整数倍时,一般不能应用“总面积÷每块三角巾的面积”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考察学生能否创造性运用已有知识。结合画图,引导学生把计算的结果同实际的需要联系起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否定第一种算法、

  三、巩固新知

  1、判断题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行()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三角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与它的形状和位置无关。()

  2、一块广告牌是三角形,底是12.5米,高6.4米。如果要给广告牌刷漆(只刷一面),每平方米用油漆0.4千克,刷这个广告牌需要油漆多少千克?

  3、教材第61页练一练1题。

  答案:1、×、√、×、√2、16千克、3、0.48平方米,72元

  设计意图:练习分层次设计,主要是巩固、熟练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是让学生感知生活化的数学。

  四、达标反馈

  1、大白菜地的形状是三角形,底80米,高60米,如果每棵大白菜占0.2平方米,这地可种大白菜多少棵?

  2、明明的房间是一个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用直角边分别是4分米和3分米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地砖铺地,至少需要多少块?

  3、教材第61页2—3题。

  答案:1、80×60÷2=2400(平方米)2400÷0.2=12000(棵)

  2、4米=40分米,3米=30分米,

  40×30=1200(平方分米),4×3=12(平方分米),1200÷12=100(块)

  3、教材2、5×4.2÷2=10.5(平方米),39×11=429(千克)

  教材3、421≈400,58≈60,400×60÷2=12000(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生:我知道:在实际问题中,三角形的底和高确定后,三角形的面积也就确定了。

  生: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如例题的第二个问题就要考虑实际问题选择方法。当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整数倍时,一般不能应用“总面积÷每块三角巾的面积”来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教材第61页4——6题。

  2、如图一个交通标志牌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方格纸、剪刀、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趣导课

  1、情景引入(出示)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能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相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中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生自由说)。提出问题:你确定哪一个面积大吗?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怎样算呢?(生可能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试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揭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想、猜测。(用数格子的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请大家猜测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1:底和高,底乘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2:相邻两边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归纳意见,提出验证。(用剪、拼的方法)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桌交流,并动手用学具试一试。

  ⑴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⑵演示操作过程。(演示)同学们真聪明,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S=ah=6×4=24(2),6×4=24(2)

  〔评析:根据刚才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初步感知,先让学生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然后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验证了学生的猜测是正确的。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了猜测—转化—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做了充分准备。〕

  三、反馈练习,发展思维。

  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79页到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通过转化,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的内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现在大家来看这幅图,你在图中可以找到什么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呢?

  指名回答。

  同学们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们都会计算了,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在学校门口有两个花坛,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同学们这两个花坛哪个的面积大一些呢?

  我们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如果不满一格的我们就当半格数,数完后还要把图下面的表格填好。

  把你们小组数出来的结果和大家一起共同分享一下。

  根据刚才填的内容,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呢?

  (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而且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数方格以及观察表中的结果来初步了解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以及它们的长宽与底高之间的关系。

  三、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非常好!刚才我们通过数方格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找一找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是怎样的。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手上的平行四边形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可以,可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

  下面大家分小组来进行操作,看你们组能不能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转化。在做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大小不能有变化的。

  学生根据小组合作的结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展示出来的)

  同学们,从刚才大家的展示可以看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或正方形,那它们是什么关系呢?(演示)

  由刚才的演示我们可以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

  由些我们可以得出:

  平行四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是:

  S=ah

  小结:同学们由些我们可以知道,要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必须要知道它的底和高。

  四、实际运用

  同学们我们现在可以有办法知道学校门口的两个花坛的面积哪个大了吧?

  我们不仅可以用数方格的方式,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它们的面积,以后我们主要是通过计算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五、巩固练习。

  1、82页第1题。

  2、如右图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找出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六、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S=ah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2~83页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身体习惯。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

  学具准备:

  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哪些方法?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h

  3、引入练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回顾。

  二、指导练习。

  教材练习十五第2-7题 。

  1、课件出示第2题

  这道练习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探索性。学生审题后同桌商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指导学生先在课本上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对应高的长度,注意引导学生可以以不同的边作底来求出面积。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同桌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2、课件出示第3题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学生可以依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答。独立完成,然后同学自己点评。

  板书:28÷7=4(m)

  或 解: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x米。

  7x=28

  7x÷7=28÷7

  X=4

  3、练习十五第4题

  这道练习要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除法计算。

  (1)组织学生讨论题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做法和结果,强调注意面积单位的变化。

  4、练习十五第5题

  这道练习是让学生认识等地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1) 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并说明理由。

  (2) 学生得出它们的面积相等的结论后,再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验证刚才的结论。

  5、练习十五第6题

  第六题与第五题道理相同

  组织同学小组讨论: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明确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算正方形面积。完成后小组汇报结果。

  6、练习十五第7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物学具实验。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变 ?

  (2) 进一步讨论面积怎样变化?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小组汇报集体评析。

  三、拓展练习。

  8、练习十五第8题

  学生小组讨论A、B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它们的高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邀请一些愿意出来为大家分析的同学上讲台上说说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老师归纳解答方法。对分析精彩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行了许多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正确解决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你认为要做到什么?注意什么?

  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练习

  S=ah

  28÷7=4(m)

  或 解: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x米。

  7x=28

  7x÷7=28÷7

  x=4

相关文章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精选3篇)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了解科学、认识科学,体会科学的精神。 2.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教案大全2014-04-0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精选3篇)

交通信号灯托班教案(优秀3篇)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走在马路上要注意安全,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及辨别能力。 3、幼儿能认识简单的交通标记并了解安全通过马路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活动准备: 挂...
教案大全2016-05-02
交通信号灯托班教案(优秀3篇)

小学趣味田径训练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趣味田径训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大全2018-06-05
小学趣味田径训练教案【最新6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精彩3篇】

《奇怪的大石头》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大家知道怎么教这一课了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奇怪的大石头》教案吧!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
教案大全2014-01-05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精彩3篇】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精选3篇】

树立正确营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食品卫生安全主题班会1教学内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
教案大全2019-04-08
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5篇【精选3篇】

语文一年级生字拼音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一年级生字拼音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教案大全2016-07-03
语文一年级生字拼音教案【精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