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公开课教案(实用3篇)
《枣儿》公开课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枣儿》的作者、背景和故事内容;
2. 理解《枣儿》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枣儿》的作者、背景和故事内容;
2. 理解《枣儿》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理解《枣儿》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准备:
1. 《枣儿》的文本;
2. 录音设备。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枣儿》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Step 2:呈现(10分钟)
播放《枣儿》的录音,让学生跟读。同时,教师解读文本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Step 3:理解(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枣儿》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让每组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含义和意义。
Step 4:欣赏(2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视频,演示《枣儿》中的舞蹈动作。然后,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创作,表达对《枣儿》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枣儿》的读后感。
第一篇内容到此结束。
《枣儿》公开课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枣儿》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掌握《枣儿》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枣儿》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2. 掌握《枣儿》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掌握《枣儿》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教学准备:
1. 《枣儿》的文本;
2. 单词卡片。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插图,引导学生预测《枣儿》的故事情节,并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Step 2:呈现(10分钟)
教师分段朗读《枣儿》,并解读文本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同时,学生跟读并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调。
Step 3:合作学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枣儿》中的关键情节。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
Step 4:口语练习(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枣儿》相关的口语练习,如对话、问答等,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同时,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 5:总结(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写一篇关于《枣儿》的书评。
第二篇内容到此结束。
《枣儿》公开课教案 篇三
关于《枣儿》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
实际社会中,人
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不少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进步的同时也发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小朋友,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流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化。
2、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小朋友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⑴ 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⑵ 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⑶ 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 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示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保守,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洁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保守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