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经典3篇)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一
标题:《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感悟诗歌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鹤楼送别》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感情。
3.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黄鹤楼送别》的情感和意义。
2. 学会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1. 诗歌《黄鹤楼送别》的课文和音频。
2. 课件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黄鹤楼送别》的音频,让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学生可以谈论他们对诗歌的第一印象,以及诗歌中可能蕴含的情感。
Step 2:诗歌理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黄鹤楼送别》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诗歌,并解释一些生词和词组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例如作者对别离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Step 3:朗读训练(1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黄鹤楼送别》,并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教师可以进行分段朗读,让学生跟读。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进行独立朗读,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Step 4:欣赏诗歌(1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古琴演奏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黄鹤楼送别》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的感受。
Step 5: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黄鹤楼送别》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观点和感受。
Step 6:总结和延伸(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黄鹤楼送别》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延伸阅读的推荐,让学生继续深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二
标题:《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感受诗歌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鹤楼送别》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能够朗读诗歌,并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诗歌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重点:
1. 理解《黄鹤楼送别》的情感和意义。
2. 学会正确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利用表演的形式传达诗歌的情感,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诗歌《黄鹤楼送别》的课文和音频。
2. 表演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黄鹤楼送别》的音频,让学生静静地聆听。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他们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学生可以谈论他们对诗歌的第一印象,以及诗歌中可能蕴含的情感。
Step 2:诗歌理解(15分钟)
教师讲解《黄鹤楼送别》的背景和作者杜甫的生平。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诗歌,并解释一些生词和词组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例如作者对别离的感伤和对友情的珍视。
Step 3:朗读和表演(2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黄鹤楼送别》,并强调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诗歌进行分段,并分组进行表演。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学生作为主持人,其他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传达诗歌的情感。
Step 4:欣赏诗歌(10分钟)
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对表演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他们觉得哪个角色表演得最好,为什么。
Step 5: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黄鹤楼送别》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观点和感受。
Step 6:总结和延伸(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黄鹤楼送别》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延伸的活动,例如学生可以自己编写一段诗歌,表达他们对别离和友情的感受。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篇三
五年级《黄鹤楼送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题文本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会课文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课文中的四字成语和常用语。
2.感悟文本主题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李白的几首离别诗中体会诗人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3.培养言语品质
在四字成语或常用语的感情朗读中唤起鲜明意象。
围绕“依依惜别”的感情去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性。
在模仿迁移表达和想象表达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感受。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烟雾迷蒙 俯临长江 杨柳依依 依依惜别 脍炙人口 浩浩荡荡
繁花似锦 飞檐凌空 沙鸥点点 按捺不住 誉满天下 永世不绝
1、指名朗读,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一个词语,学生模仿朗读对应的词语,要读出画面、语气和情感。
(二)诗文对照初步朗读感知
1、课前板书:黄鹤楼送别,朗读课题,读出感情。指出课文特点。
(黄鹤楼在湖北武汉,扬州是江苏省扬州市,它们都在长江边上,黄鹤楼在西面,扬州在东面。所以说“西辞黄鹤楼”。)
2、从课文中找找哪些语句表达的就是这首诗的意思。用直线“_________”划出来。然后交流一下。老师读一句诗,让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课文,感悟诗情
1、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当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1)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板书:之景
(2)师:你觉得送别时的环境怎么样?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同学和老师带进那迷人的送别场景。
2、假如第一段侧重写的是黄鹤楼送别之景,那么第二自然段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一自然段一样,用一个字概括。讨论并板书:之情。
(1)指名朗读,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离别之情。讨论板书:依依惜别
(2)什么叫依依惜别?“依依”什么意思?“惜别”什么意思?(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3)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依依惜别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
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________,一会儿远眺_______,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除了蓝天白云和江上景色,还可能仰望什么,远眺什么?比如:温暖的春日、雄伟的黄鹤楼、点点白帆、滚滚江水、飞翔的沙欧等)
与原句对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_______低垂的杨柳,一会儿_______似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5)集体朗读第二节,体会依依惜别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一个特定的送别之景当中,深藏着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接着,课文又写了送别之什么呢?请读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一个词语概括。
(1)出示: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你能读出两人之间怎样的感情?请抓住关键词句你圈圈划划,并做批注。
(2)交流。
(李白对孟浩然十分敬重,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在谈出感受后,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①重点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
指导朗读,问:猜想一下,孟浩然什么样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领悟后再感情朗读,层层叠加。)
随机补充:
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出示):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教师解释: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年轻时远离官冕车马,年纪大了又归隐山林,常与松云为伴。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华,一生不贪图荣华富贵,人品高尚纯洁,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导朗读重点句。
李白说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我们以前学到过孟浩然写的诗吗?出示: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指导集体朗读诗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诗篇誉满天下(几乎家喻户晓)的才华。然后指导朗读课文重点句。
②重点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指导朗读。对比出示: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蓝天下的白云_________________。(纯洁无暇)再比如:却像这雄伟的黄鹤楼名垂千古,却像这三月的繁花美丽动人,却像这杯中的美酒清纯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读旁白。
4、黄鹤楼送别,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再写到送别之语。接下来,又侧重写送别之什么呢?读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并板书:之举
(1)在送别之举中,你又从哪里读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别之情?讨论,随机出示:“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随机理解:伫立(长久地站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指导有感情朗读
(2)好友已经乘船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久久不愿离去。此时,他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李白此时的内心活动。
(3)交流,点评。
5、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指导有感情朗读
(3)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之情、写到送别之语、写到送别之举,最后写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别之诗。(板书:之诗)请你再仔细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哪里蕴含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说说理由(蕴藏在烟花三月中、孤帆远影中、碧空的尽头中、滚滚长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离别诗,感受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文化。
1、李白写过很多的送别诗,而且十分喜欢把离别时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
(1)出示: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李白写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在这首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感情寄托在哪里?李白和汪伦感情深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
《金陵酒肆留别》(唐 李白)
师:这是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这首送别诗当中,李白先写了酒店周边环境非常美丽,酒店里已经酿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来相送,大家频频举杯畅饮美酒。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出示:“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在这两句诗里,李白把离别的情谊寄托在哪里?(寄托在东流水当中,也就是长江水当中,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但李白觉得自己与金陵朋友的离情别意比长江水还要长。)
(3)出示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
师:这是李白写的又一首送别诗。“荆门”是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长江边。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从荆门的渡口与朋友们告别。一共有六句诗,写了李白离开荆门渡口以后,一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诗是这样写的。
出示:“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你们说,李白一路上游览了那么多的自然美景,为什么最后还是十分怜爱这来自故乡的水呢?(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将“寄情于水”的诗句整合在一起朗读:
出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小结
让学生看着板书,引导学生梳理出课文的写作思路。课文从送别之景,写到送别——生:之情,写到送别——生:之语,写到送别——生:之举,最后写到送别——生:之诗。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生:依依惜别之情。通过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别诗作,我们发现李白寄情于水的诗歌创作现象,这是一种诗歌文化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阅读中关注这种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