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教学设计【最新4篇】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比例问题

引言: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比例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比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和方法解决复杂的比例问题。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比例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例如,假设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3:5,让学生思考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2. 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通过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比例的概念,即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男生和女生数量的比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比例的定义。

3.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比例的性质和方法。通过一组类似的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比例的性质和解题方法,例如比例的交叉乘积相等、比例的平行性等。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性质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比例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例如物理学中的速度比例、经济学中的成本比例等。

三、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考察学生对比例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题,要求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对比例的掌握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结语: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比例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二

标题: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比例问题

引言:

解决比例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介绍一种通过图形引导学生解决比例问题的教学设计。

一、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描述比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利用图形解决比例问题;

3. 学生能够将图形与比例问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比例的性质和方法解决复杂的比例问题。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对比例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例如,给出一个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计算整个图形中某种颜色的正方形的比例。

2. 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通过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比例问题:通过一组类似的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和面积等特征解决比例问题。例如,给出一个由长方形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计算某种颜色的长方形在整个图形中的比例。

4.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图形与比例问题的关系。通过一些拓展性的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图形与比例问题的联系和解题方法,例如通过图形的分割和组合等方法解决比例问题。

5.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解决比例问题。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比例问题,并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 作业评价: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作业题,要求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比例问题。通过作业的批改,评价学生对比例的掌握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结语:

通过图形引导学生解决比例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图形的形状、颜色和面积等特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解决比例问题,提高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3,练习十一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14∶21=2∶( ) 1.25∶( )=2.5∶4

  教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共有四项,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要能很快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就要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像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把比看做除法,那么34∶12=x∶49就可以转化成34÷12=x÷49,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34∶12=x∶49转化成12x=34×49来解。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请一个同学回答,你把34∶12=x∶49转化成12x=34×49来解,根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巩固练习

  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板上出示:

  3∶4=x∶21 4∶13=9∶x x∶8=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3.教学“试一试”

  出示 教师:这个比例和前面几个比例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像这样的分数形式的比例,同学们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吗?想一想,怎样解?

  学生讨论并解答,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出x的值。

  教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用交叉法找出比例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验算,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和第5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外项,这样就可以写出比例式了。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写出比例式。

  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课件显示:

  如果把6,1.2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6∶x=3.6∶1.26∶3.6=x∶1.2

  1.2∶x=3.6∶61.2∶3.6=x∶6

  如果把6,1.2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x∶6=1.2∶3.6x∶1.2=6∶3.6

  3.6∶6=1.2∶x3.6∶1.2=6∶x

  教师:写比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出所有的比例式,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6题,然后教师讲评。

  五、全课总结

  (1)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

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解比例》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思路。

  3、学会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比的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收集的物品,体会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看来,比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1、读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观察老师收集的物品,齐读什么叫稀释液,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例题,齐读,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做实验。

  师:500ml的稀释液是如何按1:4的比配制成的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了解一下。把水和浓缩液配制在一起,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变化?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制成的液体叫什么?你知道500ml的稀释液是几份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按1:3配制呢?按1:5配制呢?

  3、画线段图。

  师生一起在线段图上表示浓缩液、水和稀释液之间的关系。让生上台指出各部分表示什么。

  师:1份的浓缩液和4份的水合起来是几份?板书:1+4=5?把稀释液看出单位“1”,平均分成5份,浓缩液还能怎样表示?水呢?板书: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找生板演,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注意对应关系)。

  5、归纳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方法二,把1:4转化成分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解决。

  6、检验。

  师:这道题我们做的对不对呢?如何检验?

  三、巩固练习。

  1、我们按1:10的比把白米醋加水配制成一瓶550ml的稀释液,加热沸腾后给教室消毒,其中需要醋和水各多少毫升?

  2、适用范围、稀释比例(原液:水)、作用时间(分钟)、使用方法

  一般物体表面

  1:200

  10—30

  对各类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消毒。

  1:100

  10—30

  对各类非清洁物体表面擦拭、浸泡、冲洗、喷洒消毒。

  果蔬

  1:250

  10

  将果蔬洗净后再消毒;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织物

  1:125

  20

  消毒时将织物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消毒后用生活饮用水将残留消毒液洗净。

  排泄物

  1:4

  >120

  按照1份消毒液、2份排泄物混合搅拌后静置120分钟以上。

  周末小明清洗苹果,需要配置502ml的稀释液,需要消毒液和水各多少毫升?

  四、全课总结

  谈收获,图片欣赏。

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前滚翻教案(精简3篇)

小学一年级前滚翻教案是培养孩子们集体荣誉感。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前滚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发展身体柔韧和灵巧素质。 2、发展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
教案大全2018-03-03
小学一年级前滚翻教案(精简3篇)

初一上英语教案人教版范文【精彩3篇】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
教案大全2013-06-03
初一上英语教案人教版范文【精彩3篇】

第3课《海鸥乔那坦》教案(精简3篇)

第3课《海鸥乔那坦》教案 篇一第一篇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案大全2013-03-02
第3课《海鸥乔那坦》教案(精简3篇)

禁毒主题班会教案合集【经典3篇】

毒品是我国的习惯性讲法,这里指的毒品,不包括砒霜、敌敌畏、氰化物等可直接致人于死亡的剧毒药品,是特指出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禁毒班会课,希...
教案大全2017-07-06
禁毒主题班会教案合集【经典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推荐3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人的思...
教案大全2018-03-09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教案(推荐3篇)

高三总复习数学教案【优选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总复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高三总复习数学...
教案大全2016-09-06
高三总复习数学教案【优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