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教学设计(经典4篇)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一

【导言】

《咏华山》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长诗,以华山为背景,描绘了华山壮丽的山川景色和人们对华山的崇拜之情。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咏华山》,帮助学生了解华山的地理特点、文化内涵以及杜甫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历史文化;

2.理解《咏华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分析《咏华山》的艺术特色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观看华山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兴趣和好奇。

2.提问:你们了解华山吗?它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咏华山》(15分钟)

1.教师朗读《咏华山》,学生跟读。

2.解读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让学生自由阅读《咏华山》,然后回答问题:诗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景色?作者对华山的态度如何?

三、探究华山的地理特点(15分钟)

1.引导学生查找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华山的地理特征图。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了解华山的历史文化(15分钟)

1.介绍华山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历代文人墨客对华山的赞美和描绘。

2.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华山的文化内涵。

3.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关于华山的短诗。

五、分析《咏华山》的艺术特色(20分钟)

1.带领学生分析《咏华山》的诗意和意象,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小组合作,选取一段诗句进行分析和解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六、评价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对华山和《咏华山》有何新的认识?

【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华山的壮美景色。

2.学生自主阅读更多杜甫的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华山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还对《咏华山》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诗句,学生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同时,通过自主创作和小组合作,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锻炼。总之,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二

【导言】

《咏华山》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名篇之一,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华山的崇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咏华山》,帮助学生感受山水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

1.理解《咏华山》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3.分析《咏华山》的艺术特色和杜甫的创作风格;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观看华山风景视频,引发学生对华山的兴趣和好奇。

2.提问:你们对华山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华山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学习《咏华山》(15分钟)

1.教师朗读《咏华山》,学生跟读。

2.解读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意象。

3.学生自由阅读《咏华山》,然后回答问题:作者对华山的态度如何?他通过哪些描写手法表达了对华山的赞美?

三、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20分钟)

1.观看华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

2.学生小组合作,以华山为题材,创作一幅画作或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华山的感受。

四、分析《咏华山》的艺术特色(20分钟)

1.带领学生分析《咏华山》的诗意和意象,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学生小组合作,选取一段诗句进行分析和解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五、欣赏其他山水作品(15分钟)

1.观赏其他文人墨客对山水的描绘和赞美,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山水画或一首山水诗。

六、评价与总结(10分钟)

1.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

2.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对华山和《咏华山》有何新的认识?

【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华山的壮美景色。

2.学生自主阅读更多杜甫的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还对《咏华山》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培养了对山水之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同时,通过自主创作和小组合作,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总之,本节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操的培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

  (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quot;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

  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

《咏华山》教学设计 篇四

  课时目标

  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

  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

  过渡:看,这就是华山。(课件出示华山图)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

  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读。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师行间巡视)

  (2)生找句子。讨论:

  (出示课件)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

  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齐背。(出示无字插图)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1)指名读。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 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三、借文悟诗读演内化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他写的诗。

  1、出示诗句: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指名读。

  (2)你读懂这首诗了吗?其实,它的意思早就藏在课文中,赶快找一找吧。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不用老师教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一起好好地读读这首诗。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下面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谁再来读一读?(乐曲)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

  (4)指名上台表演朗诵。

  (5)站立齐读。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其实,描写山的诗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想读一读吗?

  2、赶快拿出来读一读吧!好好练一练,待会选择一首你读得最棒的诗读给大家听听。

  3、指名朗诵。

  4、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哪,课后你们也可以自己去搜集。我们生活会的时候,在班上交流。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小寇准7岁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这和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是分不开的。你们想不想和他比一比?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朋友。(出示)岁华齐

  1、指名读。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5、小结,范写。

  6、生描红,师巡视。

  作业设计

  必做题:

  一、完成《习字册》“岁、华、齐”的临写。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用课文中的词填空。

  (1)天上飘着。

  (2)起雾了,的山都看不见了。

  选做题:

  一、熟读老师提供的三首古诗,并记住其中一首。

  二、结合《阅读欣赏》中的课文《山》,试着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反思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第二册教材的一篇“文包诗”式的课文。由于一年级下半学期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能力、识字能力,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下三点思想:

  一、读中感悟,体会意境,培养语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

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兴趣入手,以华山的画面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品位语言,如在指导“啊!华山真高啊!”一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华山的高;在初步感知了华山顶上的风景后,通过换位朗读来体会华山的风景美;以读促悟,运用学生已有的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情不自禁”,达到培养语感,形成积累的目的。

  二、关注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培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学习古诗时,我让学生自己读读议议,在课文中找找有没有能帮你理解的句子。有了前阶段教学的铺垫,学生诗意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只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的点拨,如:“举头”、“回首”。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读,切实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句结构的奇妙,体会到古诗的意境。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有人常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语文是一种载体,它与其他学科是息息相关的,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在本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华山雄奇险峻,我采用让学生看“华山风光片”的办法,让学生在读语言文字时产生的想象画面与真实画面进行叠加、验证、筛选,从而感受到《咏华山》这一课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再如,学生在朗读古诗时,我为他们配上古筝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使之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自主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学中几点不足:

  1、这篇课文诗好,意境美,不仅赞颂了华山的高峻雄奇,也赞扬了寇准的才华出众,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如果让学生演一演小寇准和先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教学效果会更佳。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能促进了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交流更为充分。

  2、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我们只有真正走进学生,才能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质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
教案大全2015-02-07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质4篇】

《古诗》第二课时教案【精彩3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案1教学目标1、帮...
教案大全2013-09-01
《古诗》第二课时教案【精彩3篇】

大班优秀公开课教案(优选5篇)

引导语:幼儿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还能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小编分享的大班优秀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班优秀公开课...
教案大全2019-05-09
大班优秀公开课教案(优选5篇)

小班认识国庆节的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1小班认识国庆节的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教案大全2015-03-07
小班认识国庆节的教案(精简6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五篇【通用3篇】

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
教案大全2016-06-02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五篇【通用3篇】

一年级安全教育课教学教案(通用3篇)

导语: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第一课 安全...
教案大全2012-09-08
一年级安全教育课教学教案(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