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下《军需处长》优秀教学设计【推荐3篇】
长春版六下《军需处长》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
标题:《军需处长》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导语:《军需处长》是一本描写军需工作的故事书,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本篇教学设计将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明确军需工作的要求与职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优势和挑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军需工作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军需工作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在军需工作中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军需工作的要求与职责,帮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在军需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优势和挑战。
3.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军需工作的主要角色进行扮演,讨论该角色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和困难,并思考如何解决团队合作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4.合作实践(2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讨论的问题,设计一份团队合作计划,并在小组内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领导者,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确保团队的顺利进行。同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沟通和相互支持。
5.总结归纳(10分钟)
请学生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6.拓展延伸(5分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如参加社团、组织义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建议。
篇二
标题:《军需处长》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导语:《军需处长》是一本描写军需工作的故事书,通过讲述主人公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本篇教学设计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要素,明确创新在军需工作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于尝试和创新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军需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创新思维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在军需工作中的作用。
2.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要素,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在军需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方法和策略。
3.案例分析(20分钟)
选择一个军需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4.创新实践(2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分析的问题,设计一份创新方案,并在小组内实践。每个小组选择一位领导者,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确保创新方案的顺利实施。同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沟通和相互支持。
5.总结归纳(10分钟)
请学生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在创新思维中的表现。
6.拓展延伸(5分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创新实践,如参加创新比赛、提出创新想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建议。
长春版六下《军需处长》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长春版六下《军需处长》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难点是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海拔2000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四、自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
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
五、研究问题
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
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先理解什么是“严峻的考验”,然后从环境恶劣、装备差这两方面理解考验的严峻。(抓重点词:①4个“可能”;②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③通过理解将军的一句话,体会他的心情。(将军很担心,说明考验的确严峻。)
(2)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形象。
①理解“单薄破旧”的含义。②启发学生联系前两自然段谈。(天气冷,装备差。)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
(3)理解将军的心情
①结合第8-12自然段,谈谈:面对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先概括地说,将军先愤怒了,后又被感动了,再联系有关词句重点理解。主要抓“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词。)
②感情朗读第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清。)
③当将军知道被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呢?
(4)理解描写军需处长死去时的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①再次显示大雪覆盖军需处长的画面,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从哪儿看出来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的神态很镇定、安详?(引导学生结合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的句子来谈。)
②再谈谈他为什么会这么镇定和安详?
(5)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①句子对比
a.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b.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②通过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③感情朗读第11-12自然段。
(6)理解“丰碑”的含义:
①联系第13自然段,再结合上文,谈谈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先理解“丰碑”的意思,再说说为什么是晶莹的丰碑;从外表和精神两方面来体会。)
②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
(沉重:失去军需处长心情沉重;坚定:a.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感动和鼓舞;b.充满必胜的信心。)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
六、总结
是啊,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感染了这支队伍,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晶莹的丰碑牢牢树在心中。
板书计划
军需处长
丰碑 袭击 恶劣 严峻 覆盖
晶莹 冰坨 安详 考验 镇定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呢?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音乐与画面,利用导语引入新课。
2.通过这种音乐和谈话,你觉得应用怎样的情感来学习本文?
二、渲染气氛,唤起情感,感知全文
1.边看录像边复习旧课
2.师生配乐(演示课件)朗读三、四段,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为什么
以《丰碑》为题?
三、抓住重点,以读悟文,想象语境,用心感受
1.学习第三段第一片段
(1)当将军听到有人冻死,他为什么愣了一下?(感到突然,更使将军担
心队伍的生存。)
(2)当他块步走进人群中,他看到了什么(演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配乐
朗读第七自然段,语调缓慢、悲壮。)---思考:镇定、安详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军需处长舍己为人、视死如归)
(3)请你想象一下:从军需处长那微微向前伸着的手,你可知道他当时可
能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想象略)
2.第二片段
(1)当将军看到这些情景之后,显得怎样?要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8、9、
10自然段?(声调稍高、语速稍快、情感悲痛气愤)
(2)从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体会到了什么?(如:抽动
抖动……用得好,说明将军内心十分悲痛气愤,恨不得枪毙军需处长,足见将军对战士的热爱。)
3.第三片段
(1)当将军知道这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为什么愣住了?(演示多媒体课
件,让学生配乐朗读第11、12、13自然段并思考,语速缓慢,由悲痛到激动。因为将军错怪军需处长心里感到惊讶、内疚,又为牺牲了这么可爱的战士而感到悲痛、崇敬。)
(2)用"湿润"、"晶莹"各说一句话,教师适时点评
(3)你是怎样理解"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实际是指军需处长那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活在人的心中是一块不朽的丰碑。)
4.第四段---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文中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小组读、
品,教师小结,集体有感情朗读--用肯定的语气读,将军的任何忧虑担心都不复存在,因为这支队伍聚集了勇于献身的干部战士,一定能经受住考验,胜利一定属于这支队伍。(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呢?--〈课件演示〉)
四、再设情境,升华情感
1.观看录影歌曲《哥哥》,升华情感,谈感受或提问题
2.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练笔《我读<丰碑>》
板书计划
军需处长
视死如归、舍己为人
成 了
镇定、安详(牺牲)
崇 敬
愣(惊讶、内疚)、抽动、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