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设计【优秀3篇】
六下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目标:
1. 通过阅读《索桥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难点:
1.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准备:
1. 《索桥的故事》故事书。
2. 班级黑板。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故事书《索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们自由讨论他们对索桥的故事的了解。
Step 2:阅读理解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索桥的故事》,并指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Step 3:词汇和句子练习
1. 教师出示黑板,写下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如“索桥”、“智慧”、“勇气”等。
2.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这些关键词汇造句,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Step 4:写作练习
1.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练习,写一篇关于《索桥的故事》的短文。
2. 学生们可以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Step 5:分享和讨论
1. 学生们互相交换短文,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教学延伸:
1.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编写属于自己的《索桥的故事》。
篇二
六下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目标:
1. 通过阅读《索桥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难点:
1. 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 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准备:
1. 《索桥的故事》故事书。
2. 班级黑板。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故事书《索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们自由讨论他们对索桥的故事的了解。
Step 2:阅读理解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索桥的故事》,并指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Step 3:口语表达练习
1. 教师分成小组,让学生们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和改进自己的表达。
Step 4:口头表达练习
1. 学生们轮流上台,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教师和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讨论。
Step 5:写作练习
1.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练习,写一份关于《索桥的故事》的简洁描述。
2. 学生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思考,但要求表达简洁明了。
Step 6:分享和讨论
1. 学生们互相交换自己的描述,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教学延伸:
1.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编写属于自己的《索桥的故事》。
六下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设计 篇三
六下语文《索桥的故事》教案设计
《索桥的故事》是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掌握阅读的方法。
2、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信息量,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外资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作者的感受:“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那是怎样的手和心呢?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如果失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学生被动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 “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然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促使学生主动读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 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
在其中被解决。小结:
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列提纲
交流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