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优秀教案「」【经典3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 篇一

扬州慢: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引言:

《扬州慢》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通过描绘扬州的慢节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繁忙生活的反思与追求慢节奏的呼唤。本教案旨在通过《扬州慢》这首诗,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压力,培养他们的慢生活意识和生活品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 掌握《扬州慢》的基本内容和诗歌韵律。

2. 能力目标:

-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慢节奏思想,反思现代生活并表达个人观点。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慢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观看一段扬州古城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扬州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诗歌:分组学习《扬州慢》的诗句,了解其基本内容和诗歌韵律。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讨论其深层含义。

4. 慢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慢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品茶、写字、欣赏音乐等。

5. 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反思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压力,并就慢生活与快节奏生活发表个人观点。

6.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反思和表达,并进行课堂总结。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对慢生活的思考。

2. 评价学生的演讲和展示,包括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和态度积极等方面。

四、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词,培养对古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扬州,亲身感受扬州的慢生活氛围,并进行写生创作活动。

结语:

通过《扬州慢》这首古诗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培养他们的慢生活意识和生活品质。通过慢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慢节奏思想,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积极和美好的生活方式。

《扬州慢》优秀教案「」 篇二

扬州慢:品味慢生活的美好

引言:

《扬州慢》是一首描绘扬州慢节奏生活的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词句,展现了扬州人民悠闲宁静的生活态度。本教案旨在通过《扬州慢》这首诗,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压力,培养他们对慢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扬州慢》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 掌握《扬州慢》的基本内容和诗歌韵律。

2. 能力目标:

-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慢节奏思想,反思现代生活并表达个人观点。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慢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观看一段描绘扬州风景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扬州慢生活的向往。

2. 学习诗歌:分组学习《扬州慢》的诗句,了解其基本内容和诗歌韵律。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讨论其深层含义。

4. 慢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慢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品茶、写字、欣赏音乐等。

5. 反思与表达:要求学生反思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压力,并就慢生活与快节奏生活发表个人观点。

6.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反思和表达,并进行课堂总结。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诗歌的理解和对慢生活的思考。

2. 评价学生的演讲和展示,包括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和态度积极等方面。

四、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诗词,培养对古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扬州,亲身感受扬州的慢生活氛围,并进行写生创作活动。

结语:

通过《扬州慢》这首古诗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培养他们的慢生活意识和生活品质。通过慢生活的体验和表达,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慢节奏思想,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积极和美好的生活方式。

《扬州慢》优秀教案「」 篇三

《扬州慢》优秀教案「两篇」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2002年上海春季高考试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词中说的“心事”指 。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1.C 2.希望抗金报国 3.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 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评价题。答题时要注意既要指出“含蓄而不显露”,又要分析“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此词(借知音的典故)表现了立功不易、苦无知音的愤怒和沉郁情怀。(2分)实质上与作者通常表现的豪迈雄健、慷慨激昂的精神相一致。(1分)(意思对即可)

  结构图:

  上阕实写萧条之景

  景物1:荠麦青青

  景物2:废池乔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阕虚拟设想

  拟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难赋深情

  拟想 2:桥月仍在,玉人已无

  拟想3: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昔日扬州(繁华)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虚)

  今日扬州(空城) 荠麦、废池、乔木、清角吹寒 冷月、红药(实)

  附:《扬州慢》汪 凯

  光棍时节,潜阳赤子,赴约初住石城。过长街十里,尽红绿穿行。自孤雁飞江去后,断肠无信,犹厌言情。渐沉昏,冷影寒星,溪水哀鸣。

  英才不赏,盼而今俊貌殊惊。纵情海词工,心肝照日,难觅真情。梦想痴心岁月,风吹散,星冷无声。念星辰日月,年年知为谁明?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扬州慢》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风光图片一组。)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晚唐诗人杜牧非常喜爱扬州这个地方,写下很多关于扬州的诗句:

  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   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从这些诗词中可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几百年后。到了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3、题解。

  这首词的词牌是什么?(扬州慢)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扬州慢)

  明确: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三、整体把握。

  一)、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自读,齐读。

  1、提示: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2、要求:

  感知文意、正音释词、体味意境。

  二)、学习小序。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奠定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三)、学习词作。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明确:“空城”——破败荒凉。

  2、“空城” 之“空” 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的诗句。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冷月、桥边红药)等。

  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看到了青青的荠麦、废旧的城池、高大的树木、孤独的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寂寞的芍药,听到了寒气中传来的凄清的号角声。一个“空城”,营造出了凄清的氛围,结住上片,领起下片,实为全词词眼。

  3、下阕中,词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

  明确:“惊”。因“空”而“惊 ”,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此时次地,此情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目惊心、心惊心痛了。这也就是诗家所提倡的“诗贵含蓄,忌直露”,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

  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可以称之为:名都。

  一“名都”,一“空城”,形成鲜明对比。

  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明确:繁华热闹。

  词中化用杜牧诗句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今日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引用诗句,可以加深词的意境,促人联想而意于言外。

  6、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眼前的扬州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昔日的扬州:虚写。眼前的扬州:实写。

  一虚一实,虚实相生,这是本词的写作特点。

  四、理解想象。

  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自由选择你体会较深的诗句,进行理解鉴赏。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杜牧的《赠别》诗“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运用拟人手法,以无情之物言有情,这是诗歌常用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从表现手法上看,作者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在本词中有几处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废池乔木”,也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池、木人格化,赋予池、木以人的感情,以充分表达战乱的凄惨景象。

  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绝凄绝。

  “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迁移创造。

  诗词是无声的画,无声的音乐,词本身就是诗和音乐的结合。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扬州慢》改写成MTV(音乐电视)。

  分组讨论,学生发言。提示:

  1、选什么样的乐器——表现的情感——抒发黍离之悲 。

  2、选什么样的场景。

  3、选演唱者——举止、神情、服饰等都要恰到好处。

  六、结束语。

  许多年过去了,扬州城依旧固执的荒凉在那里,二十四桥也依旧绵延着久远的寂寞,桥下的河水清冷的流着,摇荡着旷古的哀愁,像一个久远的梦。只有桥边的红药,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像是在讲述着在河水中流淌的那遥远而感伤的梦。

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语文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大全2016-06-04
小学一年级《我多想去看看》语文教案(精简6篇)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
教案大全2013-03-03
初中语文课本教学设计方案【优选3篇】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精彩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
教案大全2017-02-04
二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精彩3篇】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附反思【精选3篇】

教材分析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
教案大全2011-05-05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附反思【精选3篇】

小班丢手绢游戏教案设计【通用6篇】

音乐游戏《丢手绢》是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丢手绢》的上课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游戏《丢手绢》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小班丢手绢游戏教案设计 篇1  活...
教案大全2018-08-04
小班丢手绢游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小学语文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疑难问题解析(最新3篇)

1、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关于几何图形的选择题,通过分析,四个答案都对。这一有趣的问题,有力地证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这是摆事实。紧接着又分析了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
教案大全2017-07-04
小学语文教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疑难问题解析(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