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精简3篇)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
2. 掌握《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
2. 理解《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教学难点:
1. 理解《项脊轩志》中的抒情意义;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出示课题《项脊轩志》,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个故事,并让学生简要介绍一下。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项脊轩志》的内容和主题。
二、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10分钟)
1.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2.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三、分析《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并进行讨论。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抒情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一篇相关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观点,并进行写作练习。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项脊轩志》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2. 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备下节课复习使用。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1.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2. 理解《项脊轩志》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教学难点:
1. 理解《项脊轩志》中的意象和象征;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出示课题《项脊轩志》,询问学生对于此篇文章的感受和评价。
2. 引导学生回忆并复述《项脊轩志》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
二、讲解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10分钟)
1. 分析《项脊轩志》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2.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惑,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三、分析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15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项脊轩志》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写,并进行讨论。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文学鉴赏和写作训练(20分钟)
1. 给学生发放一篇相关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进行鉴赏和写作练习。
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文学鉴赏和写作观点,并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项脊轩志》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文学鉴赏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2. 提醒学生复习所学的文学特点和艺术手法,以备下节课复习使用。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借书满架
二、质疑讨论: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
明确不可能。
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
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
这能否从文中找出?
明确吾家读书久不效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明确积书满架—————据《四部备要》本集中作“积书”
三、
1:这样一个大家庭,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
明确:分崩离析,连小轩也凡四遭火。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渲染衰败的景象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这里,作者抓住了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板书:生活细节(投影:细节描写),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四、
1:好端端一个家庭,弄得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变故,作者满含怎样的感情?
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悲
3:他的悲哀仅仅是由于家道中落吗?
否。他又追忆起了逝去的亲人――母亲、祖母、妻子。
五、作者回忆母亲、祖母、妻子,同样也是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通过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他深挚的感情。
1:自由朗读“家有老妪”,┉“令人长号不自禁”
2:这些细节描写,你最欣赏哪一处?
母亲
a、“某所,而母立于兹。”首先造成一种触景伤情的气氛。
b、借老妪之口说出“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
c、娘以指扣门扉曰
这一动作更使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
d、娘不仅对子女关心备至,对老妪也是友善对待,所以老妪在谈及母亲时也是伤心不已。有这样慈爱、善良的母亲是一种福份,而如今她已早早离开人世了,作者八岁丧母,这些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对于一个年幼丧母的人来说,多么亲切温暖、值得眷念。
投影:“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祖母:
对这位自幼丧母的孙子,祖母自然是格外关切
a:“大类女郎也”————嗔怪,喜悦
b:大母过余曰————无限关切
c:以手阖门————不打扰
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寄以无限期望,希望他能重振门楣,光宗耀祖。
分析: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归有光八岁能文,可说是天资聪颖,他自己当然也希望早露头角,而今18岁,却依然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殷切期望。这里,作者用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平平常常的几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的无限疼爱关心殷切期望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
投影一一朗读3个句子,体会
六、
1:(对照投影)作者在追忆母亲时,“余泣,妪亦泣”。想起有负祖母厚望,“令人长号不自禁”,悲伤之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作者在回忆亡妻时,有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悲痛呢?
一一没有
2:朗读余“既为此志”这节,
3:提问:
请你们设想一下“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如果拍电视,请你设想一个最佳镜头2手把手学写字
4:提问:诸小妹为何提阁子之事?
自然是妻子经常提起的缘故,她经常提起阁子中的人。所谓“爱屋及乌”,她是爱人及阁了
5:这样一位好妻子,好伴侣,现在离我而去了,作者的心情自然是无限悲凉,你们能否从这两节中找出这样的细节呢?
配乐朗读
a:室坏不修一一吾妻死了,再无心情去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忧伤
b:亭有枇杷树一一作者没有写如何怀念她,只说妻子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在生长,树长!人亡!物是!人非!睹物伤情,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真挚动人,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可以提示:联系文学作品中这样的描写一一如《红楼梦》中“宝玉哭灵”)
6:有感情朗读末节
七、课文后几节,作者极力渲染这种悲情,可是文中第一段却极力描写项脊轩生活的怡然自乐,这是否会冲淡悲情?
否,起反衬作用
八、文题《项脊轩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九、总结:
好端端一个大家庭,最终分崩离析,这是一悲,人们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归有光就占了两大不幸,再加上功名未遂,辜负了祖母的殷切期望,接二连三的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只能借《项脊轩志》这一篇散文来寄托对大家庭破落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怀念
十、这篇文章对我们写作有何启示?
不必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曰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人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以“平平淡淡总是真”作结
板书设计
反衬
(景)喜项脊轩——————悲(事、人)
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