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精彩3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设计:《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元稹的文学风格;

2.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和主题;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和主题;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元稹的文学风格;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送元二使安西》;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代文学的特点和元稹的文学风格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讲解背景和主题(10分钟)

介绍《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和主题,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Step 3: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15分钟)

让学生一起阅读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Step 4:文学鉴赏和表达(20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对诗歌进行文学鉴赏和表达,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

Step 5:总结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并展示他们的文学鉴赏和表达成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送元二使安西》的读后感或扩展阅读。

教学延伸:

1.让学生自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代诗歌,了解唐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估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送元二使安西》的背景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元稹的文学风格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文学鉴赏和表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文学活动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篇三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其一,教会学生一首诗,读通读懂,会背会写,此为初级目标。其二,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会意、入境、悟情,此为中级目标。而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古诗教学来构建一种“场”,一种弥漫在整个课堂之中的“文化场”,此为其三。这种被称之为“场”的东西,它一定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它一定是体现着精神的厚重和情感的力量。在氤氲着这种文化气息的“场”中实现对古诗教学终极目标的达成。

  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立足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前两句诗实现“入境”:想象一幅“画”,感悟“诗中有画”;抓住一个“柳”,感知诗歌意象。后两句诗突出“悟情”: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根本,引领学生反复涵泳,反复品味,一唱三叹,获得情感共振。加之音、诗、画、声多管齐下,让学生在情境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吟唱歌咏中激情,最后在送别组诗的拓展和毕业话题的延伸中升华情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就这样在一次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彰显,也润物无声似地浸润、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

  教学目标:

  1 借助教材注释,自主读懂古诗。

  2 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知诗歌意象。

  4 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曲入诗

  1 师生谈话,欣赏音乐。(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这是用我国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琴演奏的,这首古琴曲叫做《阳关三叠》。从《阳关三叠》的琴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 引出课题,了解题意。

  (1)《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作谱曲而成的。(出示古诗)

  (古琴曲《阳关三叠》是唐人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课始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由曲入诗,为古诗的赏读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读诗先读题。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3)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再来读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4)指名读,齐读诗题。

  二、自主读诗,读准读通,粗知大意

  1 自读。出示自读要求:

  (1)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借助教材上的注解试着解读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解决。

  2 交流。

  (1)指名读,重在读准字音。如“客舍”的“舍”读第四声。

  (2)解读诗意。这首诗讲了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一下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高年级的古诗教学,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这一基本的学习目标。)

  三、赏读诗句,感悟意象,渐入诗境

  1 想象画面,体悟“诗中有画”。

  (1)学习“品诗”。读诗如品茶,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叫品。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这就叫品诗。王维的诗应该怎么品呢?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2)想象画面。指名读诗的前两句,你的头脑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朝雨客舍柳色)

  (4)品味画面。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最直接的感受是怎样的?怎样读出它的美?指名读。自由练读。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渐入诗境,体悟情感。)

  2 回文质疑,感知“柳”之意象。

  (1)诗读到这里,再请你联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是送别,为何写景如此清新美丽?)

  (2)从这画面中你还品出了别的滋味吗?你是如何体会的?

  是啊,其实细雨也好,客舍也罢,总能勾起离人心中淡淡的愁绪,特别是这依依杨柳更是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究竟是什么滋味呢?

  (3)拓展“折柳赠别”组诗。出示三首诗,自由朗读,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歌》李白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送别》王之涣

  湘水已在朦胧中,家在德山东更东。

  此去谁与君共到?一程柳絮一程风。

  ――《赠友人》

  (4)说发现,悟意象。这三首

诗里出现了相同的景物――柳树,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离别。为什么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柳来表达离别之情呢?

  (5)折柳赠别古来有之。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常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不舍的意思,因为随风舞动的杨柳最容易勾起人们千丝万缕的离愁,而且“柳”与“留”谐音,柳就成了离别的象征。

  (6)出示第三首诗《赠友人》的作者――帅晓梅,并简介诗的来历:这是去年春天我的一位同窗好友调往外地工作时,我特意写下赠送给他的。其中“一程柳絮一程风”表达了我对好友的惜别之情。可见古往今来,无论是大诗人还是常人对朋友的情谊都是相通的。诗人王维也正是在借柳惜别、借景抒情。(板书:景情)

  (7)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再来读一读一、二句,试着把离情融进这美景中。

  (诗歌是靠意象说话的,如“月”之于思乡、“柳”之于赠别,都是古诗特有的表现手法。如何让学生感悟到这首诗中“柳”的意象呢?通过拓展一组“折柳赠别”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三首诗的共通之处,从而感悟古诗意象的妙处,体会诗情画意中蕴含的离愁别绪。而出示教师本人的一首赠别诗意在强化柳的意象在今人诗作中的作用,并淡化作诗的神秘色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品读诗句,以读悟情,强化情感

  1 知路遥,叹艰辛。

  (1)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却要送别自己最好的朋友到安西去。

  (2)知道安西在哪儿吗?从渭城到 阳关、出阳关到安西数千公里的路程,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由于交通极其不便,即使乘坐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一马车也要足足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所以诗人说――(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更尽酒无故人)

  2 一“无”一“有”,对比品读。

  (1)西出阳关无故人,见不到的只是“故人”吗?还见不到什么?

  (2)又只是见不到吗?还听不到什么?或者还尝不到什么?

  (3)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一个“无”字当中。那么,西出阳关之后“有”的又是什么呢?

  (这一环节紧紧扣住“无故人“的“无”字做文章,通过这一“无”一“有”的对比品读,让学生对元二出使安西后的孤独寂寞感同身受,强化诗句的情感色彩。)

  3 情境诵读,入境悟情。

  (1)(出示“荒漠绝域图”,配埙曲)西出阳关,满目荒凉,元二不仅要历经跋涉的艰辛,还要饱尝旅途的孤独。而千里之外的安西,终年黄沙蔽日,荒无人烟。风沙茫茫,长路漫漫,这一去何日是归期?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王维,你有什么话想对元二说吗?

  (3)是呀,说不完的离愁别绪,道不完的深情厚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所有的关切与牵挂汇成一句(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一杯怎样的酒?这样的酒喝过多少杯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把你的这种感受融到你的朗读中。指名读。

  (6)是呀,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只知道相见时难别亦难;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只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只知道天色已经不早,朋友即将启程。来,举起酒杯,把所有的情意融进这酒中,再送元二一程吧。(三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一唱三叹,情感共振

  1 几年以后,王维去世,这首诗也就成了王维送别元二的千古绝唱。(播放合唱版《阳关三叠》片断)

  2 师范唱歌曲《阳关三叠》片断,生伴随音乐轻轻哼唱。

  3 因为这首歌传达了人们共同的心声,所以千古传唱,流传至今。正如歌中唱道:“阳关三叠唱无休。一句离歌一度愁。南去北来无了期,离思赢得恨悠悠。”(齐读)

  (怎样读出后两句诗中令人荡气回肠的离情别意?音乐、画面的'烘托,歌词的渲染以及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为课堂营造了一种令人不能不为之心动的“场”,这一唱三叹的涵泳吟唱令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纷纷泪下。)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 拓展送别组诗。

  (1)古人说:人生自古伤离别。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离别都如此感伤。你们还读过哪些送别诗?你能背背其中印象最深的诗句吗?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力量?

  (2)生背诵课内外积累的送别诗。

  2 小结送别主题。其实古往今来,无论是感伤还是劝慰,也无论是鼓励还是祝福,所有的送别诗里浸透的其实是同一个字,那就是对朋友深深的“情”。

  (不同的送别诗表达着不同的情感色彩。课到此处,通过一组送别诗的拓展及时把学生从伤感的情绪中拉出来,既达到了拓宽学习内容、积累诗句的目的,又让学生了解了送别诗不同的情感类型。)

  3 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李叔同之《送别》音乐响起)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熟悉的骊歌再度响起时,你的心头是否也会涌起一股或浓或淡的离愁?

  人生聚散无常,我们真的应该常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命运让你们结缘,让你们相遇相知,让你们相互见证彼此的生命历程。如果你常常这样心存感激,那么无论将来你身在何方,你都会感受到爱的温暖与力量。(出示王勃诗句)最后让我们再互道一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体起立,再次齐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是煞费苦心的。一方面联系学生实际将话题转到毕业送别上,让学生的内心再一次掀起情感波澜;另一方面将送别的小主题升华到人生的大主题,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最后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作结,师生的情感再次达到高潮。)

相关文章

人教版二年级《找春天》语文原文及教案【优质3篇】

教案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找春天》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教案大全2016-01-04
人教版二年级《找春天》语文原文及教案【优质3篇】

张洁《拣麦穗》教案(经典3篇)

《拣麦穗》故事讲述的是在农村这样一个女性生存艰难背景下,主人公大雁和一个卖灶糖的老汉之间那种纯洁感情的故事。下面跟yjbys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拣麦穗》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尝试对话式和品悟...
教案大全2011-07-03
张洁《拣麦穗》教案(经典3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欢迎...
教案大全2016-06-03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精选6篇)

画月饼幼儿园小班中秋节教案(通用3篇)

活动目的:1、了解月饼的基本形状——圆形。2、能够画出自己心中的月饼。3、体会画出美丽月饼的乐趣。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月饼。5、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活动准备:铅笔,彩色笔,...
教案大全2012-02-07
画月饼幼儿园小班中秋节教案(通用3篇)

5 狱中书简(推荐3篇)

5 狱中书简 篇一作为一本记录了狱中生活的书简,它见证了我在囚禁中的日子,也见证了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这本书简不仅是我在狱中的心灵寄托,更是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教案大全2014-03-08
5 狱中书简(推荐3篇)

小学安全教育课教案(最新3篇)

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学过...
教案大全2019-01-05
小学安全教育课教案(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