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精简3篇)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篇一

《长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诗人与友人在长亭相别的情景。本篇教案将以此诗为素材,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解读《长亭送别》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提炼出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并与情感表达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长亭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长亭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引出学生对长亭送别的情感预期。

2. 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15分钟)

a. 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包括诗歌的韵律、押韵方式以及意象的运用。

b. 学生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准确。

3. 理解诗歌意境(15分钟)

a.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节和意境。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c.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梳理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15分钟)

a. 学生分析诗人在诗歌中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所传达的情感,如离愁、别离之情等。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诗人情感表达的理解准确。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a. 学生选择另外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并与《长亭送别》进行比较。

b. 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长亭送别》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思考。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篇二

《长亭送别》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在长亭相别的情景,抒发了别离之情。本篇教案将以此诗为素材,通过学习《长亭送别》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长亭送别》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炼出诗人的情感表达。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感受诗人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长亭送别》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历史背景相联系,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代长亭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亭在唐代的重要性,并了解《长亭送别》这首诗的背景。

2. 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15分钟)

a. 学生独立阅读诗歌,并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包括诗歌的韵律、押韵方式以及意象的运用。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并进行梳理和整理。

3. 了解《长亭送别》的背景和创作背景(15分钟)

a.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教师讲解,了解《长亭送别》的背景和创作背景,包括王之涣的生平和作品特点等。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长亭送别》的理解和感受。

4. 理解诗歌意境(15分钟)

a.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梳理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5.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15分钟)

a. 学生分析诗人在诗歌中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所传达的情感,如离愁、别离之情等。

b.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确保学生对诗人情感表达的理解准确。

6.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a. 学生选择另外一首唐诗,分析其背景和创作背景,并与《长亭送别》进行比较。

b. 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长亭送别》的理解和感受。

7.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思考。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一、课型:赏析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本课曲词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2。 通过诵读、品味、赏析,体会主人公在分别时复杂、微妙而丰富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3、通过解读文本,欣赏优美曲词,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

赏能力,掌握一定的吟诵技巧。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由意象到意境,并由意境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理解《西厢记》歌颂爱情自主、婚姻自由的反封建主题。

  2.体验人物际遇和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曲词的诵读,解读文本,分析崔莺莺复杂的情感世界,把握、鉴赏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重点赏读四支曲词,通过诵读、比较,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戏曲文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诵读法等

  五、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投影、flash片断欣赏

  六、教学思路设计:

  《长亭送别》,历来被称为情景交融的典范,离愁别恨的绝唱。本折戏原题为《哭宴》。因此,本节课,我试图以“教师范读和引导学生品味相结合”为主要策略,以崔莺莺的眼泪为突破口,以写泪的的手法为桥梁,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让学生通过诵读,去感受崔莺莺的眼泪,进而走进她那复杂的情感世界,实现“课堂有读书声”、“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说话”的宗旨。并以此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古典戏曲的范式,想尝试着引导、启发学生,对“泪”作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探讨,读写结合,自己动手,通过写泪来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实现文本的价值,让学生在读、赏、练的过程中体味阅读的快乐。

  七、教学教程

  (一)古琴音乐背景 (幻灯片一)

  (二)教师导入新课 (幻灯片二)

  由柳永的《雨霖玲》描写离别的诗句导入。

  (三)相关剧情介绍 (幻灯片三)

  普救寺一见倾心,救佳人张珙退兵。

  母命难违相思苦,红娘牵线订终身。

  长亭古道惨别离,金榜题名良缘成。

  (四)概括本折戏的剧情

  本折戏为四幕:㈠长亭路上;㈡长亭饯宴;㈢临行叮嘱;㈣依依送别。

  (五)明确本节课的切入点 (幻灯片4) “透过泪眼解离愁--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

  (六)学生自读,找出在《长亭送别》里有哪些含泪的曲词?(学生找后,教师明确)。(幻灯片5)

  (七)赏析曲词[端正好]

  1、创设情景

  2、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教师点评;指名(或推荐)诵读,教师点评。教师引导:

  这是莺莺在往长亭去的路上所唱的,我们要注意体会,她与张生在长亭分别是一种什么情绪呢?我们首先要把握好基调,读出悲愁的情味,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音节的轻重、语气的强弱等问题。

  教师范读:(我试着给大家朗读一下,请同学们再用心感受,用心体会。)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幻灯片6)3、赏析意境

  问题一:为什么要这样读呢?明确:把握意境,进而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

  问题二:(提问)那么,[端正好]这支曲词,共描绘了哪些意象呢?明确:分别是碧天

  白云,黄花满地,西风阵阵,北雁南飞,霜林如血,离人落泪。

  问题三:这是典型的秋天景象,XX在《沁园春 长沙》中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呢?该怎么读?明确:描绘了秋景的辽阔、绚烂,点出了万物竞上,生机蓬勃的景象。所以我们在读时就应该是激昂,高亢的语调

  问题四:同样是秋景,为什么这里不能那样读呢?你能从哪些关键的字词谈谈你的感受吗?明确:

  (1)紧,表现人物内心的感受心中的凄苦、冷落,随着离别的来临一次比一次更强烈。

  (2)染,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离人眼如滴血之泉,泪如黄河之水。

  (3)可见,“黄花”“西风”“孤雁”“霜林”一起构成了一幅凄清萧瑟之景。在这样的情景下又要和心上人分别,此情此景,我们可以用学过的有一句词来表达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幻灯片 7)

  总结: 此曲将秋景与人的心情巧妙地联在了一起,营造了凄凉的景,难耐的情,很好地渲染了莺莺内心的悲情,为全折戏奠定了一个感情的基调。由此我们就知道了本折戏的“戏眼”就是:泪――总是离人泪。

  4、学生再读

  5、唱段欣赏 (幻灯片8)

  (八)解读崔莺莺的“泪”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赏析[滚绣球],领悟崔莺莺的“泪”。

  1、问题:情人的`离别,总是恨满愁肠,而莺莺的离别与一般情人的离别有什么不同呢?她的泪里包含什么特殊情感呢?(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指名诵读[滚绣球],教师对诵读稍加指点。

  3、品析:

  明确: 恨

  领悟情感:从剧情介绍可知,莺莺和张生,历经波折,方能结合,可昨夜母亲刚刚允婚,今日又要被迫分离,此情此景,莺莺怎能不黯然伤神? 所以,“泪”表现了莺莺不愿、不忍分别的内心伤痛。

  第二步:学生分组品读,领悟崔莺莺的“泪”。

  1、创设情景:再从崔莺莺的泪水里找出莺莺复杂的情感。

  2、布置分工:分三组,每组讨论一个曲词,并确定好中心发言人。

  3、明确任务:

  (1)先自读本组的曲词,找出关键词、关键句。

  (2) 品析“泪”中 ,传达出莺莺内心怎样复杂的感情?

  (3)这种复杂的感情,在本折戏的其它曲词里能够得到印证吗? (幻灯片9)

  4、方法提示:

  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篇,不要将眼泪从特定的场景、情境中抽绎出来,一定要联系剧情的发展,联系整折戏甚至是整部戏的内容。前后左右同学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好首席发言人,并在讨论中做好记录。

  5、 学生自读,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 第三步:展示学习结果,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

  1、[朝天子]

  (1)请一位女生朗读。读后,老师指导、范读。

  (2)归纳:怨

  (3)总结:这眼泪里,包含了崔莺莺的两重恨,对母亲的怨恨,对俗门第观念的愤恨。莺莺含着眼泪坐在饭桌旁,此恨绵绵无绝期啊!(投影:泪:忠于爱情,鄙视功名,怨恨世俗观念) (幻灯片10)

  (4)学生再读曲词:

  2、[耍孩儿]

  (1) 归纳:忧

  (2)总结:这叫“中”亦忧,不“中”亦忧,崔莺莺忧心如焚。这眼泪中,包含了莺莺对婚姻前途深深的担忧。这是莺莺对张珙的真情告白:(投影: 泪 对爱人的担忧,内心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幻灯片11)

  3、[一煞]

  (1)归纳:思

  (2)总结:这是写莺莺临别之际的肝肠寸断及想象与张珙别后的场景。这真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平洲(投影:泪:相思之苦,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幻灯片12)

  (九)感知人物形象。

  崔莺莺:美丽善良、多愁多情、忠于爱情、鄙视功名、悲情女性。 (幻灯片13)

  (十)课外延伸,读写结合

  练习: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亲友,师长,甚至陌路人,在委屈时,忧伤时,自责时,痛苦时,高兴时,都会流下情感的泪花,那么,请你设定一个情境,用简单的几句话,写出自己或他人曾经流下的泪,注意 : 通过写泪来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母亲的泪,父亲的泪,同学的泪,老师的泪。) (幻灯片14)

  (十一)结束授课:欣赏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根据《长亭送别》的意境,创作的歌曲《送别》。

  (十二)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阳光》一年级语文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阳光》一年级语文教案(精选2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阳光》...
教案大全2012-09-03
《阳光》一年级语文教案【优质6篇】

满井游记九年级语文教案【精简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满井游记九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教案大全2019-08-09
满井游记九年级语文教案【精简6篇】

大班古诗词学习教案(最新3篇)

活动目标1. 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2. 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3. 喜欢学习古诗。活动 :1. 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2. 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活动过程...
教案大全2018-07-02
大班古诗词学习教案(最新3篇)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优秀3篇】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
教案大全2018-05-05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优秀3篇】

荷花课文原文(实用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
教案大全2016-03-06
荷花课文原文(实用3篇)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
教案大全2013-08-01
高中课文《将进酒》优秀教案(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