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项脊轩志》的教案(精选3篇)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的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龚自珍以及其创作背景;
2.理解《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2.理解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文本,引导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
2.讨论法: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阅读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名篇选读》;
2.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含《项脊轩志》的全文、作者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的课件;
4.学生教材:准备好学生的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项脊轩志》的标题,并简单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龚自珍。
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项脊轩志》,然后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
2.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它们有何作用?
Step 3:讲解与分析(2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主题和意义,以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
Step 4:小组讨论(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1.你认为《项脊轩志》中的项脊轩有何象征意义?
2.你对《项脊轩志》这个故事有何批判性的看法?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项脊轩志》的读后感或批评文章。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总结。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的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项脊轩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理解《项脊轩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阅读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名篇选读》;
2.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含《项脊轩志》的全文、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的课件;
4.学生教材:准备好学生的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项脊轩志》的标题,并简单介绍文章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2:阅读与理解(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读一遍《项脊轩志》,然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你对项脊轩这个人物形象有何理解?
Step 3:讲解与分析(20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
Step 4:写作练习(1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写一篇关于项脊轩的形象描写或情节延续的作文。
Step 5:阅读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阅读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并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项脊轩志》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及文学作品对人们的启示和影响。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的教案 篇三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文贵情真,真挚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铁路时艰难的攀援,是遇到委屈时爸爸妈妈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体会本文以日常琐事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2)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朗读课文基本了解作品的记事抒情,表达情怀的特点,口译第一、二、三段,继续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三、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四、学情分析:在学生阅读“项脊轩志”注解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项脊轩志》又名《项脊轩记》,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五、课前预习:
“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把文章读熟。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渗漉lù 修葺qì 垣yuán墙 栏楯shǔn 珊shān珊 爨cuàn
庖páo 先妣bǐ 呱gū呱 阖hé 象笏hù 扃jiōng牖yǒu
2.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文体。说说这篇文章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朗读翻译第一二两段,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2.口译第一、二、三两段。
3.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
(1)结合课文,掌握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
方丈:一丈见方(古今义)
雨泽:雨水
渗漉:渗透,漏下来。
顾视:环顾四周。顾,环顾,向四周看。
洞然:明亮的样子
冥然:沉默的样子
增胜:增添情趣。胜,美。
珊珊:明洁晶莹的样子。
再变:变化了两次。再,第二次,两次。
类:像。
比去:等到离开。比,等到。
(2)注意下面几个人称代词
予居于此:我
而母立于兹:你
汝姊在吾怀:你,我
余泣:我
久不见若影:你
(3)注意下面几个加点词语词义或词性的变化
使不上漏:从上面
雨泽下注:向下面
垣墙周庭:用垣墙
前辟四窗:在前面
内外多置小门墙:在内外
东犬西吠:向西 以上名作状
乳二世:喂养 名作动
4、合作探究:
讨论下面几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状语后置。
鸡栖于庭:“鸡于庭栖”, 状语后置。
读书轩中:“(于)轩中读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2)朗读第一、二段,思考:
作者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结合课文第一、二段,说说作者记述描写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的事?请大家抓住关键句(或文眼)概括文章的悲喜之情。
……
先看老屋:
⑴、文中写了哪些可喜的事?
①修葺后的南阁子;
②母亲的慈爱
③祖母的关心与鼓励;
⑵、文中写了哪些可悲的事?
①老屋的破旧;
②诸父分家;
③母亲的去世;
④功名未就(不效);
(3)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的表现手法。
(1)作者写先母问儿,大母过轩,等都是生活小事,而且人物的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
……
教师明确:
①人物的言行切合人物的身份特点;
②事情虽小却足以传递先母的慈爱,祖母的疼惜之情、期待之清;
③这些人事亲情的离合变化又是在家道中落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兴旺时的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衰颓困顿中的相互支撑更显的不易,弥足珍贵。(学生要理解到第③小点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启发)
(2)问题设置: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的细小处,即抓住细节描写,
文中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讨论)
……
教师举一两例,学生可以自由发言(如小鸟啄食,人至不去;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大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书等)
小结:以上抓住本文以生活琐事体现真挚情感的特点,分析了其中的细节描写以及作者抒发情感的表现手法,总而言之,看似平淡如话,文字也甚为简略的《项脊轩志》包藏了多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啊,这种从生活实感出发,以真情感动人心的创作风格正是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与前后七子的大不同之初,当然归有光也不是只写家室琐事,他也论道议政的较为严肃之作,但他最擅长、影响最大的还是像《项脊轩志》这类的文章。
……
五、板书设计:
1.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句式。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的写景及抒情 。
4.感受亲情 。
六、教学反思:
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