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学设计【经典5篇】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郑和远航》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地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的手册、笔记本和文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郑和远航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猜测郑和远航的目的和意义。
2. 了解历史背景(10分钟)
讲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包括郑和的生平经历、明朝的政治状况和当时的国际环境等。通过讲述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郑和远航的重要意义。
3. 阅读材料(15分钟)
发放学生手册,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解郑和远航的具体航线、船队组成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等。学生可以自由阅读,也可以分组合作阅读,互相交流和讨论。
4.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郑和远航的重要意义进行讨论,包括对当时国际贸易的影响、对中国外交的意义、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等。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 写作练习(15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郑和远航的短文。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郑和的个人特点、航行的目的和结果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展示与分享(10分钟)
邀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可以进行集体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7.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郑和远航的重要意义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郑和远航》,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和船舶建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郑和远航》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地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学生的手册、笔记本和文具。
4. 纸板、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郑和远航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猜测郑和远航的船舶建造和航海技术。
2. 了解船舶建造(10分钟)
讲解中国古代的船舶建造技术,包括船体结构、船舱设计和船舶配件等。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古代船舶的特点和优势。
3. 观察船舶模型(15分钟)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船舶模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模型的结构和设计。鼓励学生合作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手工制作船舶模型(30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使用纸板、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的船舶模型。可以提供一些图纸和模板,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5. 展示与分享(15分钟)
邀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船舶模型展示给全班,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可以进行集体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
6. 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的船舶建造技术和航海技术对世界航海史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
(同学之间相互评议)
4.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课文
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
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
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
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
3.组织反馈。
二、精读课文
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
(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
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b.角色表演。
2.自学第4、5自然段。
(1)分组讨论:
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2)指导朗读。
①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
②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③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④组织讨论,反馈。
三、略读第6、7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
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
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
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
3.分小组反馈,交流。
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练习。
2.写一则200—500字的读后感,互相交流。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作业:
抄写词语,扩展练习1组词,根据本课写一则读后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揭题导入
2、检查自学效果。
3、理清课文条理。
一、揭题导入
在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参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而在中国的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他的名字说叫郑和。(板书课题)
你对郑和知道多少,来说说看。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派遣太监魁梧抱拳扶老携幼
瓷器脱缰野马撕裂威胁
2、指名读。
字音:“瓷”、“撕”是平舌音。
“梧”声调是第二声,不是第三声。
字形:“拳”上半部分两横,不是三横。
“魁”的“鬼”的“竖弯勾”要写得大一些,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指导分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内容?(第1~5自然段)
(2)课文的第6~7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意义)
(3)学生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5、同座位互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撕: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要紧凑。
2、魁:半包围结构的字,“斗”要被“魁”包住,“厶”写得小一些。
3、监:上大下小。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描红和临写。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月略写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过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
一、复习旧知
听写词语。
派遣魁梧扶老携幼脱缰野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段(第1~5节)。
(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河码头)
(2)自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
交流,反馈。
(①这些船大,最大的长150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②船上有指南针、航炸弹图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③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3)将近中午,郑和登船准备起航,自读第三自然段,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什么?
(郑和十分自信,十分威武)
师:这是一个多么威武而自信的人,你该怎么通过读来体现?
训练学生朗读。
过渡:宝船起航了,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在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的第4、5自然段。
(4)生自学4、5自然段。
小组交流。
①抓住体现各国人民友好态度的词语。
②训练学生在读中表现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感情。
③出示表现海上风险浪恶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边谈边读。
④还有什么困难?这种惊心动魂的场面你能表现出来吗?
训练朗读。
⑤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了什么认识?
生各抒己见。
2、讲读第6、7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这时你对郑和又有什么新了解?
三、回顾全文
1、你能谈谈郑和远航的意义吗?
(具体的内容可以从第4自然段中挖掘)
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的远航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
四、课堂总结
郑和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再读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幕,还能为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而感到自豪。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写一则读后感受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感受郑和“启航”时的雄姿英发。
2、以学定教,凭借对语言文字的品评,通过情境、讨论、朗读、补白等多角度的阅读感悟,引领学生走近郑和,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3、初步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了解郑和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远航时“启航”的雄姿英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学习
出示 20xx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指名学生说一说。)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会找到你要的答案。
2、出示课题 郑和 远航 简介郑和的生平
3、讨论交流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1)本篇课文写郑和
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的?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找出生字新词,凭借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活动,扫除阅读障碍。
理解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停顿正确
3、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4、朗读思考曾提出的相关问题
5、指名按自然段读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段(1—5)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
(1)扬帆起航(2)友好交往(3)战胜凶险
第二段(6—7)简要介绍郑和的七次远航的意义与影响。
三、紧扣结尾,品读感悟,情文相生。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3)自主思考,同桌间交流。
(4)交流阅读收获。
(5)抓住相关词语,朗读体会对郑和远航这一伟大壮举的赞美和对郑和“顽强的探索精神”的赞颂。
7、精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规模之大”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来,用线画出相关的句子或词语。
(2)四小组讨论交流:场面之壮观,规模之宏大。
(3)指导朗读,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4)场面的壮观,规模的宏大,都是郑和出场的背景。郑和的首次亮相,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语句用o圈出来。指名回答后读第三自然段。
(5)此时,人们眼中的郑和是怎样的?请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体会“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的内涵。人们对郑和寄予了怎样的希望?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6)体会“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7)指导读图:图上的两个人,谁是郑和?你是怎么知道的?
(8)如果你是岸上送行的人,你会怎么说?
8、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扬帆启航”的情景。
四、总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习字册。
2、搜集和阅读有关郑和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 时间之长 范围之广)
扬帆启航 人多 人山人海
(宝船) 船大 雄伟壮观
船队 浩浩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