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优秀篇」(最新3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优秀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徐霞客的游记并提炼出重要观点和思想。
3.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徐霞客的游记内容,进行地理问题的解答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影响。
2. 徐霞客的游记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3. 运用地理知识和徐霞客的游记内容进行地理问题的解答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大地图
2. 徐霞客的游记选段
3. 学生讨论活动的提示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将大地图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回忆徐霞客的旅行路线,并简要介绍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影响。
2. 学习活动1:教师将徐霞客的游记选段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并提炼出重要观点和思想。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学习活动2:教师提出几个地理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徐霞客的游记内容进行解答和分析。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学生的答案和分析过程。
4. 结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徐霞客的游记,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生平和思想。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仿徐霞客的旅行经历,体验徐霞客的探险精神。
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旅行经历的游记,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优秀篇」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徐霞客的游记并提炼出重要观点和思想。
3.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增强对中国地理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点:
1. 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影响。
2. 徐霞客的游记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3. 模仿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增强对中国地理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
1. 大地图
2. 徐霞客的游记选段
3. 学生讨论活动的提示问题
4. 学生模仿徐霞客旅行的任务卡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将大地图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回忆徐霞客的旅行路线,并简要介绍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对中国地理文化的影响。
2. 学习活动1:教师将徐霞客的游记选段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阅读并提炼出重要观点和思想。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3. 学习活动2:教师将学生模仿徐霞客旅行的任务卡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要求进行模仿徐霞客的旅行经历。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结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徐霞客的游记,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生平和思想。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仿徐霞客的旅行经历,体验徐霞客的探险精神。
3.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自己旅行经历的游记,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优秀篇」 篇三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优秀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畏艰难险阻,徒步游览了大半个中国,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不朽杰作。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游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出示徐霞客资料。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片新课文,齐读课题。
2、阅读大地怎么理解?平时我们阅读什么?徐霞客是把大地作为一本厚重的书来阅读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
3、读完课文,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再读感悟
1、文中作者称徐霞客是——奇人
2、什么样的人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词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借助图理解“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4、(出示课件)交流,指导朗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5、小结第二段内容和本段的学习方法。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和重点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适当的作些批注。
6、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其它自然段。
7、讨论交流。
(1)第三自然段,“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可是路上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呢?指导朗读本段。
(2)第三段统领下面的四、五两段,这两段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他在长途旅行当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危险。谁来分别简单概括以下两段内容?
(3)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徐霞客是一个奇人?
第一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分别指导朗读。
8、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看看这本书“奇”在哪里?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的眼前已经清晰地呈现出一位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徐霞客的形象,他倾尽毕生的经历,历时三十多年,行程九万里去有利中华大地写成千古奇书,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的那么此时此刻,你对徐霞客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呢?
2、就让我们带这种崇敬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阅读大地,是徐霞客一生的写照,因此后人才称他为“奇人”,让我们深深的记住这位千古奇人——齐读课题。
3、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回家可以查找有关资料去了解千古奇人徐霞客和他的奇书。
板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奇人 奇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回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奇”在哪里。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具准备
课件(重点句式)
设计总述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我设计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已经把课文内容基本上完,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学习,意在指导学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入自己的体会。同时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师:本学期我们学过《走遍天下书为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同样,一篇文章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也总可以从中获得新东西。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获。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
二、 复习体会,获得新知。
1、师:回忆文章开头那一句话简单介绍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齐读这句话。
师:思考一下,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师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对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自己吗?
(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进行概括,准确表达了意思。这就是由书上的一句话获得的新知。
【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们获得简单的新知,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同时也为后面的写作作一个铺垫。】
2、师:徐霞客是一个“奇人”,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师: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着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是呀,大多数人都过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徐霞客却——卓尔不群。(追问:什么是卓尔不群?能换个词语来表达吗?比如:与众不同、截然不同。师一个小结: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三十年来——
学生接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徐霞客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大家的叙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来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他真不愧为奇人。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所以,我们获得的新知是——
过程的艰辛。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获得什么信息?
(交通条件落后、没有——、没有——、没有——,这真是一件——)
师:说说前几天我们春游你的感受。
学生可以说坐着舒服的空调大巴车,品尝着美食,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惬意。
师:课时,徐霞客的长途旅行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情。
4、师:那么徐霞客在长途跋涉中经历来哪些艰险又感人的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成员听听。
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补充。
全班交流。
师小结:前两节课我们是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意,今天我们把作者的文字变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加入了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再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的记忆,小组成员互讲故事,其实是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课后拓展。
借用书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体会,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绍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一开课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学文中我让学生给“卓尔不群”换个成语来表达,学生们提到了“截然不同&rdqu
o;、“与众不同”等。谈到当时的读书人时,我又提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领学生学习使用名言。这与国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还原徐霞客遇到的艰险故事。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交流时,表现积极,兴趣浓厚,都愿意张开嘴巴说。
3、课后的拓展训练是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容易,写作难。如何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准确地表述观点,是学生们有待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