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设计(经典4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项脊轩志》的文本阅读与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和背景;

2. 学习并理解《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项脊轩志》的主要内容;

2. 理解《项脊轩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解读《项脊轩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例如,展示一幅描绘中国古代文人雅居的画作,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文人雅居的生活样貌,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Step 2:讲解背景(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或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和背景。重点介绍作者韩愈和他的文学观点,以及《项脊轩志》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

Step 3:文本阅读与理解(20分钟)

分段阅读《项脊轩志》,并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文中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Step 4: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15分钟)

引导学生发现《项脊轩志》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并解读其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中的具体描写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隐喻和象征的作用。

Step 5:扩展阅读与讨论(10分钟)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项脊轩志》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评论,以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

对学生进行小结和评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资源:

1. 《项脊轩志》原文

2. 描绘中国古代文人雅居的图片

3. 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评论的摘录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3. 学生的书面作业和阅读笔记。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以《项脊轩志》为灵感,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2. 设计相关的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让学生深入探索《项脊轩志》的意义和影响。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项脊轩志》的写作与表达

教学目标:

1. 理解《项脊轩志》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2. 学习并仿写《项脊轩志》的文体和语言;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项脊轩志》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

2. 学习并仿写《项脊轩志》的文体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1. 理解《项脊轩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仿写《项脊轩志》的文体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项脊轩志》的开头段落,引发学生对其文体和语言的注意。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的问题。

Step 2:讲解特点(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或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介绍《项脊轩志》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重点介绍作者韩愈的叙事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及《项脊轩志》所体现的文学风格。

Step 3:文本分析与仿写(20分钟)

分析《项脊轩志》中的具体描写和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或主题,让学生运用《项脊轩志》的文体和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Step 4:交流与评价(15分钟)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仿写作品,进行互评和评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Step 5:扩展阅读与讨论(10分钟)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具有类似文体和表达方式的文学作品,以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Step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对学生进行小结和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总结自己在写作中的收获和困惑。

教学资源:

1. 《项脊轩志》原文

2. 与《项脊轩志》风格相似的文学作品或摘录

3. 学生的写作素材和作品

评价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的互评和评价。

教学延伸:

1.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对《项脊轩志》和其他具有类似文体和表达方式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

2.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运用《项脊轩志》的文体和表达技巧,写一篇短文或诗歌。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作家作品

  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正音。

  补充注音:

  2.补充注释:

  (1)不能得日:得到阳光。

  (2)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听得到。

  (3)日过午已昏:屋里光线昏暗。

  (4)庭阶寂寂:少有人迹。

  (5)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6)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7)相为应答:为她做出回答。

  (8)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天。

  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课后练习二、三。

  2.请学生朗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二、讲读课文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

  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

  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提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 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提问:在这样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让大家反复朗读下面几句来加深体会。这几句是:“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后由教师讲解。)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见课文注释、,这是就字面意思解释。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有更大收获。

  提问:“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再问: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写幽静。

  进一步问:“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这个问题提出后估计课堂气氛可能比较活跃,答案也不一定一致,如能引起争辩那就更好。最后仍由教师归纳讲解。)

  “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以有声反衬“

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

  下文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课文注为“美好的样子”,有的书上解作“形容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之语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讲读至此,让学生掩卷而思,并自由地朗读课文第1段,直到能背出为止。最后集体背诵一遍。)

  三、小结: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提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句从文章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2.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共分三层,第一层从“先是……”至“……凡再变矣。”先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

  第二层从“家有老姬……”到“……语未毕,余泣,姬亦泣。”写轩内,回忆母亲遗事,是可悲事之二

  第三层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到这一段末,继写轩内,回忆祖母遗事,是可悲事之三。

  3.分析第一层

  提问: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教师讲解: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凡,总共;再变,变了两次。

  4.分析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讲解: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关怀儿女,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动人的生活画面啊!

  5.分析第三层

  (1)找两名同学朗读(一名同学读“大母”的话;另一名同学读其他内容)

  (2)教师讲解:束发,指童子尚未成年之时。古人在儿童时代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吾儿,我的孩子。若影,你的影子。竟日,整天,即一天到晚。作者写这个细节,巧妙地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6.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4段。

  读后简述:这一段记述一些琐事,写作者为项脊轩能长时期维持原状而感到欣慰。

  7.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5、6段(即最后两节)。

  读后讲解: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是可悲事之四。

  提问: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等。

  接着问:请再想一想,写法上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继续讲解: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丽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伞。

  提问: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联系上文举例说明。

  明确: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2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暗写,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继续讲解: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8.集体朗读课文第2、3、4、5、6段。

  小结:以上6段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遗事,绘形绘声,颇能打动读者之心。

  三、课文总结: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题一。

  2.背诵全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 落实文言知识: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

  2、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 学习作者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作者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

  2、诵读课文

  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题:

  1、 关于归有光(投影)

  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历、成就

  2、 题目:

  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作者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作者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投影)

  四、读懂文意

  1、结合注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讨论)

  2、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疑难

  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

  五、布置作业

  《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重点字词句抽查

  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1、 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现?

  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2、 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

  3、 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项脊轩

  4、 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 板书文章结构:

  借物——项脊轩

  正文 借物忆人 诸父

  13 项 忆人 先妣

  年 脊 先大母

  轩 睹物——枇杷树

  补记 睹物思人

  思人——亡妻

  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

  (一)研读第一节,品味“喜”

  1、 问:作者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

  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

  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周 庭”

  雅——“兰桂竹木”“借书满架”

  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3、问:作者为我们细心雕琢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作者的心情如何?

  明确:“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集体朗读)

  虽然物质上简陋,但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喜。

  (二)研读第二、三节,品味“悲”

  过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项脊轩虽小,但作者在此读书,精神生活充实,自得其乐,是否项脊轩内只有喜乐的回忆?文中哪句话提示情感的过渡?(“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问:第一件可悲之事是什么?作者用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诸父异爨。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不过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2、 问:大家庭四分五裂,人情淡漠,让作者叹息,而回想阴阳两隔的至亲更是悲痛,作者

  想起了他的母亲。先妣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①慈母。“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叩”字轻柔,话语关切。

  ②仁厚的主子。“妪,先大母婢……先妣抚之甚厚”“某所,而母立于兹”,家中老妪对母亲念念不忘,母亲待人仁厚可见一斑。

  总结:归有光八岁丧母,对母亲的记忆也只能凭借家中老妪的转述,一个“泣”字传达出一个幼年丧母之人内心的创痛。

  3、问: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最感动你的地方,用现代汉语转述一遍,说说你为何深受感动?

  明确: 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祖母的.话既有对孙子的疼爱,又带着对孙子的表扬,语气亲切自然,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怜爱。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奶奶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

  (提问:请问能否把“阖”字改成“关”字?还有这话为什么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明确:不能把“阖”字改成“关”字,“阖”有轻轻关上的意思,说明祖母怕打扰孙子用功。这话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是因为怕给孙子太大的压力,孙子已经很用功了;写老祖母喃喃自语,更表现她的话发自内心,更见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诚。)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句话进一步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期望和鼓励。

  总结: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一个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又充满期待的老祖母形象写得淋漓尽致。

  4、问:祖母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作者这时“长号不自禁”,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补充: 实际上,原来的归家在当地非常出名,是个大富户,到了归有光一代,家族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归有光自幼饱读诗书,天资聪颖,9岁能文,但屡试不第,直到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会试是三年一次的,直到六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湖州长兴县县令。归有光写《项脊轩志》时只有18岁,大家清楚了吗?归有光为何长号不自禁?)

  明确: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6、 板书总结:

  借物——项脊轩 小 漏 暗 亮 雅 静 喜

  正文 借物忆人 诸父分家 悲

  13 项 忆人 先妣养育 泣

  年 脊 先大母教诲 号

  轩 睹物——枇杷树

  补记 睹物思人

  思人——亡妻

  四、布置作业

  《创新方案》P36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 研习补记部分,品味情感

  2、 总结写作手法,领略语言艺术

  3、 总结全文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文内容回顾:项脊轩中的喜与悲

  二、研习补记分,体味夫妻情深

  1、 欣赏电视散文《情归项脊轩》片断。

  2、 指名学生读4、5节

  3、 问:作者回忆了妻子的哪两件事?他与妻子一起生活了六年,为何单挑这两件小事回

  忆?

  两件事: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妻子转述诸小妹语

  原因:

  ①这两件事都与项脊轩有关;

  ②这两件事足见夫妻恩爱,难以忘怀——作者在轩中偃仰啸歌,妻子在轩中凭几学书,夫唱妇随,温馨和睦;诸小妹之问可见妻子时常提起阁子及阁中之人,足见夫妻情深

  4、问:如此恩爱的一对夫妻,如此美满幸福的生活,却转瞬即逝,作者是怎样的心境?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出他的心境?

  明确:沉痛

  ①:室坏不修——妻子去世,再无心情去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忧伤

  ②:亭有枇杷树——作者没有写如何怀念她,只说妻子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在生长,睹物思人,痛何以堪!

  7、 问:补记部分与前文相比,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以乐写悲,以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

  ②今昔对比,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物在人亡,今不如昔;以景语作结,含蓄内敛。

  ⑥教师补充、深化:树长!人亡!物是!人非!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但却“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归有光以一棵枇杷树作结,却写出了足以令人动容的悲哀,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结尾。

  三、讨论总结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师总结:

  1、 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2、 哀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生举例分析:

  如:从“东犬西吠”这个词来看家庭状况。在第二段中写道“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可悲之事就是通过描写家庭的破败来描写的,而“东犬西吠”包含了作者凄凉破碎的心情。暗示了前面提到的“诸父异爨”以此不和睦的情景。先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已经被紧张的隔阂所代替了。这样就表现出作者的一种非常悲伤的心情。

  四、熟读全文,归纳文言知识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章

声声慢教案(推荐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声慢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声声慢教案1教学目标...
教案大全2015-09-06
声声慢教案(推荐6篇)

大班语言活动美丽的服装教案(精简3篇)

一、活动目标:1、感受服装的美,学习与各种服装相关的词语。2、能运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服装。二、活动准备:各种不同款式的服装图若干、收集不同款式的服装并布置于活动室的四周;《朋友,请到...
教案大全2015-03-03
大班语言活动美丽的服装教案(精简3篇)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精简4篇】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了解作者。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 情感态度...
教案大全2018-01-04
《方山子传》优秀教案【精简4篇】

数学高一优秀教案【优选6篇】

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高一优秀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数学高一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教案大全2019-02-02
数学高一优秀教案【优选6篇】

一年级安全教育班会活动课教案(精简3篇)

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早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一年级安全教育班会活动课教案...
教案大全2013-04-06
一年级安全教育班会活动课教案(精简3篇)

备课艺术的探究教师教学反思【通用3篇】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要查阅资料、要确定教学目的、要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类型。要考虑教学方法。要设计编写教案,还要借鉴相邻、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更要研究国...
教案大全2014-08-08
备课艺术的探究教师教学反思【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