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赤壁赋》教案(精彩3篇)

高一《赤壁赋》教案 篇一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它由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曹操的敌人,也是当时的文学巨匠之一,诗人苏轼所创作。苏轼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谊和自由的向往。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赤壁赋》的背景、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友谊和自由的主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思考《赤壁赋》,培养学生对友谊和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分析文本,理解其中蕴含的友谊和自由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赤壁之战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

2. 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介绍苏轼和曹操的背景,以及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 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点:讲解苏轼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塑造等。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阅读《赤壁赋》,分析文本中的词句和意象,归纳出其中蕴含的友谊和自由的主题。

5. 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归纳《赤壁赋》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7.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阅读其他与《赤壁赋》相关的文学作品,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针对学生展示的分析结果,评价他们对《赤壁赋》主题和艺术特点的理解程度。

高一《赤壁赋》教案 篇二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而广为人知。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赤壁赋》的文化价值,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其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思考《赤壁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掌握《赤壁赋》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音乐欣赏、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赤壁赋》的兴趣。

2. 了解《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介绍苏轼和曹操的背景,以及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3. 分析《赤壁赋》的艺术特点:讲解苏轼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如景物描写、人物塑造、修辞手法等。

4. 学习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讲解《赤壁赋》中的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5. 分析文本,感受文化价值:学生分组阅读《赤壁赋》,分析词句和意象,感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

6. 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交流和讨论。

7. 总结:归纳《赤壁赋》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8.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创作与《赤壁赋》相关的作品,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针对学生展示的分析结果,评价他们对《赤壁赋》的理解程度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一《赤壁赋》教案 篇三

高一《赤壁赋》教案

  如何体会课文的大意以及思想,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教案的制作方向。因此教师要在课前提前做好备课,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品鉴技巧之美。:

  3、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擅天下”的美誉。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位旷世奇才的佳作——《赤壁赋》。

  (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 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

  (四):具体方式:学生把在课前预习整理的材料进行交流。

  首先交流实词和虚词,把它们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在校 教师及时作判断,给出正确的答案。(实词和虚词略)。

  接着交流词类活用情况:

  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词作状语;东望武昌

  接着交流句式:

  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的'语言,字词和句式特点,全面解决的边面意思。

  (五):全面分析内容和思想感情。

  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 是什么样的景? 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景: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教师点拨: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秋景如画,风月无边,一路乐景。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真的很佩服苏轼。

  第二段思考:(1)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明确: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学习第三段

  思考:(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明确: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

  (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六)讨论话题

  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七)总结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中。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八):板书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游 景乐 (以景动人)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水月” 歌 情悲 (以情感人)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问 理 喜 (以理警人)

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选6篇)

导语:《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一篇作品,文章随物赋形,描绘了承天寺庭院的月下美景。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教案大全2015-03-02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优选6篇)

儿童诗《家》教案(优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诗《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家》教案 篇1...
教案大全2013-07-05
儿童诗《家》教案(优质6篇)

《快乐的脚步》舞蹈教案(优质3篇)

【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复习跑跳步、前踢步、后踢步等基本舞步。2、引导幼儿创编具有一定意义的短小快乐的舞蹈。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舞蹈活动的愿望,体验舞蹈活动的快乐。【活动准备】1、鼓一面、鼓棒两根、录...
教案大全2017-06-07
《快乐的脚步》舞蹈教案(优质3篇)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课文教学反思(优选3篇)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这一课的教学,从教材的分析、教学资料的整理、课件的制作、教案的设计,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教学反思。《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案大全2018-08-02
《雪花带来冬天的梦》课文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少年闰土》课文的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闰土》课文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案大全2015-03-03
《少年闰土》课文的教案(通用6篇)

老师教育我成长小学品德教案【实用3篇】

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2.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3.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教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
教案大全2013-04-08
老师教育我成长小学品德教案【实用3篇】